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男星接種BNT後全身冒紅疹?醫揭罕見副作用帶狀皰疹


韓國天團Super Junior隊長利特接種BNT疫苗,驚見罕見副作用!利特日前透露罹患帶狀皰疹,11月7日又在IG發文表示,經醫師診斷,很有可能是接種BNT疫苗後,免疫力崩壞導致「帶狀皰疹」發作。

利特說,除了自己罹患帶狀皰疹外,周圍許多年輕朋友也都出現帶狀皰疹,「聽說可能與接種BNT有關,醫生說還在研究中」。有可能是接種疫苗後免疫力下降導致。利特最後也呼籲粉絲「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狀況,如果不舒服不要忍耐,一定要到醫院吃藥打針,維護身體健康」。發文一出,引發粉絲們關心,但隨後利特又將發文刪除。


「接種BNT疫苗後確實有可能罹患帶狀皰疹」。台灣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小兒科主任、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表示,接種新冠疫苗後約45%左右的人,白血球中的淋巴球會降低,身體免疫調節的細胞激素也會作用,進而降低身體抗病毒的免疫力。顏說,據資料顯示,雖然約6至8天會恢復正常值,但這段時間可能會誘發潛伏的帶狀皰疹病毒活化。

顏俊宇指出,根據歐洲藥物管理局COVID-19通報資料庫顯示,接種BNT疫苗後,產生帶狀皰疹的機率約是1.3%,莫德納(Moderna)疫苗則約是0.7%,AZ疫苗約0.6%,嬌生疫苗約為0.3%。

而在美國疫苗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中,接種BNT疫苗後發生帶狀皰疹為1.3%,莫德納疫苗為0.7%,嬌生疫苗為0.7%。由此可見,確實有可能在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生蛇」,顏俊宇說,帶狀皰疹好發族群,一般來說是50歲以上年紀較大者、身心壓力大、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及免疫力不好的病人,如慢性病、癌症、HIV及自體免疫疾病等。症狀多為劇烈痠麻抽痛、紅疹、密集帶狀小水泡。

顏俊宇說,治療帶狀皰疹,多以緩解疼痛,避免後續細菌感染,以及預防併發症發生為主,尤其是眼睛、耳朵、生殖器周圍的帶狀皰疹要特別注意。顏說,通常會給予病人口服抗病毒藥,一般來說,72小時內使用可以縮短病程、降低疼痛,並且能有效抑制病毒繁殖;因此,民眾若出現不適,務必儘早就醫。除此之外,針對皰疹傷口也會給予治療,合併止痛藥使用。

接種疫苗後多休息 ,增強自身免疫力,減少帶狀皰疹發生
顏俊宇也呼籲,在疫苗接種前3天,應該保持生活作息正常及充足睡眠,若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或拉肚子等狀況,應暫緩接種。施打疫苗後,也應多休息,維持正常作息,充分睡眠,均衡飲食,多喝水,增強自身免疫力,才能減少帶狀皰疹纏身。



資料:HK01






繞身一圈可致命?解開生蛇的6大疑問


相信大家都有聽聞過俗稱「生蛇」的帶狀皰疹,以為這只是常見於中年人及長者身上,其實一般人生活壓力大、身體免疫力低下的時候,也有可能發作。而你一定也聽說過「生蛇圍繞一圈會死」的迷思,事實到底是怎樣?

所謂「生蛇」到底是什麼?

帶狀疱疹(英文:Herpes Zoster / Shingles),俗稱「生蛇」,因為發作時會在身上出現一長串的紅斑和水泡,看起來就像是蛇而得名。其病毒與引致水痘(Chickenpox)的病毒屬同一種類。水痘康復後,病毒會一直潛伏在人身體裡面,潛伏期可長達數十年之久。當身體免疫力降低時,病毒就會從某一條神經的神經節甦醒,並順著這一條神經擴散到皮膚表面。


「生蛇」有什麼症狀?

