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冠疫苗外,還有別的「肺炎疫苗」需施打嗎?


肺炎鏈球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雙球菌,此菌分為數10種類型,其中幾種有莢膜的會導致肺炎或更嚴重感染症,早在1880年代就開始威脅人類健康,不可不慎。


傳染途徑

直接「接觸」到帶菌的口鼻分泌物,或「吸入」含有此病原菌之飛沫。通常需要長時間或密切接觸才可能遭受感染。肺炎鏈球菌引起之疾病每月均有病例發生,以「冬季至春季」發生最多。

感染的表現

感染肺炎鏈球菌可能會導致「肺炎」,或是更嚴重的菌血症、敗血症及腦膜炎。病患會有高燒,加上不同感染部位而出現不同症狀,譬如咳嗽、氣喘、胸痛或是頭痛、頸部僵硬、嘔吐、意識不清等症狀。

感染風險這族群人要小心

感染風險最高的是「未滿5歲的嬰幼兒」以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其他「高風險族群」包括: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脾臟切除、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等。

好險可以治療

目前主要治療方式為抗生素,但身體條件不佳的人仍有死亡風險。隨著抗生素廣泛使用,肺炎鏈球菌的抗藥性也不斷提高,在未來很可能遇到治療困難。

預防勝於治療

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PPV23):內含23種血清型,免疫反應持續時間較短,且無法產生免疫記憶。保護力約5年。可用於一般成人與兩歲以上兒童。

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CV13):內含13種血清型,能產生持久的免疫記憶,是目前嬰幼兒常規接種的疫苗之一。保護力約10年。

目前有二種疫苗可以預防此病發生,都是不活化疫苗,可和任何疫苗同時接種。而最佳的保護方法是聯合使用PPV23和PCV13。建議18-65歲的高風險族群及65歲以上老年人,這兩個族群來施打疫苗。

建議18-65歲的高風險族群,先施打一劑PCV13,8週後再打一劑PPV23



資料:yahoo news



肺炎球菌疫苗 迷思知多啲


接種疫苗後仍會生病,為何要接種?肺炎球菌疫苗要每年接種嗎?又流感又肺炎球菌,分開接種會不會很麻煩?相信大家都聽過上述種種對疫苗及肺炎球菌的疑問。事實上,肺炎球菌感染無分年齡,接種疫苗是為了讓身體打好預防基礎,以上種種迷思,莫昆洋醫生為大家逐一擊破。

迷思一:接種疫苗後仍然有機會感染肺炎球菌,為何還要接種?

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人體的免疫力,讓免疫系統能識別病菌,一旦身體遭受真正的病菌侵襲時,免疫系統的反應能更快及更有效地把它們消滅。肺炎球菌疫苗的確無法100%保證人體不受感染,但能大大降低感染風險,即使不幸受到感染,亦能減低病菌對人體的影響。

迷思二:人人都打針,唔通人人都要打針?

事實上,肺炎球菌疫苗並非小朋友的專利。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在2011年才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因此很多青少年、成人及長者均未有接種,身體內並未有能夠對付肺炎球菌的抗體。任何人都有感染肺炎球菌的風險,尤其是長者及長期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隨著年齡漸長或因自身的疾病而變弱,感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及死亡率較一般人更高。

近日疫情影響下,相信大家對「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一詞已不陌生,當社區大部分人對某種病菌產生抗體後,不但可減少接種者自身的感染風險,社區帶菌者數目亦有所下降,能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迷思三:市面上的肺炎球菌疫苗不只一種,要如何選擇接種?

現時市面上分別有13價及23價肺炎球菌疫苗可供選擇。顧名思義,13價可覆蓋13種血清型,而23價則可覆蓋23種。研究指出,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雖然包含較少血清型,但能有效同時防止入侵性及非入侵性肺炎球菌感染,其結合疫苗技術更能促成免疫記憶,提供更長效保護。

香港政府已為初生嬰兒接種13價肺炎球菌疫苗,並為高危的長者提供資助。衞生防護中心建議,沒有高危因素的65歲或以上長者,可選擇接種一針13價或23價疫苗;而兩歲或以上有高危因素的人士,建議先接種一劑13價,一年後,再接種一劑23價疫苗,以達致最全面的保護。

迷思四:又要打流感針,又要打肺炎針,應分開兩次接種嗎?

