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40萬男女患骨質疏鬆症 兩高危群組應定期檢查


骨質疏鬆是否只與長者有關?如不幸患上骨質疏鬆是否能治療?事實上,骨質疏鬆早期並無明顯臨床徵狀,但估計全球每3秒便發生一宗骨質疏鬆脆弱性骨折,而本港亦有30萬名停經婦女及10萬名50歲以上男士患有骨質疏鬆症,除了令生活質素下降以及容易發生意外,嚴重的更可引發各種併發症,絕對不能忽視。


骨質疏鬆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雖然早期無明顯臨床徵狀,但可引致嚴重的健康問題,估計全球每3秒便發生一宗骨質疏鬆脆弱性骨折。骨質疏鬆症令患者的骨質密度減少,骨骼結構變得脆弱,容易導致骨折,以及喪失部分活動能力及自我照顧能力,令生活質素下降,甚至可能引發各種併發症,而發生脆弱性骨折的部位當日,以髖骨、脊椎和橈骨遠端(手腕骨)最為常見。據資料顯示,本港有30萬名停經婦女及10萬名50歲以上男士患有骨質疏鬆症。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認為,普遍市民對骨質疏鬆的警覺性不足,並有不少迷思,例如誤以為骨質疏鬆是不可避免的老化現象,而脆弱性骨折也是年紀增長的必然後果。事實上,骨質疏鬆是可以治療,而骨折也有方法預防。骨質疏鬆的高危群組包括更年期婦女以及長者,建議他們可透過定期進行骨質疏鬆風險評估,減低脆弱性骨折的風險,如果骨質密度已屆稀薄或疏鬆程度,在排除其他病理引起的骨質流失後,醫生會考慮處方骨質疏鬆藥物,減慢患者骨質流失速度,以防止脆弱性骨折發生。

吸收足夠維他命D可減慢骨質流失
要預防骨質疏鬆,年輕人或低風險群組可每日吸收1,000至1,200毫克鈣質及800至1,000國際單位維他命D,鈣質可減慢骨質流失,減低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而維他命D則有助人體吸收鈣質,以及其他有助建立骨質的礦物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資料:HK01




28歲女滑倒…「骨頭全斷插出肉」血染病床!醫看傻:都不運動


台灣一名28歲女子被送到急診室時小腿脛骨、腓骨全斷掉,甚至「插出皮肉外」,救護車推床全是血,醫護人員原以為是車禍導致,追問下才發現,她在家中浴室滑倒,難以置信。豈料住院1個多月,她不僅難以復健、傷口也不易癒合,醫師無奈地說,「她會這麼容易骨折,因為她真的不運動、骨質很疏鬆。」

急診科醫師柯世祐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曾收治一名28歲女子,送醫時不斷哀嚎、救護車推床全是血,救護技術員已先幫她加壓止血,為小腿開放性骨折,脛骨、腓骨通通斷掉,還往後面插出皮膚,畫面相當驚悚。女子因末端循環血管被折到,因此先打止痛麻醉後,再做復位、以彈性繃帶纏起來,後續進行傷口處理。

柯世祐追問女子後才得知,她在家中浴室滑倒,「啪」一聲骨頭整個斷掉。接著會診骨科接手治療,他也沒再追蹤後續。

過了1個月後,骨科醫師詢問柯世祐,「你上次收的那個開放性骨折的女生還記得嗎?」表示自己正在寫公文,忍不住抱怨女子很誇張,因為不運動造成骨質很疏鬆,開刀也不好開、傷口不易癒合,重點是很難復健。

柯世祐解釋,這種病例開完刀後腳都會萎縮,必須用另一隻健康的腳去支撐,之後慢慢站立。一般會先坐在床上練習腳部力氣,「要給她站發現她完全站不起來,拿平常的枴杖也沒辦法拿。」進階到四腳拐應該要站起來,「他說她上肢沒有力氣,四腳拐也撐不起來。」

柯世祐轉述骨科醫師無奈心情,「她真的是肌力也差、骨質也差、體力也差」,還相當沒有毅力。因為女子住院超過1個月,且才28歲,搞得他必須要寫申覆文件。

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歲至30歲達到最高峰,之後逐漸減少,如果骨流失過多,就會骨質疏鬆,因此年輕時就該提早存好「骨本」,以預防老年「骨鬆」。營養師魏洋樺曾分享,想要預防骨質疏鬆症,可以先從以下3大方面著手,包括攝取足夠的鈣:每日建議1000~1200毫克、維生素D每日建議800 IU(約20微克)以及運動每週累計150分鐘。