受感染的部位首先會出現痕癢或微痛,帶有灼熱感覺;1-3天後才出現紅疹,疼痛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會感到輕微痛楚;有些人則將其形容為極度灼痛或劇痛。然後紅疹會變成水泡,再蔓延成帶狀(出現位置根據受感染的神經線分佈)。水泡可持續1-14天,期間或會出現膿皰或血水。 然後水泡會潰破或萎縮,乾水後結痂,為期2-3星期。在皮疹消失之前皮膚仍會感到痛楚。

「生蛇」會傳染嗎?

帶狀疱疹具傳染性,但比水痘的傳染性較低。不過「生蛇」傳染給曾經出過水痘的人極微,近乎不會。因為曾經出過水痘的人,身體會有抗體,達到終生免疫的效果。特別注意,患者有機會令沒有出過水痘的人出水痘,所以患者應避免接觸家中免疫力低的人、孕婦、幼童,尤其是1歲以下的嬰兒。


「生蛇」環繞身體一周就會死?

這個實屬是坊間謠傳的謬誤。雖然每次發作,通常是一條神經線受感染,背部及腰部的一側是最常見的發病部位,所以水泡會出現在身體的左邊或右邊。有時候亦會感染手、腳和面部的神經線,而身體兩邊同時「生蛇」亦偶有發生,代表左右兩邊的神經線均受感染,這並不代表病情特別嚴重,亦不會直接造成死亡。


「生蛇」會引發嚴重後果嗎?

雖然「生蛇」鮮有死亡個案,不過其併發症絕對不容忽視。皮膚傷口發炎是較常見的併發症,而約兩成人「生蛇」後會出現持續神經痛楚,這些痛楚有機會於數個月內消失;但亦有患者的痛楚會伴隨餘生,需要長期服用止痛藥以減輕痛楚。

另外,若病毒「上眼」,則會影響視力,嚴重會導致失明;病毒「入耳」則影響聽覺,甚至會導致失聰;病毒「上腦」則有機會發展成腦膜炎;病毒入侵肝臟則有機會演變為「肝炎」。惟以上併發症發生的機會相對較低。

如何治療?

治療帶狀疱疹一般都是使用抗病毒藥,但要注意的是病發頭三天是治療的「黃金時期」,用藥後會迅速降低病毒的數量,讓皮疹變乾以及減輕神經疼痛。


治療藥物有針劑及口服兩種,口服藥一般維持七至十天。「生蛇」會復發,一般是1-6%;另外「生蛇」有年輕化及普 遍化的趨向,高發期是五十歲後,預防的方法是注射疫苗;疫苗可以降低帶狀疱疹的發病率,臨床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後的預防率達五至七成。然而,即使接種後仍有機會發病,但痛楚會較輕。



資料:Yahoo! 新聞



生蛇|蔡一傑風球下求診嘆痛到無命 可經空氣傳播把握72小時求醫


歌手蔡一傑近日在YouTube分享自己早前痛苦的「生蛇」(帶狀疱疹)經歷,其水泡及紅疹更向身體各處蔓延,直呼:「痛到命都冇」,病況更嚴重至需要在打風的情況下到診所求醫。事實上,其實只要出過水痘,就有機會「生蛇」,因為「生蛇」和水痘源於同一種帶狀疱疹病毒,而曾出水痘的人身體會留有病毒,一旦免疫力出現問題,就有可能中招。

疑睡眠不足致「生蛇」

蔡一傑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分享指,因為早前住所附近的單位不時裝修,讓他一直也睡得不好,於是便決定由以往凌晨2、3時提早至晚上11、12時睡覺睡覺,但此舉卻讓他總是在清晨約三、四時就醒過來,無法入睡的他於是便開始在清晨時份上山跑步,但頸部及肩膀肌肉其後開始出現疼痛。

最初他以為只是一般運動後的肌肉痠痛,但經按摩師按摩後痛楚卻更為加劇,其後又感覺自己的頸痛似發炎,初次求醫時醫生已提醒這有機會是「生蛇」的症狀,不過當時他仍然未有為意,當晚繼續跟朋友吃飯。