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即使同時接種,也十分安全。再者,肺炎球菌疫苗並不需要每年接種。研究顯示,流感併發繼發性肺炎球菌感染的嚴重性及死亡率都較高,而同時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可減低長者的入院及死亡風險。因此,政府早年提倡「左流右肺」,提醒市民可以同時接種流感及肺炎球菌疫苗,加強保護。



資料:

am730




15%死亡率 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不容忽視


公共衛生醫學專科醫生譚一鴻指出,「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屬細菌性感染,新冠肺炎則由病毒引起。肺炎球菌常見於人體的鼻咽裡,並不一定致病,但帶有傳染性。自2009年起,肺炎球菌疫苗被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感染數字明顯下降。」


高危族死亡風險較高

譚一鴻引述相關數字,「於2019年,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在本港的死亡率約為15%,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則約為1.7%。與新冠肺炎一樣,大部分死者均為長者。」由於長者的自身免疫力較差,感染及死亡風險都較其他人高。除長者以外,免疫力受損人士、長期病患者(包括心臟、肺部、肝臟、腎臟疾病及糖尿病)、植入了人工耳窩及曾接受腦部手術的人士也是感染肺炎球菌的高危一族。


經飛沫或接觸傳播

停留在鼻咽的肺炎球菌會經由飛沫或接觸傳播,故應勤洗手、清潔家居及戴口罩預防感染。可是肺炎球菌並沒有明顯高峰期,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外的期間,難以長時間戴著口罩。為加強對長者的保護,政府早年把肺炎球菌疫苗納入疫苗接種計劃,為合資格的65歲或以上長者及高危人士提供免費或受資助的肺炎球菌疫苗接種,惟接種率並不理想。

接種率未如理想

按衛生防護中心的數字,過去3年間,只有約四成65歲或以上長者接種肺炎球菌疫苗,相比發達國家如美國約七成的接種率相距甚遠;50至64歲人士接種率估計更只有一成。譚一鴻表示,「接種肺炎球菌疫苗除了能減低感染及死亡風險外,更大大減低病菌在社區的流通量,能間接令其他人得到保護,達致群體免疫。」

現時市面上分別有13價及23價肺炎球菌疫苗可供選擇,13價肺炎球菌疫苗顧名思義涵蓋13種血清型,23價則涵蓋23種。研究指出,13價肺炎球菌疫苗能較有效同時預防侵入性及非侵入性的肺炎球菌疾病,並且可能較長效。譚一鴻續指,「現時的疫苗已十分安全,而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針口位紅腫痛、低燒、頭痛及疲倦,但大多會在一星期內自行痊愈。」


分開14日接種

新冠肺炎疫苗已經抵港,與肺炎球菌疫苗一樣,建議長者及高危人士優先接種。譚一鴻提醒,「新冠肺炎疫苗的臨床數據較少,故仍存有未知之數。若有意同期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可參考美國疾控中心建議兩種針之間相隔最少14日。若出現副作用時,臨床上亦較能分辨由哪一種疫苗引起。」另外,在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前,市民應向醫生透露過去對疫苗的過敏反應,及當天的身體狀況。亦要留意如從未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應先接種13價再補種23價,彼此相隔一年。



資料:

am730



新冠肺炎疫情連環爆,肺炎鏈球菌趁亂攪局?!


短短三個多月,台灣本土新冠肺炎死亡案例破七千例,近九成是60歲以上的年長者,絕大多數是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癌症、慢性肺病、慢性肝病的慢性病病友。除了目前正在台灣流行的BA.2病毒株,BA.5病毒株也已在社區現蹤。日前(5月5日),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佈,一名確診新冠肺炎疫苗的年長女性,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同時,併發肺炎鏈球菌肺炎,引起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不幸離世。

不管有沒有新冠肺炎疫情,肺炎鏈球菌肺炎都是常見社區性肺炎

根據一項薈萃分析顯示:新冠肺炎合併細菌感染的機會高達二成,其中又以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最為常見。輔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偉倫醫師說,「就算在沒有新冠肺炎的年代,肺炎鏈球菌肺炎也是重症加護病房,一個蠻常見的狠角色,是台灣最常見的社區性肺炎。其實任何病毒感染都一樣。不管是流感病毒或者是新冠肺炎病毒,都會造成呼吸道的表皮細胞受傷,就好像我們呼吸道的城牆被病毒打破,接下來的細菌就很容易穿過去。病毒感染之後,再接續的細菌感染,往往才是真正致命的原因。」

劉偉倫主任表示,病人不一定會在第一波病毒感染時發生器官損傷,但第一波的病毒感染,已經讓呼吸道的上皮細胞受損、免疫力下降,後續的細菌感染攻勢,就會特別的凌厲。而肺炎鏈球菌平常就會潛藏在我們鼻咽腔裡面,一旦上皮細胞破損、抵抗力變差就趁機侵入。