資料:ETtoday




鈣質骨質正常一樣易骨折?吃太甜骨頭脆預防4招食豬腳


骨質疏鬆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要預防骨骼脆弱,最先想起的可能是「補鈣」,但在日本節目《名医のTHE太鼓判!》,專家就提到骨質疏鬆症都有可能會出現在鈣和磷充足的年輕女性身上。為了預防骨折,不妨參考專家提供的改善方法。

以往大家理解的骨質疏鬆症,患者主要是上年紀的女性。因為停經後荷爾蒙失調,導致鈣質流失,骨質密度亦因而急速下降。不過,日本節目《名医のTHE太鼓判!》中則提出,近年在年輕女性身上,即使骨質密度正常,骨頭卻脆弱易斷。該節目的主持人山瀨麻美,就正正是個例子。


吃碳水化合物 膠原蛋白劣化

47歳山瀨麻美,在某天穿着高跟鞋走路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失平衡,最終導致左腳腳趾側面骨折,以及右膝骨折。由於她經常骨折的關係,所以曾經做過身體檢查,但結果卻發現她的鈣和磷質都正常,加上她喜愛碳水化合物的習慣,專家推斷山瀨麻美是因為糖分攝取過量,骨骼的膠原蛋白劣化而變得容易骨折。


專家解釋,人體的骨骼由鈣質組成,而膠原蛋白就負責連接鈣質,保持骨骼強度,同時有軟墊的特性,可以幫助緩衝外來的撞擊,防止骨折。假如膠原蛋白失去彈性,就無法替骨頭避震,那就更容易骨折。


改善及預防方法

1. 減少糖分攝取

膠原蛋白變硬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糖分的過量攝取。由於膠原蛋白和糖分結合後,會變質並劣化,繼而失去彈性。因此大量進食甜食,引致血糖上升,亦有可能連帶增加骨折的風險。

2. 攝取膠原蛋白

適當攝取膠原蛋白可維持骨骼彈性和強度,防止骨折,可從食物攝取,如:豬腳、牛筋等。

世界衞生組織(WHO)建議,每人每日糖分攝取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5%,最多亦不應超過總熱量的10%。以成人每日攝取2,000千卡熱量計算,每日來自的糖分的熱量應少於100至200卡路里。1克糖含4卡路里,即每日糖分攝取量應少於25至50克(即約5至10粒方糖)。

3. 進食菇類

專家建議攝取維他命D。在眾多的食物當中,菇類含有的維他命D相對較多。

4. 曬太陽

除了透過食物攝取,其實日照都是非常有效補充維他命D的方法,專家建議露出大約一隻手掌的皮膚吸收陽光便可,以夏天的陽光為例,只要曬足5分鐘就能補充足夠的維他命D。如果是冬天的時候,亦只是需要曬20分鐘便可。



資料:hk01



新冠後遺 |港大全球首發可致嚴重骨質流失 康復後續增骨折風險


長新冠後遺症引發的長期健康問題惹關注,有康復者持續出現骨痛或腳痛不適,香港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成功解破痛症之謎,全球首次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可致嚴重骨質流失,增加康復者患上骨質疏鬆或骨折風險。研究團體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敘利亞倉鼠發現,可導致長骨及椎骨等部位內的小梁骨結構,出現20%至50%的嚴重骨質流失,更在染疫第60日已完全康復情況下流失仍持續。相關研究結果已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由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楊偉國教授和陳福和醫生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為了解新冠病毒對骨組織代謝的影響,研究團隊在敘利亞倉鼠模型鼻內注入新冠病毒,並收集牠們受感染後的骨組織樣本。通過三維微米級計算機斷層成像技術,團隊發現感染新冠病毒會引起長骨及椎骨等部位內的小梁骨結構,出現20%至50%不等的嚴重骨質流失。

研究發現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骨質流失,更會持續較長時間。研究進一步發現骨質流失與因感染新冠病毒誘導的細胞因子失調有密切關係。這種病理上的骨質缺乏與破骨細胞(一種負責骨組織吸收的細胞)的炎性息息相關;由感染新冠病毒引起的細胞因子失調不單影響破骨細胞分化,更在骨骼組織中引起促炎症反應,增強其促進破骨細胞生長的影響。