然而,當晚蔡一傑回家後身體情况就趨嚴重,當時更已掛上八號風球,醫生更專程為他回診所看診,讓他大嘆:「真的命都無,又痛,又癢,又打風又無嘢食。」後幸經過約一星期的藥物治療後,其「生蛇」症狀雖已痊癒,蔡一傑在YouTube亦有公開自己「生蛇」時的皮膚狀況,不過他亦透露自己頸部現在仍留有深色疤痕。

1)「生蛇」是什麼?

生蛇,其實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有時會簡稱為「水痘病毒」或「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致的傳染病,只有曾經出過水痘的人才有機會「生蛇」。

當水痘痊癒後,病毒依然會潛伏在身體的神經節(位於脊椎附近,是神經線結構的一部分)中,像冬眠一樣躲藏起來。正常情況下,人體自身的抵抗力會將病毒抑壓,令其不能復發,但一旦身體抵抗力下降,病毒就會乘機復甦。

2)生蛇有什麼徵狀?

甦醒後的帶狀疱疹病毒會沿着神經線一路波及皮膚,形成紅色的帶狀疱疹,更會帶來如針刺、電擊般的神經痛,令外觀和日常生活都備受影響。

由於病發位置是從受感染的神經線所對應的部位開始,理論上有神經線的部位都有機會長出帶狀疱疹,包括頭、臉、頸、手腳等,但最常見會從上背位置一路向下彎,或影響至前胸,形狀像蛇一樣,所以被稱為「生蛇」。

如病毒影響到頭部,患者有機會感頭痛,甚或影響眼睛致盲;如果病毒在腹部發作,則有機會造成腹痛。另外,有少數患者可能會發燒,但此情況並不常見。

3)生蛇會傳染?

由於生蛇與水痘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所以一樣會傳染他人,更可以經空氣傳播,傳播範圍能達一米以外!可是,生蛇的傳染性較水痘低,所造成的皮疹數量較少,發作位置亦較易被覆蓋。

人體的免疫能力可經「訓練」,如你本身抵抗力良好,偶然再次接觸到病毒,並不會立即變為生蛇,反而會重新啟動身體的防疫機制,原有的抵抗力會進一步提升,某程度上反而能降低生蛇的風險。所以如果身邊有朋友生蛇,其實並不需要刻意迴避。

4)生蛇的高危原因?

生蛇有以下的高危因素:

年齡(50歲以上)、正接受化療、患免疫系統疾病、患愛滋病、長期面對壓力
生蛇的原因始於免疫力下降,未能遏止潛伏體內的帶狀疱疹病毒,所以高風險人士主要是曾經出過水痘且身體免疫力受影響的人。

5)生蛇要在黃金時間內求醫?

醫治生蛇並不困難,現時已有針對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的特效藥可以處理,但最好於發病後72小時內接受合適治療,延誤醫治可能會令神經線被病毒破壞,為身體留下長期痛楚。

6)水痘出過,生蛇機會高啲?

未出過水痘的人,可接種水痘疫苗,只要預防了出水痘,將來就自然不會生蛇。目前水痘疫苗已被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內,2013年後出生的小朋友都會被安排接種。

另外,特別建議未出過水痘而又計劃懷孕的女士補打水痘疫苗,因為如在懷孕期間感染病毒,有機會傳染至嬰兒,後果可大可小。

7)生蛇生到圍繞身體會死,是真的嗎?

生蛇每次發作,通常是一條神經線受感染,背部及腰部的一側是最常見的發病部位,所以水泡會出現在身體的左邊或右邊。有時候亦會感染手、腳和面部的神經線。

身體兩邊同時「生蛇」亦偶有發生,代表左右兩邊的神經線均受感染,但並不代表病情特別嚴重,亦不會直接造成死亡。

8)生蛇可否預防?

