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疫苗(HPV疫苗)是一種預防性疫苗。
根據醫院管理局2016年數據,每年亦有510個子宮頸癌新症,有151人死於子宮頸癌。
現時香港有三種子宮頸癌疫苗,分別為9合1疫苗、4合1疫苗及2合1疫苗。
以9合1疫苗為例,它可適用於9歲或以上的女性及男性。是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歐盟及香港衛生署認可之疫苗。
覆蓋9種HPV病毒:6、11、16、18、31、33、45、52及58。
約70%的子宮頸癌由 HPV16 和 HPV18 病毒引致,臨床研究顯示兩種疫苗對於幫助預防子宮頸癌相當有效*。
*該研究以CIN2/3為終點(endpoint),以評估子宮頸癌疫苗的效用。
上述疫苗不能治療椰菜花、子宮頸癌、外陰及陰道癌、CIN、VIN或VaIN,亦不能預防非由HPV所引起的疾病。與所有疫苗一樣, 接種後未必能為所有接種者提供保護。
男士、女士都有感染HPV的風險及罹患相關疾病的可能。而男士感染後的病徵並不明顯,因此及早預防相當重要!
![]() |
![]() |
肛門癌 生殖器官濕疣(椰菜花) 有機會令伴侶因感染HPV而患上癌症及濕疣(椰菜花) |
子宮頸癌 外陰癌 陰道癌 肛門癌 |
只有一個或固定的性伴侶亦有機會感染
大多數感染可自行清除,但如持續感染,某些HPV型號可引致癌症及其他疾病
高達75%有性經驗的男女一生中有機會感染HPV屬十分普遍
使用避孕套亦不能全面預防
根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2020年資料顯示,由2019/20學年起,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將為合資格的小學女學童提供子宮頸癌疫苗接種,以預防子宮頸癌。
衞生署轄下的學童免疫注射小組會到學校為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女童接種第一劑九價子宮頸癌疫苗,而第二劑疫苗將於翌學年當女童升讀小學六年級時接種。
非於本港就讀的合資格小五女童可以預約在學童免疫注射小組的辦事處接種疫苗。
*以上資料部分由香港 https://www.hpv.com.hk/ 提供, 僅供參考,注射疫苗前請先徵詢醫生之專業意見。
MMR麻疹疫苗能夠有效地預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
![]() |
麻疹病徵包括疲倦、發燒、咳嗽、眼結膜炎和口腔內出現白點。三至七天後,面部出現紅斑,逐漸蔓延全身。麻疹可引起的併發症包括中耳炎、肺炎、支氣管炎及腦炎等,嚴重的可以致命。 |
![]() |
流行性腮腺炎病徵包括發燒、一側或兩側腮腺腫痛。患者可能會產生腦膜炎或聽覺受損。若在青春期受到感染,可引致睪丸炎或卵巢炎等併發症,可能影響生育能力。 |
![]() |
德國麻疹
一般病徵溫和,包括發燒、頭痛、紅疹、耳後和頸部的淋巴腺腫脹。有時可能毫無症狀,染上了也不自覺。併發症包括關節炎、血小板減少和腦炎等。 |
![]() |
![]() |
![]() |
![]() |
計劃懷孕之婦女 | 即將出國之人士 | 前線人員 | 未曾接種或不清楚接種史之人士 |
$600
*如欲查詢或預約,請致電 3585 8533。
甲型肝炎是一種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臟疾病。
甲型肝炎的病徵與其他種類病毒性肝炎的病徵相似,包括發燒、疲倦、食慾不振、腹瀉、噁心、腹部不適及黃疸 (皮膚及鞏膜變黃、小便呈深色和大便呈淺色)。 不是每位甲型肝炎的患者都會出現所有症狀。成人出現病徵的情況較兒童多,而病情在年紀較大的人士中亦較嚴重。患者可能需要數星期或數月的時間康復。
甲型肝炎感染不會造成慢性肝病,也很少致命,但亦有機會出現使人衰弱的症狀和可引致高死亡率的暴發性肝炎 (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臟疾病,可引致急性肝炎,有可能會對生命構成威脅。乙型肝炎病毒存在於帶病毒者的血液及體液內。
單針: $370
三針: $1,100
*需先進行抗體測試,如欲查詢或預約,請致電 3585 8533。
疫苗名稱 |
Twinrix |
藥廠 |
英國 GSK |
接種針數 |
第一針:自行選擇 第二針:第一針後1個月 第三針:第二針後5個月 |
疫苗特點 |
現時全球唯一一支甲、乙型肝炎混合疫苗,適合18歲以上之人仕注射,一次過得到雙重保護。 |
疫苗成分 |
含有生產甲型肝炎疫苗Havrix和乙型肝炎疫苗Engerix-B中使用成份 |