以接近人類感染狀況敘利亞倉鼠作模型 港大:需持續跟進

是項研究是全球首次利用接近人類感染新冠病毒狀況的敘利亞倉鼠模型,研究新冠病毒對骨組織代謝的影響。研究結果證明,新冠病毒引發的病理性骨質流失可能是一種被忽視的併發症,未來需要持續跟進。


新冠病毒對手及腳長骨影響較大

負責有關研究的楊偉國教授表示,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對手及腳的長骨影響較大,可引發較高比率的骨質流失,對腰骨等椎骨的影響則較細。研究又顯示在感染初期的炎症期流失較嚴重,但到染疫第60日倉鼠已完全康復,骨質流失仍未停止。


楊偉國稱,曾有40、50歲的康復者在覆診時稱,大腿位置的骨骼持續痛楚,相信或與嚴重骨質流失有關,故呼籲有相關症狀的康復者要注意。已有骨質疏鬆問題的長者在康復後,或會出現「疊加」情況,加劇原本的骨質流失問題,骨折風險亦會相對提升。未來會研究可否透過藥物,阻止染疫後的骨質流失。



資料:

香港01




30歲後易變玻璃人 4類超級水果 預防骨質疏鬆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骨質流失狀況就越嚴重,而中高齡患者容易患骨質疏鬆症,但並不容易發現,因為患者僅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等外觀變化,直到摔倒或用力過猛導致身體骨折,才會意識到不對勁,營養師朱瑞君對此分享水果4大營養素,表示想要預防骨質疏鬆,除了喝牛奶或保健食品外,吃水果也能強化骨骼。

根據衛福部統計,人體在約20歲至30歲階段時,骨骼的骨量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逐漸減少,而且女性在停經後,荷爾蒙減少會導致骨量流失速度加快,假若骨質流失過多,會使骨骼呈現中空、疏鬆現象,變得又脆又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但跌倒或搬重物用力過猛時,容易造成骨折,引發疼痛、難以行動等後遺症,還可能因此殘疾,影響健康生活品質,嚴重甚至導致死亡。

對此,營養師朱瑞君在臉書粉專提到,有些人想靠喝牛乳補充鈣質,但卻患有乳糖不耐症,讓人相當困擾,除了喝牛奶外,其實吃水果也有強化骨骼的效果,因為水果富含4大營養素,分別是檸檬酸、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及鉀,能夠預防骨質疏鬆,例如檸檬、柳橙、橘子富含檸檬酸,而鈣質在酸性環境下吸收率較高,因此可攝取含檸檬酸的水果。

再者,維生素C能夠提高鈣質的吸收率,還可促進膠原蛋白生成,有助於強化骨骼,可選擇柑橘類、鳳梨、奇異果;而類胡蘿蔔素能抑制成熟破骨細胞的生存和骨吸收功能,並促進骨質合成,例如木瓜、芒果、番茄;鉀則是有助於維持骨骼礦物質密度,降低骨質疏鬆危機,例如香蕉、鳳梨、榴槤。



資料:

中時新聞網



骨質疏鬆|美研究:維他命D難降骨折風險 一日三餐如何攝取高鈣?


預防骨質疏鬆,不少人都有服用維他命D的習慣。不過,美國近日有研究發現,就一般健康的中年和老人而言,補充維他命D並未明顯降低骨折風險,研究結果打破維他命D的營養神話,引起學界高度關注,有關研究日前並已獲國際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登。


研究歷時5年 涉逾2.5萬人

上述研究為全美至今關於補充維他命D3的最大型、最長期隨機研究,並獲美國政府資金支持,專家從全美五十州找到逾2.5萬名身體健康的受試者作為研究樣本,男女約各半。他們被隨機分配成兩組,試驗組有12,927人,而對照組則有12,944人。試驗組的人每天吃2,000單位的維他命D補充劑,而對照組的人則每天吃安慰劑,共吃了約5年又4個月。

研究最終發現,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的受訪者髖部、腕部或骨盆骨折等狀況在5年後並未出現明顯減少。據研究作者、哈佛醫學院教授Meryl LeBoff指,這研究結論不適用維他命D缺乏症、低骨量或骨質疏鬆症患者。

不過她指出,美國50歲以上婦女中,一半都有因為骨質疏鬆問題而導致的骨折,因此這類病人應該接受專業評估以了解導致骨質疏鬆的原由,以及是否有治療方法。此外,她也警告,住在安養院的老人也不適用該研究結論,因為許多老人可能無法曬到足夠陽光以在體內產生維他命D。