年過50歲、出過水痘的成人亦可以考慮接種為生蛇而設的帶狀疱疹疫苗,疫苗可以提供約七成保護率。

9)生蛇會復發?

生蛇患者仍有復發的機會,因此要維持好的免疫力。另外,亦建議接受帶狀疱疹疫苗注射,以減低復發率、復發時的疼痛感及病發時間。

10)生蛇痊癒後會有後遺症?

「生蛇」患者中,有四分之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併發症,包括「生蛇」後遺神經痛。即使水泡結痂痊癒後,神經疼痛仍可持續數月或數年。痛楚像被針刺,感覺比較深入。有時即使輕輕觸碰皮膚,患者都會感覺異常劇痛。可靠服用由醫生處方的止痛藥作紓緩。另外,患處或會出現色素沉澱,皮膚呈現瘀黑色,要數個月才會消失,甚至永久不消散,嚴重者可能會留下疤痕。


資料: hk01



醫生倡逾50歲打針防生蛇


俗稱「生蛇」的帶狀皰疹令人聞風喪膽,它會讓人經歷「畀火燒」的痛楚,醫生形容「生蛇或會痛到入醫院,甚至抑鬱」。除了痛楚外,「生蛇」會引發後遺症,例如視力受損及後遺神經痛,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若散發性帶狀皰疹令內臟發炎,最嚴重會致命。由於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醫生建議逾50歲的人士,無論有否接種過減活疫苗或曾否生蛇,都應接種重組疫苗,預防生蛇及其併發症。

罹疾後心血管病風險高70%

「生蛇」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故任何感染過水痘的人,都有機會「生蛇」。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黃天祐強調,逾九成本地成年人帶水痘病毒;另有研究指大概每3名帶病毒的人就有一人中招。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麥肇敬表示,潛伏體內的病毒會在身體免疫功能減弱時發作,沿着神經線連接至皮膚表面,產生痕癢、痛楚及水泡。背及腰部是最常見的發病部位,亦有可能由上背位置影響至前胸。他表示,50歲或以上者、以及患有長期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高危人士,有較大風險。

心臟科專科醫生謝德新指,「生蛇」併發症包括面癱及後遺神經痛,「生蛇上眼」後或會喪失視力。最近有研究指,「生蛇」後的短期內,出現心臟病發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正常人高七成。他續指,抗病毒特效藥雖可縮短康復時間,但要病發後的72小時內使用才是理想,且不能阻截後遺症出現,亦不能預防日後復發。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接種疫苗,分別是減活及重組疫苗。


資料:東方日報


【生蛇】5旬婦「生蛇上眼」誤以為皮膚敏感


俗稱「生蛇」的帶狀皰疹除了引起如針拮火燒的劇痛外,亦可能會影譽多個主要器官引起後遺症。一名50多歲的女患者今年初發現眼眉痕癢,起初以為只是皮膚敏感,惟其痛楚持續一段時間並出現水泡,求醫後揭是「生蛇上眼」,幸好及早接受治療,現時已經康復。有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提醒,生蛇或可增加心臟病發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50歲以上及長期病患、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高風險人士,應及早接種「蛇針」。

現年50多歲任職地產的Didi於今年一月底經歷生蛇的折磨。她憶述當時左眼眉出現痕癢及刺痛的感覺,起初以為是大掃除引起皮膚過敏,但由於痛楚持續加劇,患處亦冒出皰疹,故馬上求醫。由於她當時已「生蛇上眼」,醫生馬上為其轉介眼科醫生,生怕她因生蛇會影響視力。幸好她及時用藥,病情才沒有進一步惡化,惟現時仍有長過皰疹的痕跡。

星級嘉賓主持盧覓雪亦曾於去年11月生蛇,她憶述當時腰間出現「一粒粒」,且十分痕癢,至後來感到痛楚便馬上求醫。她說,當時臨近「開騷」,怕因生蛇無法出場,坦言原來是因為自己很大壓力而不自知,直言得知生蛇後「嚇到癲咗」,又形容是「痛到你唔信」幸好她在黃金治療期72小時內接受治療,現時已經康復。



