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上海病例暴增逼爆兒科 專家指飛沬傳染應對靠……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上海病例暴增逼爆兒科 專家指飛沬傳染應對靠……

發佈時間: 2025-10-10

近期,上海的兒童感染性疾病就診量攀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成為主流病症之一。不少網友發文稱,孩子中招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有孩子因此住進深切治療部(ICU),有家長甚至簽了「病危通知書」。到底甚麼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甚麼病徵?又該如何預防及治療?


上海兒科逼爆候診者
據紅星新聞,上海兒童醫院這兩天因發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狀前來急診就醫的兒童,比9月底高出了30%左右,而在這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仍處於陽性率首位,確診人數不斷上升。

10月8日上午10點,上海市兒童醫院的急診、兒內科、呼吸科均逼滿了候診的人。人龍當中,大多是依偎在家長懷中的低齡兒童。

一家老小全部感染
報道指,在治療室裡,手上帶著輸液留置針做霧化的孩子不少。大多都是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的5歲以下兒童。醫生介紹,前天接診到一宗5歲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小患者,一問發現家中外婆、媽媽等也都有感染症狀。

對此,專家提醒,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各年齡段人群均可感染。因此,家庭中年長的哥哥姐姐和父母長輩等,也要在流行期做好個人防護,降低家庭傳播風險。

上海市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黃玉娟表示,總的病原的陽性率裡面,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是首位的。有家庭聚集的,比如說有二胎,相應家庭內傳播也比較多。現在急診量,比前期要增加一倍。所以要提醒一下,因為RSV是5歲以下肺炎的一個頭號病原,所以盡量少出去聚集吧,如果有咳嗽,有明顯喘息的,還是要及時就診。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
根據本港衛生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由呼吸道合胞病毒,一種單鏈的核糖核酸病毒所引起。在香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全年皆會發生。

病徵
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致呼吸道疾病,例如氣管、肺部及中耳的感染。這種病毒是引致1歲以下嬰兒支氣管炎和肺炎的最普遍原因。患者會發燒並有其他症狀,例如流鼻水、咳嗽、頭痛、食慾減退、身體感到痛楚或軟弱無力,及間中會引起中耳炎。

傳播途徑
這種病毒可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飛沫傳播,或通過受污染的手、食具或接觸剛染有患者鼻或喉部分泌物的物件而間接傳播。

潛伏期
2至8天,通常為4至6天。

治理方法
這種感染通常在約1至2星期內痊癒。大部分患者病情輕微,可用支援性療法紓緩病況;嚴重個案或需氧氣療法或管飼法。如患者免疫力弱,可考慮採用抗病毒劑。如有因細菌引起的併發症,例如肺炎、竇炎或中耳炎,患者或須服用抗生素。

預防方法
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

戴口罩:當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不應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及盡快求醫。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
飲食用具用後應清潔及消毒;
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接種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


流感 VS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分別
據中文大學醫院,流感(Influenza)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均是兩種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感染流感或 RSV 都有機會導致肺炎。而 RSV 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可引致呼吸道疾病,例如氣管、肺部及中耳的感染。這種病毒在嬰幼兒中尤為常見,以及老年人和免疫系統較弱人士。RSV 可通過與患者的密切接觸、吸入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的飛沫以及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件而間接傳播。

以下是流感與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分別:
流感(Influenza)
- 病徵:發燒、頭痛、肌肉痛、極度疲勞、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或鼻塞、腸胃不適
- 潛服期:1-4天
- 痊癒時間:2-7天(疲勞和咳嗽可能更久)
- 預防疫苗: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 病徵:發燒、咳嗽、鼻塞或流鼻水、喉嚨痛、呼吸困難、嬰幼兒喘鳴
- 潛服期:1-10天
- 痊癒時間:1-2週(高危群組可能更長)
- 預防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

來源網址 :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上海病例暴增逼爆兒科-專家指飛沬傳染應對靠 | 星島頭條
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china/3506906/
嬰兒感染RSV 後遺症影響深遠 及早預防減重症危機

嬰兒感染RSV 後遺症影響深遠 及早預防減重症危機

發佈時間: 2025/06/23

研究顯示,約九成嬰兒會在出生後兩年內感染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專家提醒家長,由於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再加上氣管較為狹窄,感染RSV後容易引發重症,增加住院風險。因此,家長應密切關注子女健康,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並考慮為嬰兒接種抗體以增強保護力,減少感染及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RSV實際感染數字或被低估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RSV感染全年均可能在本港發生。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莊俊賢指出,目前的數據僅涵蓋已進行鼻、咽喉採樣或其他呼吸道樣本化驗並呈陽性的數字,未能全面反映RSV在本港整體人口中的感染情況。此外,由於RSV感染並未被列入需呈報的傳染病,實際感染數字或被低估。

可致哮喘等長期後遺症

嬰幼兒感染RSV可致嚴重後果,甚至對健康造成長遠影響。相關研究顯示,RSV是導致一歲以下嬰幼兒住院的首要原因,每三名健康足月嬰兒中便有兩名會在一歲前感染RSV。同時,嬰兒因RSV感染而住院的機率為流感感染的16倍,死亡率更是流感的10倍。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聯同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亞洲兒童傳染病學會會長、世界兒童傳染病學會(亞洲)董事會委員,亞洲兒科學會(東亞區)常務委員關日華醫生提醒家長,若嬰兒出現呼吸困難、嘴唇發青、胸痛、心跳加速、意識突然改變、精神錯亂或抽搐等症狀,應立即呼叫救護車把子女送院,以免延誤治療。此外,感染RSV的嬰兒可能會面臨中長期後遺症,例如哮喘或反覆性喘鳴,這些影響可能持續超過10年。

嬰兒接種抗體增保護力

在預防RSV感染方面,本港目前提供佐劑疫苗及二價疫苗,供長者及懷孕32至36周的孕婦接種。至於嬰兒的防護,現時公立醫院已引入「短效單株抗體」,供早產且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嬰兒接種,其保護效期約為一個月,需在RSV流行季節期間每月接種一次。近年醫學界研發出「長效預防性單株抗體」,僅需一年施打一劑即可提供足夠的保護,涵蓋整個RSV流行季節,適合未滿一歲的嬰兒及部分高風險的1至2歲兒童接種。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蘇曜華藥劑師表示,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若母親在懷孕期間未接種RSV疫苗的嬰兒,以及8至19個月大的高風險嬰幼兒,應在RSV流行季節期間或季節開始前接種一劑預防性單株抗體,以提供長效的保護,降低感染風險。

除了透過接種抗體提升嬰幼兒的防護力外,家長應特別注重日常的個人及環境衛生。在接觸嬰兒之前,應使用肥皂和溫水洗淨雙手,並徹底擦乾。如出現感冒或發燒等症狀,應盡量避免與嬰兒接觸,以減低嬰兒感染RSV的風險。

來源網址 : https://skypost.hk/article/3968517/%E5%AC%B0%E5%85%92%E6%84%9F%E6%9F%93RSV-%E5%BE%8C%E9%81%BA%E7%97%87%E5%BD%B1%E9%9F%BF%E6%B7%B1%E9%81%A0-%E5%8F%8A%E6%97%A9%E9%A0%90%E9%98%B2%E6%B8%9B%E9%87%8D%E7%97%87%E5%8D%B1%E6%A9%9F

返回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