資料: 香港01



女性50歲後每3人有1人骨質疏鬆!做到2件事挽救鈣質流失
「每天起床到平均磨損膝蓋3千次,你的骨骼健康還好嗎?」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道出了現代人的通病,由於都市生活缺乏陽光的滋養,加上國人普遍鈣質攝取不足,骨質疏鬆症成為了台灣人大宗的隱形疾病。

女性骨鬆比例高達3成

日走萬步也會高尿酸?做錯運動恐釀痛風、心血管疾病!
研究顯示[1]台灣50歲以上女性,約有高達1/3人口罹患骨質疏鬆症,但大眾對骨質疏鬆診斷及治療的認知卻相對薄弱,導致潛在罹患族群被忽略,直到有一天因為跌倒、骨折才被診斷出有骨質疏鬆症,這時骨質密度多半已經大幅降低,僅能依靠鈣補充劑及維生素D來維持密度,減緩骨本流失。為什麼女性容易出現骨質疏鬆呢?

骨骼生長的奧妙平衡

我們先從骨骼的「平衡機制」說起。你知道都市更新嗎?當一座建築過於老舊,我們必須將舊有的結構拆除、重新建起新的建物,這就是大眾所知的都更。而人體的骨頭也是如此,骨骼當中有兩種細胞負責骨骼的都更:成骨細胞(osteoblast)與蝕骨細胞(osteoclast)。蝕骨細胞將骨骼分解成鈣與磷酸根離子、而成骨細胞則將鈣與磷酸根重組成新的骨頭;一般狀況下,兩相消長的速率達成平衡,使人體骨骼保持強健[2]。到了25-30歲,人體的骨質密度達到一生的高峰,接著會開始下降。

性激素影響骨質密度

然而骨骼的成長不只牽涉成骨細胞與蝕骨細胞,還有「性激素」哦!女性體內的雌激素與男性體內的睪固酮,都肩負著阻擋蝕骨細胞過於強盛的任務。不過到了更年期,人體內的性激素濃度會自然下降,這時蝕骨細胞受到的阻擋較少,於是消滅骨骼的速度也加快。以女性為例,停經後骨質密度下降的速率達到1~3%/年!這是什麼概念呢?

請想像有棟海砂屋,每年隨著風化,鋼筋漸漸外漏、致使氧化愈發嚴重,最後建物結構完全毀壞。更年期後的骨頭就像逐漸外漏的鋼筋,沒有性激素阻擋蝕骨細胞的作用,快速崩解。停經五年後的婦女體內雌激素濃度,比一個中年男子體內的還低,趨近於零。

當心!男性也有更年期

而這樣的更年期症狀不只發生在女性身上,男性的睪固酮濃度也會隨著年歲增長消逝。大概到65~70歲,男性的骨質流失速度與同齡女性差不多,甚至因為男性的骨質疏鬆症通常發作得較晚,所以骨折的情形更為嚴重、難以復原。(美國國衛院,2018)

預防骨鬆,從補充鈣質與規律運動開始

幸好骨質疏鬆是一種十分容易預防的疾病。建議50歲以上女性及70歲以上男性每日補充鈣質1千毫克、維生素D8百毫克,隨餐服用鈣片是最簡便的方式,因為胃酸的分泌可以幫助鈣質的吸收。除了飲食,負重運動也有助於維持骨骼強壯,因為可以加速成骨細胞與蝕骨細胞的平衡進行。

最後也呼籲國民,將篩檢骨質密度視為每年定期健檢項目之一,透過早期的追蹤及適當的補充鈣質,避免快速崩解的骨骼,影響老後的生活品質。


資料: edh



骨質疏鬆|50歲以上患病率高如何預防?做齊5步驟加強骨骼保健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每年10月20日為世界骨質疏鬆日,並由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在全球響應,呼籲民眾正視骨鬆問題,採取行動守護骨骼健康。

人體的骨質含量約在30歲時到達高峰,隨著年齡增長骨量逐漸減少,骨質疏鬆(Osteoporosis)就英文字面含意即為「多孔的骨骼」,也就是因為骨質密度下降,而使骨骼變薄、易脆的疾病。

骨質疏鬆來得悄然無聲,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多半是因為骨折、骨裂才發現,一旦長者跌倒而造成髖關節骨折,便有很大的風險喪失自理能力必須臥床,甚至提升死亡率1-2成。