資料來源:Topick



生蛇或持續痛楚逾年 社企倡議政府資助中年人接種蛇針


相信患過帶狀疱疹(生蛇)都知道,生蛇不單是皮膚上長出水疱,這個水痘病毒會因身體免疫力減弱而重新活躍引發急性神經炎症,帶來像電擊、火燒、刺痛或跳動的痛楚,更重要是在病發後4個月或紅疹消退後3個月,有些病人會持續疼痛數個月甚至數年。近年有預防生蛇疫苗,新一代疫苗保護率更逾90%,對於50歲以上的生蛇高危群組是個佳音,但無奈疫苗價格高昂,基層市民未必負擔得起。最近社企團體銀騎士倡議政府將「蛇針」納入疫苗接種計劃,免費為 50 歲或以上人士接種疫苗。

幾乎人人有可能生蛇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朱偉星指出,預防水痘疫苗香港在2014年才全面推行,換言之香港幾乎每個成年人都有可能生蛇,「病人年幼時感染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潛伏在體內。直至年長時,身體免疫力下降,病毒再次活躍,引發帶狀疱疹,年紀愈大發病率愈高;有些成年人會說自己沒有生過水痘,認為自己生蛇風險低,但出水痘有可能沒有病徵,病毒已存在身體內,所以同樣有生蛇的風險。值得一提有調查指出,曾患Covid-19的人士,生蛇風險會高15%,所以50歲以上人士廣泛性接種疫苗是十分重要的。」


基層醫療重要一環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亦支持將「蛇針」納入疫苗接種計劃,陳分析指,「疫苗預防是基層醫療重要的一環,中年基層人士往往是家庭經濟支柱,萬一生蛇發病就完全不能工作一星期或以上,甚至有後遺症。但『蛇針』價格較貴,普羅大眾未必能負擔。」


期望長遠納入疫苗接種計劃
銀騎士聯合創辦人林淑華女士倡議政府可循序漸進,先可就提供帶狀疱疹疫苗資助進行效益評估和可行性研究,包括受惠的組群和資助模式等,並檢視現有疫苗接種計劃;及後考慮以公私營合作模式推行先導計劃,可先為50至64歲人士提供資助或免費帶狀疱疹疫苗。長期策略是將計劃恆常化,納入疫苗接種計劃,免費為50歲或以上人士接種疫苗。




資料來源:am730




醫學會推公眾教育計劃 消除外界對疫苗誤解


香港醫學會推出「成人免疫接種」公眾教育計劃,期望透過提供更多資訊,消除外界對疫苗的誤解。


 醫學會表示,計劃提供部份相關疾病資料,呼籲巿民接種疫苗,除新冠疫苗外,亦包括季節性流感、肺炎球菌、百日咳及俗稱「生蛇」的帶狀疱疹的疫苗。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表示,50歲以上人士免疫系統開始衰退,接種疫苗能加強保障。 


相關計劃設有專題網頁,解釋有關疫苗知識,亦會於8月至10月期間,每月舉行一場網上公眾講座。



資料:RTHK



孔繁毅指新冠降低免疫力有機會激活疱疹病毒包括生蛇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表示,新冠病毒會降低免疫力,有機會激活疱疹病毒,包括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致的「生蛇」。


孔繁毅引用美國研究顯示,新冠病人「生蛇」比一般「生蛇」個案比率高出最多5倍。他說,本港97%的39歲以上成人帶有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每3人便有一人有機會「生蛇」,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他指出,市民對「生蛇」存在不少謬誤,包括曾出水痘會減低「生蛇」風險,他說正正是相反,曾出水痘就是誘發「生蛇」的主要原因。

孔繁毅表示,保持健康生活習慣、飲食均衡、規律作息和運動等,有助增強免疫力,降低「生蛇」風險,注射疫苗亦能有效預防,建議政府考慮將「生蛇」疫苗納入長者接種計劃。


資料:RTHK



壓力大免疫力下降誘發「生蛇」 捉緊治療黃金72小時避免留疤


提起蛇,大家會聯想起劇毒,原來在醫學上引發「生蛇」的病毒同樣危險,患者的皮膚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紅疹及水泡,痛楚級數更直逼分娩!有皮膚科醫生指出,若患者能把握病發72小時內處理,可控制病情之餘,更可避免終身留疤影響外觀!