新冠肺炎病毒的可怕之處,在於對於呼吸道的傷害特別的嚴重,別的病毒可能只是在吸呼道裡的防護牆上,打一、二個洞,新冠病毒偏偏會把整個城牆給打穿,後續的細菌性感染,就會特別猛烈。就算Omicron的毒性沒有像之前的Delta那麼的恐怖,還是比一般流感病毒感染力強,不能輕忽。

嚴重肺炎的事前預防比病危積極搶救,更能防範未然

劉偉倫主任說,「可以治療肺炎鏈球菌肺炎的抗生素有好幾種,但我們在加護病房看到長輩感染肺炎鏈球菌肺炎,往往會形成一大片的大葉性肺炎,有時候連抗生素,都還來不及發生作用,就已經呼吸衰竭、快速進展到敗血性休克,然後多重器官衰竭而離世。所以,我們應該要先預防,而不是得了病,再積極搶救。像有一些病人在康復出院後,一個月內會再入院的原因,細菌性肺炎如:肺炎鏈球菌的感染,也很常見。這是在第一波感染新冠肺炎以後,免疫力下降,身體的重要器官又接連受損;等於是第一個敵人打完,還沒有機會完全恢復,又來第二個更凶狠的惡棍。」

如果我們先打了新冠肺炎疫苗,那病毒入侵的強度,就會下降;如果也同時打了肺炎鏈球菌疫苗,那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機會,也會相對減少。

目前台灣提供2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分別是13價結合型疫苗、23價多醣體疫苗,而政府主要針對71歲以上年長者公費提供23價多醣體肺炎鏈球菌疫苗。劉偉倫主任提醒,65歲以上族群,本身有慢性肺病、慢性肝病、慢性腎臟病、糖尿病、心衰竭、或正在接受免疫治療、化療的這些病友,都是感染肺炎的高風險族群,如果還不符合公費接種資格,也可以考慮自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先13價後23價,對減少併發肺炎鏈球菌,更具保護力

劉偉倫主任更指出,依據國際文獻顯示,可先打有免疫記憶力的13價結合型疫苗,有助降低鼻咽帶菌的情況,就算日後不幸得任何一種肺炎,也能減少後續併發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風險可。未來若符合公費23價疫苗接種資格,在接種13價後隔一年,也可再施打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讓自我保護力更加完整。

劉偉倫主任門診曾收治一名年紀50出頭,罹患慢性B肝、中度肝硬化的中年男性,某次出現類流感的症狀,仍不以為意,等到喘起來到急診,胸部X光看到右上肺葉有大葉性肺炎,一下子就進展到敗血性休克,甚至差點送命。經過多重治療後,患者更花了很長時間復健,才成功脫離呼吸器,他出院後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上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避免下次再次得到這種常見的社區型肺炎。

在新冠肺炎疫情屢創新高的時刻,劉偉倫主任強烈建議,「第一,先做好防護,減少病原菌侵入。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宜減少非必要的社交,少去人多擁擠的場所。第二,自我的免疫力要加強,能打新冠疫苗的人,建議都要打。除了新冠肺炎疫苗外,肺炎鏈球菌疫苗,甚至,流感疫苗也建議都要在回診時一併施打。因為有不小比例的病友,得了新冠肺炎是輕症,反而是後續的細菌肺炎或其他病毒性肺炎,造成生命危險,那就有點可惜。」


資料: UDN



醫管局新增慢阻肺病遙距診療服務 疫情下網上會診免病人舟車勞頓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病)為香港十大疾病殺手之一,醫院管理局設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央委員會」,聯合跨專業團隊醫護人員,制定綜合護理模式,以一條龍方式提供專科門診服務,減輕病人因慢阻肺病所帶來的不適和困難。新冠疫情下,更新設視像會診,為病人提供遙距醫療,有效減低病人院次數,善用醫療資源。


醫院管理局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央委員會主席黃慕蓮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央委員會於2015年成立,透過包括醫生、護士等跨專業醫護團隊合作,提供一條龍服務包括評估症狀丶加強病人自我護理丶出院後支援等,減輕病人因慢阻肺病所帶來的不適和困難。成立委員會後五年間,入院病人數目持續下降,由2015年時,5萬人內有一萬人要入院,五年後減至6600人。經評估,約77%病人病情受控。

九龍中醫院聯網顧問護師(呼吸科)列碧琪表示,今年6月試行遙距醫療服務,利用「HA Go」流動應用程式進行視像會診服務,病人足不出戶便可接受服務,減輕醫院擠迫和增加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有效防疫。