根據IOF資料顯示,50歲以上人口中,男性有5分之1罹患骨質疏鬆,女性更是每3位就有1位。不只老化易造成骨質疏鬆,停經後的荷爾蒙變化、不良生活作息也是骨質疏鬆的成因。

為防止骨質疏鬆與骨折,今年IOF訂定主題「Step up for bone health」,呼籲男女老少都該為自己「挺」身而出, 以5驟加強骨骼保健:

1. 攝取有益骨骼健康的食物

鈣質是骨骼的重要成分,成人每日應攝取1000毫克的鈣存骨本,牛奶、芝士、傳統豆腐、深綠蔬菜、黑芝麻等都是很好的來源;優質蛋白也是構成骨骼的關鍵,建議攝取每公斤體重1-1.2克的蛋白質;而維他命D可促進鈣質吸收,除了從蛋、三文魚、菇類攝取,每天日曬10-20分鐘有助於身體合成維他命D。

2. 運動強壯骨骼與肌肉

每週運動3-4次,每次至少30-40分鐘。其中「負重運動」可增強骨密度、肌肉力量,像是爬樓梯、慢跑、跳繩、揮球拍等;而「阻力訓練」可運用自身體重、啞鈴、彈力帶等方式,給予身體阻力以鍛鍊肌肉;若再搭配平衡練習,如單腳站立、太極,可以加強動作的控制,進一部預防跌倒。

3. 維持健康體重

過輕、過重、肥胖者有較高的骨質疏鬆比率。過度減肥不僅造成營養不良,也會減少女性荷爾蒙分泌,加速骨骼流失;過重及肥胖則加重骨關節的負擔,若反應不及易跌倒骨折。應維持正常體重範圍,保持健康體位於18.5≦BMI<24。

4. 戒煙、避免飲酒過量

實驗證實吸煙會導致成骨細胞活力下降,造成骨鈣素流失,降低5-10%的骨密度;酒精也會抑制成骨細胞,影響鈣、鎂的吸收,使骨質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應戒煙並控制飲酒量,男性每日不超過20g酒精,女性不超過10g酒精為宜。

5. 注意危險因子

若父母曾發生骨折、服用類固醇藥物、患有糖尿病者,則有較高機率發生骨質疏鬆,尤其是停經後、接受卵巢切除,或45歲前進入更年期的婦女,因缺乏雌激素而使骨質流失加劇。骨質疏鬆是沉默的疾病,若有身高變矮、彎腰駝背、下背疼痛等症狀應多加留意,及早檢查預防。

資料:

骨質疏鬆|50歲以上患病率高如何預防?做齊5步驟加強骨骼保健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30564?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骨鬆無聲的疾病! 醫:脊椎、髖部最易骨折


骨質疏鬆症是全球第2大的流行病,幾乎每3秒就會發生一起因骨質疏鬆症所導致的骨折,醫師表示,骨質流失沒有不適症狀,常見大多數人都是在骨折之後,才發現自己早已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骨質疏鬆症也常被稱為無聲的疾病。而常見的骨折發在在脊椎體或髖部,一旦發生髖部骨折死亡率更高達20至24%。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會在20至30歲達到最高峰,之後便開始逐漸減少。若骨量流失過多,就會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疏鬆的現象,造成「骨質疏鬆」。

每3秒就會發生因骨鬆所導致的骨折
錢政平表示,骨質疏鬆症是全球第2大的流行病,幾乎每3秒就會發生一起因骨質疏鬆症所導致的骨折,常見的骨折發在在脊椎體或髖部,一旦發生髖部骨折死亡率更高達20至24%。

錢政平說,在台灣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因骨質疏鬆症導致髖骨骨折的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一,且每年有4成5的骨鬆患者會於當年度發生骨鬆骨折。骨質疏鬆帶來的負面影響除了引起併發症(如背部疼痛、骨折、脊椎壓迫性骨折、駝背、身高變矮等),還對個人、家庭、生活品質與醫療花費有巨大影響。

骨鬆不分男女 更年後女性需更加留意
錢政平指出,骨質疏鬆不分男女都會面臨到這樣的問題。以骨質流失速度來看,30歲後男性以每年0.3%速度流失,女性以每年0.5%速度流失,停經(缺乏雌激素)後流失的速度會更快。而根據衛福部統計,60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是女性,預防骨質疏鬆更是每一位更年期以及停經後婦女不可不注意的健康課題。