不適宜注射 |
如曾對甲乙型肝炎混合疫苗或此疫苗中的任何成分產生過任何過敏反應 |
注意事項 |
普遍沒有不良反應 |
三針: $2,100
*需先進行抗體測試,如欲查詢或預約,請致電 3585 8533。
肺炎球菌感染泛指由肺炎鏈球菌(或肺炎球菌)引致的疾病。雖然肺炎球菌一般只會引起竇炎和中耳炎,但是它亦可引致嚴重甚至致命的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包括肺炎、敗血病和腦膜炎。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於幼兒及長者中後果通常較為嚴重。
肺炎球菌存活於人體。肺炎球菌常見於呼吸道,即使健康的人士也可以是肺炎球菌的帶菌者。
肺炎球菌可經飛沫或口腔接觸直接傳播,或透過接觸受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肺炎是香港第2號殺手,10個死於肺炎的,有9個都是長者。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對高風險人士*的建議:
*高風險人士包括:
曾患侵入性肺炎球菌病、腦脊液滲漏或裝有人工耳蝸
長期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而沒有併發症除外)、肺病、肝病或腎病
新陳代謝疾病包括糖尿病或肥胖 (體重指數 30 或以上)
免疫力弱 (因情況如無脾臟、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感染/愛滋病或癌症/類固醇治療引致)
長期神經系統疾病致危及呼吸功能、難於處理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異物入肺風險或欠缺自我照顧能力
百日咳又名「雞咳」,由百日咳博德氏桿菌所引致。
患者初時可能沒有特別病徵,只會流鼻水、打噴嚏、輕微發燒和咳嗽。但咳嗽會日益嚴重和加劇,妨礙病人飲食和呼吸。
成人患者平均咳嗽時間為5至12周。此外,細菌會令肺部受感染,嚴重者可導致抽搐及昏迷不醒。
百日咳是一種十分隱藏並具殺傷力的疾病,細菌可透過直接接觸病人的飛沬而傳播。
成年患者可能完全沒有病徵,但仍具傳播細菌的風險。
研究顯示,多於97%青少年及成人在疫苗接種一個月後,對Boostrix的抗原產生陽性抗體。
多於85%成人在疫苗接種後10年,對Boostrix的抗原仍產生陽性抗體。
在青少年和成人當中,Boostrix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疫苗名稱 |
Boostrix |
藥廠 |
英國 GSK |
適合對象 |
高危人士:50歲以上 (男女均可) |
有效預防 |
白喉、破傷風及百日咳 |
接種次數 |
每十年一針 |
副作用 |
最常見症狀包括疼痛,發紅和腫脹 |
不適宜注射 |
曾接種白喉、破傷風或百日咳疫苗之後出現嚴重過敏徵兆者 |
注意事項 |
請根據政府建議使用Boostrix |
「生蛇」的醫學名稱是「帶狀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目前並無法根治。患者身上會出現一種令人痛楚並呈帶狀的紅疹,而且會起水泡。水痘癒合後,病毒會潛伏人體神經並處於休眠狀態,日後有機會再度活躍,引致「生蛇」。因此凡感染過水痘的人都有機會「生蛇」。
只要曾感染水痘,「生蛇」病毒就會潛伏在體內,並有機會再度活躍,引致「生蛇」,但實際時間則因人而異,難有定論。
研究結果顯示:
95%成年人有「生蛇」風險;
每3個人就有1人於一生中經歷「生蛇」;及
50歲起風險大大增加
曾經「生蛇」者亦有機會復發。免疫系統較弱(如患糖尿病或癌症)、工作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或大病初癒的人士也屬較高風險一群。
一旦「生蛇」,病情的嚴重程度將難以預測。發病時,病毒會沿著脊髓神經去到連接皮膚的表面,形成紅疹。最常見的發病位置是背部及腰部的一側,其次是手和腳等身體部位。多數患者都形容「生蛇」有如針拮、火燒及電擊,即使輕觸皮膚,也可出現異常敏感的反應,情況可持續4星期。
下表總結不同程度「生蛇」會出現的情況:
輕微 | 皮膚長出輕微的紅疹及少許水泡 |
中度 | 皮膚呈現帶狀的紅疹及水泡群 |
嚴重 | 多處皮膚呈現帶狀的紅疹及水泡群,且水泡可合併成一個大面積範圍,情況形同燙傷 |
每4位「生蛇」患者就有1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併發症,其中包括「生蛇」後遺神經痛,一旦出現此併發症,即使紅疹痊癒,神經疼痛仍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年紀愈大,出現後遺神經痛的風險愈高。