據皮膚科專科醫生王慶榮解釋,「生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發的一種疾病,當水痘痊癒後,這些病毒仍會潛藏於神經系統之中,待人體免疫力下降,這些寄居已久的病毒就會變得活躍,沿著神經線於皮膚上發病,故任何曾經感染過水痘的人,都有機會「生蛇」。
 
皮膚如火燒針刺 痛楚直逼分娩
有曾經「生蛇」的患者形容,發病時皮膚像被火燒般又痕又痛,痛楚甚至比分娩更加劇烈。「帶狀病毒會沿著神經線遊走,患者受感染的皮膚部位會出現如火燒、針刺、電擊及刀割般的痛楚。隨著感染範圍擴大,身體任何有神經線的地方也有機會出紅疹及小水泡,如面部、手、腳、腰及脊椎等,痛楚亦會加劇。」

由於「生蛇」的關鍵是免疫力下降,故年過50歲、年紀愈大、「生蛇」的機會就愈高。曾經有研究指出,80歲以上的長者之終生風險大約為50%。另外,由於帶狀疱疹病毒是趁免疫力弱時作出攻擊,故正服用類固醇、接受化療、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腎病、愛滋病等也屬高危一族。

王醫生觀察到近年「生蛇」有年輕化趨勢,相信與工作壓力、睡眠不足、煙酒過多而令免疫力下降有關,增加「生蛇」風險。

神經痛可持續數月 留疤痕影響外觀
「生蛇」除了痛,原來也會引發其他後遺症,最嚴重更會威脅生命。「後遺症分為急性及慢性,若病毒上眼,可能會引發角膜炎或視膜網壞死,嚴重者會喪失視力。如果顏面神經受影響的話,嚴重情況可引致面癱。不過這類併發症的機率較細。而部分患者亦會出現後遺神經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即使康復後也會感到疼痛,痛楚可以持續數星期至數月不等,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另外,王醫生指由於「生蛇」會令皮膚表面出紅疹及水泡,有機會留有疤痕,故他建議患者康復後應多塗潤膚膏,並避免於烈日下暴曬,以免令色素加深。

把握治療黃金期    服藥縮短發病日數
「生蛇」令人聞風喪膽,不過王醫生指大眾毋須過慮,因為只要能把握黃金治療期服藥,即可大大縮短發病時間。「上一代的抗病毒藥物腸胃吸收率較差,患者每日需要服用的次數較多,容易引起依從性不足問題。新一代的抗病毒藥物於這方面大有改善,藥效得以延長,只要把握發病後的黃金72小時內服用,可以有效阻止病毒感染蔓延,縮短發病的日數。據外國的研究顯示,服用新一代抗病毒藥物的患者,平均5至6日水泡已收乾結焦。而服用安慰劑的群組則需要7日始痊癒,故愈早服藥對加快復原速度愈有幫助。另外,即使患者真的錯過了黃金72小時,只要皮膚仍有新生的紅疹及水泡,代表體內的病毒仍然活躍,故服藥仍可有助控制病情。」

最後,王醫生重申,由於免疫力是「生蛇」的關鍵,故恆常運動、作息定時、維持均衡的飲食習慣及減少煙酒,對預防「生蛇」 絕對有幫助。



資料:壓力大免疫力下降誘發「生蛇」 捉緊治療黃金72小時避免留疤 | etnet經濟通
https://www.etnet.com.hk/www/tc/health/author/healthnews/LA81725?list=latest?utm_source=website&utm_medium=copied-text

返回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