錢政平強調,骨質流失雖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過程,但以目前的醫學進展來說,骨質疏鬆只能預防,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尤其一但發生骨折,很難復原,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趁早掌握骨質狀態,及早保骨本。骨質流失無法從外觀上去做判別,只能仰賴影像檢查才能得知。

資料:自由健康網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129418


體脂愈低愈好?大錯特錯! 醫示警「4個健康風險」恐連皺紋也狂長

台灣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診醫生張瑜芹在自己最新著作中指出,一般來說女性的體脂率正常值約為20-30%,若是低10%可能對身體會有很大的影響,並分享幾項女性體脂過低會產生的問題:

 

生殖系統問題:脂肪細胞太少可能會導致雌激素的分泌量也變少,進而造成荷爾蒙不平衡,會有無法順利排卵的狀況,使月經紊亂或停經。

 

骨質疏鬆:體脂率低會影響女性荷爾蒙分泌,女性的骨質就會出現嚴重的流失。


皮膚變差:體脂過低可能會造成皮膚鬆弛,且皮下脂肪不足時,皮膚容易失去光澤,會有乾燥、長皺紋的問題。

 

免疫力變差:體脂過高、過低都會有免疫力下降的問題,在這期間也會增加病毒入侵的機率。

 

 

資料:https://tw.news.yahoo.com/%E9%AB%94%E8%84%82%E6%84%88%E4%BD%8E%E6%84%88%E5%A5%BD-%E5%A4%A7%E9%8C%AF%E7%89%B9%E9%8C%AF-%E9%86%AB%E7%A4%BA%E8%AD%A6-4%E5%80%8B%E5%81%A5%E5%BA%B7%E9%A2%A8%E9%9A%AA-%E6%81%90%E9%80%A3%E7%9A%BA%E7%B4%8B%E4%B9%9F%E7%8B%82%E9%95%B7-014350254.html

50歲後骨質流失加劇 應每天吃這食物預防

人體可能在30歲就逐漸流失骨質,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醫學院老人醫學與緩和醫療助理教授葛利森(Lauren Gleason)說,骨質疏鬆症通常屬於「無聲疾病」,因為出現骨質疏鬆的民眾可能根本沒發現自己有任何改變,直到發生骨折才恍然大悟,而骨折通常發生於髖部、脊椎或手腕。

 

葛利森說,隨著年齡老化,骨量與骨密度跟著流失,男女都一樣,女性步入更年期之後由於雌激素降低,骨量與骨密度流失加速。此外統計顯示,50歲以上男性當中,平均每8人就有1人將出現骨質脆弱的問題。

 

老年醫學專家杜德(Katie Dodd)指出,如果要避免骨質流失,要注意鈣質與維他命D這兩大營養素的攝取。然而,絕大多數成年人都沒有攝取足夠的鈣質維他命D。美國飲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資料顯示,30%成年男性與60%成年女性並沒有攝取足夠的鈣質,90%美國成年人則對維他命D攝取不夠。

 

葛利森說,飲食均衡、攝取大量鈣質是很重要的。她說,50歲以下女性及70歲以下男性鈣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天1000毫克,50歲以上女性及70歲以上男性攝取量則增加到每天1200毫克。男女超過70歲之後,維他命D攝取量每天要有800國際單位(IU)

 

杜德說,基於骨質健康考量,民眾每天都應該要喝牛奶。她說,能夠喝牛奶的民眾如果選擇強化牛奶(fortified milk),對於補充鈣質維他命D來說都是富含營養的飲料。

 

杜德指出,牛奶還是蛋白質、鉀、維他命A等營養素的良好來源。葛利森也說,在促進骨質健康的超市採購清單上,牛奶排在第一位,並列的還有乳酪與芝士,因為牛奶同時還有鈣質維他命D

 

無法食用乳製品的民眾,葛利森建議,可用深綠色葉菜促進骨質健康,例如富含鈣質的羽衣甘藍、花椰菜、瑞士甜菜(Swiss chard)、寬葉羽衣甘藍(collard greens)等 ,維他命D則可從鮭魚、沙丁魚、青花魚以及雞蛋當中攝取。

 

 

資料: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2981/7246690

中學生研究太空種中藥 緩太空人骨質疏鬆症


航天科技在多個國家都獲得大力發展,年輕人亦不遑多讓,聖保祿學校有三隊學生去年參加太空實驗遴選,成功獲得國際太空站的「飛行狀態(Flight Status)」,可將由自己編程控制的數據收集器放於太空站收集數據,成為香港首隊學生「飛上太空」。