「生蛇」可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方面造成嚴重影響。「生蛇」導致的劇痛、不適及儀容破損,不但影響日常生活及社交,嚴重者更會持續感到自卑、消極和焦慮。如果病毒上眼或入耳,甚至有機會引致失明或失聰。
接種「生蛇疫苗」是目前為止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人的免疫系統會隨年紀逐漸減弱,令潛伏的「生蛇」病毒較易再度活躍。由於一般止痛藥並不可以舒緩患處的痛楚,副作用亦較多,因此及早向醫生查詢並接種疫苗,是相當重要的。
康柏苗 (Zostavax) 是第一隻可同時預防「生蛇」(功效達70%)、以及一旦「生蛇」所引致的劇痛及後遺神經痛。此疫苗於2006年獲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 (FDA) 批准上市,至今已於62個地方注冊,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韓國、新加坡及香港等地。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新指引,至今並未需要注射加強 劑。
疫苗名稱 |
康柏苗 Zostavax |
藥廠 |
美國 MSD |
適合對象 |
所有50歲以上人士 (男女均可) |
有效預防 |
預防「生蛇」功效達70% |
接種次數 |
一針皮下注射 |
副作用 |
包括注射部位或會出現輕微紅腫及痛楚 |
不適宜注射 |
現正「生蛇」 |
注意事項 |
50歲以下、感染過水痘人士亦有生蛇風險,一般而言風險按年齡增加 |
流行性感冒主要由社區上流行的四類流感病毒所引致,是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透過飛沬傳播。
在香港,流感一般於冬季一至三月和夏天七及八月流行。
免疫力較低的人士, 如小童或長者, 其病情可能會更嚴重,一旦染上流感, 有機會出現併發症甚至死亡。
家長可於最早6個月大時為孩子安排接種流感疫苗,以免孩子受到流感感染及引致的併發症。
1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接種預防疫苗
1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2 一般建議在每年秋天時分接種流感疫苗,接種疫苗後約兩星期後,體內便會產生足夠抗體對抗流感
3 由於流感病毒會不時變種而衍生新的病毒株,因此,世衛會建議每年度流感季節應採用的流感疫苗組合
流感Q&A |
|
Q: |
流感與普通的傷風感冒沒有什麼分別吧? |
A: |
不正確。
流行性感冒主要由社區上流行的四類流感病毒所引致,是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流感症狀往往比普通的感冒更為嚴重。對於嚴重患者,流感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住院或甚至死亡。 |
Q: |
接種流感疫苗會不會令我患上流感? |
A: |
不會。
很多人也有類似誤解,其實流感疫苗並不含有令你患病的活性毒素,因此不會令你患上流感。 |
Q: |
我去年已經接種了流感疫苗,所以今年不需要再接種了? |
A: |
不正確。
首先,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也有可能隨季節改變,所以你需要當季的疫苗以針對新一季的流感病毒株。其次,你的身體的免疫反應隨時間下降。因此,許多國家的衞生當局也建議應每年接種當季的流感疫苗。 |
Q: |
我之前曾經患上流感,是否代表我已經對流感產生免疫能力?接種疫苗是否能100%預防流感? |
A: |
不正確。
你仍有患上流感的可能。就算接種疫苗後仍不幸地患上流感,注射流感疫苗後的保護作用可減低病情。 |
疫苗名稱 |
Fluarix Tetra / Vaxigrip Tetra |
藥廠 |
英國 GSK / 法國 Sanofi |
適合對象 |
滿6個月或以上人士 |
有效預防 |
四價流感疫苗,包含四種流感病毒 |
接種時間 |
9歲以上:接種 1 針 |
副作用 |
輕微副作用一般只會維持1 – 2天 |
不適宜注射 |
高燒及嚴重身體不適者不宜接種疫苗,病瘉後才可接種 |
*如欲查詢或預約,請致電 3585 8533。
一項專為已接種HPV疫苗人士而設的測試項目。只需抽血3毫升,即可輕鬆知道體內HPV抗體!