「有病人住得遠,拎住成桶氧氣,的士都未必搭到。遙距會診免卻咗呢種奔波,病人亦無需輪候同等待覆診。未有呢個服務之前,病人有一啲病徵,都唔識分係唔係需要睇醫生,就去哂急症室。」列碧琪指,護士會幫助缺乏電腦知識的長者下載應用程式和登入等,讓他們亦能使用服務。


資料:

香港01



【肺炎球菌】細菌化膿腦壓高致「頭頂長角」 4歲女童染肺炎球菌引發腦膜炎亡


幼兒生病未必可清楚表達出來,若果有異常哭鬧,家長要多加留意!台灣日前舉行了兒科醫學會,有醫生分享了4歲女童感染肺炎球菌的案例。女童突然頭痛、持續發燒和嘔吐送院,證肺炎球菌入侵腦部引致腦膜炎,出現皮下膿瘍令頭頂似長角,女童最後不治。

4歲女童腦膜炎急送院
綜合台灣傳媒報道,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小兒科專科醫生陳伯彥日前參加兒科醫學會,他分享了幼童受肺炎球菌(肺炎鏈球菌)感染的個案,一名4歲女童因異常哭鬧,沒有活力、食慾差,在清晨突然頭痛、發燒及不停嘔吐,家長將她送至醫院急診。


當時該名女童經醫生急診檢查發現頸部僵硬,被診斷出腦膜炎,病因是受肺炎球菌感染「上腦」。陳伯彥醫生展示女童的腦部X光照片,解說女童情況出現肺炎球菌上腦,更化膿形成皮下膿瘍,本應是引流膿液,但由於難以排出,令女童頭上突起猶如「長角」,腦壓過高更壓迫腦幹。當時有緊急使用抗生素,但細菌量過高,最後不幸離世。


肺炎球菌專攻幼童
該名女童接種了台灣公費肺炎球菌疫苗,卻因為感染未涵蓋的血清型菌株,加上本身裝有人工耳,令感染一發不可收拾。陳醫生解釋台灣有提供幼童公費鏈球菌疫苗注射,但因為肺炎球菌的血清型菌株多達90多種,疫苗不涵蓋所有,如果幼童一旦感染疫苗未涵蓋、侵襲性高的血清型菌株,細菌容易入侵到血液、脊椎液、腦部,導致中耳炎、鼻竇炎、肺炎,甚至腦膜炎,嚴重甚至危及性命。

此外,陳伯彥醫生指出孩童的肺炎球菌帶菌量是20到40%,病毒會透過黏膜屏障破損,進入體內,而台灣的肺炎球菌常見感染2至5歲兒童,因為小孩子抵抗力還沒完全發育成熟。陳醫生提醒家長要留意,腦膜炎症狀是典型的頭痛和嘔吐,但是年幼的小孩不會講出有何不適,他們只會一直哭鬧不安和嘔吐去表現出來,家長要留神。而醫生建議0至5歲的幼兒宜接種相關疫苗去防範。





資料: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401394/


【肺炎球菌】細仔染肺炎球菌入ICU死過翻生 張欣欣心痛兒留「肺花」後遺症


孩子健康是無價!中文補習名師張欣欣育有一女一子,大約3年前,當時2歲半細仔受肺炎鏈球菌感染,嚴重至入ICU游走生死邊緣,至今歷歷在目,有感孩子健康得來不易,更要好好珍惜家人相處的時光。他提醒家長要留意孩子不適,病向淺中醫,把握治療黃金時間,不想再有爸媽經歷類似的苦況。

2019年中秋夜,對於張欣欣和太太來說是難忘的一夜,當天醫生指2歲半兒子受肺炎鏈球菌(又稱「肺炎球菌」)感染需緊急入ICU。兒子隨後入住ICU近一個月,可說是「執返條命」。起初兒子出現發燒,當刻爸媽沒有想過是肺炎球菌,兒子病況時起時跌,沒精神,看過家庭醫生給了退燒藥沒效,張欣欣回想該醫生曾經用聽診器聽到兒子肺部有少少雜音,建議想安心些可再到醫院檢查,當下他跟太太未有為意是警號。

感染肺炎鏈球菌入ICU
隨後張欣欣聯絡一位兒科醫生朋友,安排兒子入醫院詳細檢查,他很記得當天是中秋節,吃中秋飯時收到來電指兒子可能感染肺炎鏈球菌,需緊急安排入深切治療部,他曾聽過「肺炎鏈球菌」,但沒想過兒子會中招。


張欣欣不確定兒子感染的途經,有一事回想或許有關係。兒子患病前曾跟一大班10多位小朋友在吹氣池玩水嬉戲,玩樂後有2、3位小朋友同告不適,但不確實他們是否感染肺炎球菌,而相較之下,兒子病況嚴重得多。至今,他跟太太對於有噴霧的玩樂設施都有陰影,避免給兒子玩,生怕霧化易傳細菌病毒。