全新HPV抗體測試可測試4種HPV的抗體,包括HPV 6, 11, 16, 18。抗體水平因人而異,雙重確認疫苗發揮功效,形成保護。
在廠商指定時間內接種HPV疫苗,相關HPV抗體會在接種後便可以被測試得到,確保有足夠的保護。
不同人對於HPV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水平有高低之分
抗體水平越高,保護作用越強
HPV抗體測試可測試疫苗有否發揮功效
利用抗體 - 抗原特異性給合的原理,捕獲血液HPV 中6, 11, 16, 18抗體
根據抗體 - 抗原結合的程度,透過定量實驗,可以準確測定4種抗體對應的水平
測試代碼 | 測試名稱 | 樣本要求 | 測試需時 (工作天) | 測試費用 |
HPVAB | HPV抗體測試 | 3mL 凝血 | 3-5 |
$1,600
|
人對環境中某些物質所產生的異常反應
常見的過敏原:食物、花粉、動物屑物、酵母、細菌,以及一些化學製品
過敏原刺激免疫系統產生和釋放抗體,引發炎症,以及一系列的過敏徵狀
很多食物過敏的徵狀常被忽略
過敏、生活壓力、感染會加重免疫系統的負擔,引起更多的過敏徵狀,包括:濕疹、偏頭痛、關節炎、腸胃問題、自身免疫疾病等問題
找出及剔除日常容易吸入及飲食中過敏的食物,可舒緩健康毛病,也可減低患上長期疾病的風險
現今社會,很多香港人都非常注重飲食健康,但身體仍會持續發出不適警號,郤又找不出真正的原因。其實有些健康有營的食物如蔬果,亦未必適合自己,要測試出「食物不耐受」,才可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膳食菜單。
周遭環境充滿致敏原,如塵蟎,動物毛髮,植物花粉等,而且香港食材豐富多元化,我們接觸到過敏原的機會比較大,但卻多難以自行追蹤致敏來源。因未能找出過敏「原」凶,使大家長期受到不同的過敏症狀影響。
保守估計多達25%的人口對某些食物、化學製品,或吸入物有着顯著的過敏。若包括一些輕微徵狀例如:間中焦慮、關節痛、長期疲勞和水腫等,過敏人口實際數字可能更大。
適用年齡: 1歲或以上人士
建議測試對象: 2歲或以上人士
胃鏡檢查(gastroscopy)或稱上腔內視鏡檢查(upper endoscopy)是利用一條柔軟可彎曲的內視鏡,由口腔進入,可以診斷上腔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及十二指腸部位疾病,比傳統X光檢查更準確發現致病原因。
醫生檢查時可通過各種輔助儀器,從食道壁、胃壁或十二指腸壁取活組織化驗,亦可進行各種治療,例如胃出血時用以止血、切除胃部瘜肉或於食道放置支架等。
另外,胃鏡檢查更可快速測試「幽門螺旋桿菌」,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士殺菌以減低胃癌機會。
早期胃部病變在一般胃鏡檢查下並不明顯,香港以至歐美國家確診胃癌時,大多已是晚期,「五年生存率」平均只有三成。有研究指出,約10%病人在確診前三年之內,曾進行胃鏡檢查,但並無發現腫瘤。
後來科研人員發展了一套診斷早期胃癌的技術,稱為「放大胃鏡」(Zoom Gastroscopy,或稱 Magnifying Endoscopy),配置了85倍光學放大功能,以及「窄頻影像」的胃鏡,以嚴謹的檢查程序,系統地攝取最少22張紀錄照片,可以清楚觀察胃部的黏膜和微絲血管,提高診斷病變的準確度。
胃癌是全球第三致命的癌症,而本港胃癌亦是常見癌症的第五位,早期胃癌沒有明顯病徵,患者確診時多屬晚期,定期胃鏡檢查可盡早抽出病變細胞,更有效地發現早期胃癌病變。另外,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士患上胃癌的風險會增加兩倍以上,透過胃鏡檢查可以測試出「幽門螺旋桿菌」及殺菌以減低胃癌機會。
*如欲查詢請致電 3585 8533。
大腸鏡檢查(colonoscopy)或稱結腸內視鏡檢查,是用一支柔軟而可彎曲的內視鏡由肛門進入直腸,經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直至盲腸部位進行大腸檢查,檢查時醫生可提取活組織進行化驗,有助找出病症原因,或檢查某些腸道疾病,例如大腸瘜肉、腸癌、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憩室等。
在檢查期間如發現瘜肉,醫生可立即把瘜肉切除,阻止其進一步病變成癌症,可減少大腸癌風險。
近年,腸癌病例數字在全球各國持續上升,於本港常見癌症中排列首位。而大腸癌其實是可預防的癌症,腸癌由瘜肉演化成癌,過程約為十年,故此,若在這「黃金十年」內,透過大腸鏡檢查偵測出腸內瘜肉,就可在其惡化前立即清除,將其威脅減至最低。
篩查是指為沒有病徵的人士進行檢測,從而找出患病的人或有較高風險患病的人,以便及早治療。
適合篩查人士:
年齡50歲以上
有近親患有大腸「瘜肉」或腸癌,篩查年齡應提早至40歲
「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或「遺傳性非瘜肉症大腸直腸癌」等患者,應20歲開始篩查
*如欲查詢請致電 3585 8533。
骨質疏鬆症是由於組成骨塊結構的組織流失,使骨組織之間的孔隙變大,骨頭的質地便會因此變得脆弱易折。
骨塊的外表看似固定不變,但其實骨組織是長期處於不斷更新的動態。身體有造骨細胞負責合成新的骨質及蝕骨細胞負責溶蝕舊的骨質,隨年齡增長及荷爾蒙轉變會加劇蝕骨,而造骨則會減慢以致骨質密度無法維持。
骨質疏鬆症本身並沒有任何病徵,當痛楚出現時,往往已出現骨折。50歲後,每3位女士或每5位男士就會有1位因骨質疏鬆而骨折。骨質疏鬆的患者可能會因輕微碰撞或跌倒而出現骨折,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股骨、脊椎及前臂骨,會引致髖骨骨折、腰椎骨折及腕骨骨折。當中,以髖骨骨折的後果最為嚴重,髖骨是支撐身體下半身的大部分活動,髖骨骨折會導致行動不便,甚至殘疾,高達2成的髖骨骨折個案更會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
你可按照醫生指示,透過雙重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以微量的X光掃描指定的位置或全身,這個測試無需麻醉或入侵身體便可確診是否患有骨質疏鬆症。另外,亦可透過超聲波骨質疏鬆篩查儀,系統可簡單於手腕位置進行掃描及分析,突破性 2 分鐘無輻射骨質掃描,其創新技術可為任何年紀人士進行骨質密度篩查與分析,準繩度與醫院/化驗所結果匹配率高。過程中無須 X 光輔助,免卻輻射吸收。隨住年齡增長,以骨質密度檢查計算出來的T值越低,骨折的風險便會越高。
近年醫學界在骨質疏鬆研究發現人體內有一種名叫「保骨素」(OPG)的蛋白質,是負責阻止骨質流失的重要物質。Prolia®博力加®「仿保骨素針」模仿人體天然「保骨素」功能,抑制蝕骨細胞的作用,阻止骨質流失,幫助對抗骨質疏鬆。
Prolia®博力加®「仿保骨素針」 | 口服雙磷酸鹽 | |
醫學地位 |
新式藥物 (於2010年代推出) 已獲歐、美、澳多個國家衛生監管組織認可 |
傳統藥物 (於1970年代推出的第一款口服雙膦酸鹽) |
藥效 |
目前已超過10年的臨床實證 相比起口服雙膦酸鹽起效較快 骨質密度提升更多 降低骨折風險高達70% |
已經過臨床實證 不宜服食超過五年 能提升骨質密度及減低骨折的機會 |
使用方法 | 每半年一次皮下注射 |
每星期口服1次 需注意:口服類雙磷酸鹽藥物需要空肚,並以一大杯清水送服, 服藥後半至一小時內不能躺臥及進食或服用其他藥物, 不適合長期臥床或胃食道反流患者。 |
運作模式 |
模仿人體天然「保骨素」功能,阻止蝕骨過程,
使蝕骨細胞不能形成、運作及生存
|
依附於骨骼上,導致蝕骨細胞失去破骨能力, 並會加速蝕骨細胞死亡,但不能抑制蝕骨細胞的形成。 |
原價:$4,320
優惠價:$3,000
*此藥乃醫生處方,如欲查詢請致電 3585 8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