一度自責讓兒子受苦
太太對於兒子患病一度自責向兒子「媽媽對你不起」,經常以淚洗臉,張欣欣都感內疚,難以接受兒子病危。年紀小小的兒子入住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爸爸形容入院時兒子狀態是「奄奄一息」,緊接的廿多天的住院可說是與死神搏鬥。病在兒身,痛在父母心。


肺花嚴重抽水達4公升
兒子入ICU首1、2星期情況危急,張欣欣知道肺炎球菌可引發其他的併發症,如敗血、腎衰竭、腦膜炎等,甚至會致命,他跟太太都很驚慌。兒子「肺花」受損很嚴重,出現肺積水需用喉管引流導出,抽水多達4公升。醫生指其血指數出問題,預計要換血,不幸中的大幸是在換血前一刻檢查,指數回復正常。兒子搏鬥了20多天,可說是死過翻生「執返條命」,護士長也稱「入來時如此嚴重的,其實十個已走了九個半」。


肺受損留後遺症
出院之後迎來其他挑戰,張欣欣回想兒子約一星期行不到路,因為在醫院躺了一整個月,尤其是首1、2星期全身插滿喉動彈不得。至第三星期兒子依然留在ICU,雖然已可轉去非獨立房,但卧床時間仍很多,依舊不能隨處走動,大抵出院後不習慣致行不到路。

此外,由於「肺很花」受損,兒子有氣無力似的,出院後很多時間說話氣若游絲、有氣喘,每說2、3個生字就需停頓。張欣欣模仿兒子慢慢及斷續地說話︰「嗲哋……想要玩具……」,加上他沒氣力去說話而咬字不清,例如「食飯」說成「滴飯」,我跟太太沒有在意,大病後沒氣之下能夠表達意思已很好,這情況有好轉,但持續了約一年,需要言語治療。

兒子病後向學校請假一年,加上疫情少了外出社交活動,種種原因下或加劇影響兒子說話能力。此外,兒子的體力差了,爸爸讓他打跆拳道慢慢練回體力,也有看中醫調理身體,更少不得飲湯水等等。問及可會考慮再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加強劑,張欣欣表示當時兒子已有接種政府計劃相關疫苗,醫生曾指「好在有打針打了少少底」有抗體。

「兒子經歷令我們父母有反思,要珍惜家人相處時間,不要等下次之外,父母更要在意小朋友有任何不適,不要低估發燒、傷風、感冒等。」

張欣欣指太太有留意其他自費疫苗,肺炎鏈球菌如此少人中,兒子也中,是次經歷後不會抗拒防疫針,會去多了解如日本腦炎疫苗等,太太有安排女兒及兒子自費打針,希望多方面保護孩子。



資料: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381003/



【肺炎球菌】孔繁毅:近年血清3型成港主流 新15價疫苗 有效對付


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關日華憂慮,待流感高峰期過後,肺炎鏈球菌感染將增加。政府抗疫專家孔繁毅稱,本港近年肺炎鏈球菌感染以血清3型為主,衛生署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下稱科委會)將商討引入近年新研發的15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更有效對付血清3型,冀可加快審批和引入。


關日華憂老幼現繼發性感染

按衛生防護中心數據,今年截至3月31日本港共錄得14宗肺炎鏈球菌感染,其中5宗涉未滿18歲兒童及青少年,血清3型佔兩宗(見表)。本港4個醫學會昨公布一項港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的調查結果(見另稿),孔繁毅在記者會上提到,血清3型為本港最常見肺炎鏈球菌感染,在新冠疫情前佔兒童個案逾六成,感染後可引致肺水腫、腦膜炎及嚴重肺炎等。


出席同一記者會的關日華表示,解除口罩令後暫未見肺炎鏈球菌感染增加,但「一老一幼」感染上呼吸道病毒後,氣管黏膜或受破壞,令細菌有機可乘造成「繼發性感染」,憂慮流感高峰期後會出現更多肺炎鏈球菌感染。


孔繁毅稱13價對血清3型效果欠佳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2022年批准使用15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准用於6個月大或以上者,2021年則批准另一款20價疫苗用於成人。身兼科委會成員的孔繁毅稱,13價和23價疫苗針對血清3型效果欠佳,15價疫苗則能產生更好免疫反應,對其他血清型亦與現有疫苗效果相若,效力可維持逾10年。




資料:
http://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30425/HK-gma1_r.htm


返回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