「飛行狀態(Flight Status)」是國際太空站的實驗存取權,參賽者向NASA或歐洲太空總署(ESA)提交提案,最終獲選者可在太空進行短期實驗收集數據。經過多輪評估和審批後,在來自全球22個成員國771隊中,最終有294隊獲選,而聖保祿學校成為香港首隊勝出的隊伍。


太空種中藥緩太空人骨質疏鬆症


其中一隊學生研究在太空種植中藥維持太空人健康,她們表示,因為太空人長期處於無重力狀態,骨骼不需要支撐身體行走,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經多番研究後,她們提出在太空試驗種植補骨脂及淫羊藿兩種抗骨質疏鬆,且較易生長的藥材,讓太空人在太空即摘即煲。


學生先學習編程和數據分析,其後開始自己設計及編寫代碼,將數據收集器送上國際太空站運作,自動收集站內的環境數據,再進一步研究。實驗初步結果顯示,太空站的氣溫和濕度未完全符合種植,團隊隨即研究改良方法。她們指,國際太空站設有植物培植系統(Advanced Plant Habitat),專門用於植物生物科學研究,如果使用該系統調節出中藥最佳的生長環境,有機會種植成功。

團隊表示,由於每人體質不同,同一款西藥未必配合到所有太空人需要,而中藥治根的特性就可針對免疫系統作治療,對太空人更有成效,亦希望將中國文化傳去國際。


負責指導學生的STEM教育公司60Pins導師鄧詠琪表示,比賽前準備了與太空站完全相同的數據收集器,讓學生模擬在太空中收集數據時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培訓學生實驗設計、太空知識、電子技術、編程能力、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等領域,參賽過程中亦反覆研究可行性和改良方案。今次學生成功獲得「Flight Status」是很大的鼓舞,希望藉此鼓勵更多年輕人探索太空,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亦獲得到不同得著。




資料:https://www.hk01.com/article/91195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蛋黃維他命D豐富防骨鬆1種蛋最好 D2、D3不同未必有用


維他命D是重要的微量營養素之一,對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中老年人特別重要。維他命D能增加鈣質吸收,幫助骨骼與牙齒的生長,以及維持肌肉及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維他命D也有分植物來源及動物來源,當中動物來源的活性較高,如蛋黃的維他命D3對人體非常有益。


維他命D有幾重要?

維他命D能夠增強小腸對鈣的吸收,維持血液中鈣和磷的濃度,以保護正常的骨質量,並調整副甲狀腺激素來維持血液中鈣質的平衡。缺乏維他命D會引起鈣、磷代謝異常,導致骨質疏鬆、骨密度降低,嚴重甚至會引起骨折,肌肉亦會因低血鈣量而容易抽筋。


維他命D的吸收方式

一般來說,維他命D可透過陽光與食物補充,曬太陽可攝取的維他命D,也可從植物或動物中得到:


1)植物來源(維他命D2)

菇類、豆漿、五穀類及燕麥等植物性食品,都能補充維他命D2。可是,維他命D2的穩定度較低,在血液中維持維他命D的平衡效果不如維他命D3。


2)動物來源(維他命D3)

高脂肪魚類如三文魚、鯖魚、鮪魚、沙丁魚,或牛肉、雞蛋、乳製品等食品。動物來源的維他命D3活性較高,比植物來源的維他命D2更有效。而且維他命D3在體內留存時間較長,有較好的作用。


雞蛋是最好的維他命D3來源

雞蛋是少數富含維他命D3的食物之一,不少人為了健康會棄掉蛋黃,只食蛋白,但其實蛋黃的各種營養素,例如蛋白質及維他命D3,都比蛋白豐富。雞蛋為什麼含豐富維他命D3?跟人類一樣,如果雞接觸陽光愈多,就能產生更多的維他命D的雞蛋。如標籤上寫著走地雞蛋就會更好,這很可能意味著雞可以在白天自由地在外面漫步,吸取維他命D的機會也高。


維他命D的每日攝取量

成年人每日需補充600單位的維他命D,來加強身體維他命D的濃度,老年人甚至可以每日補充600至800單位的維他命D。根據美國農業部(UDSA)指,一隻雞蛋的維他命D3佔每日攝入量的11%。換言之,兩隻雞蛋就得於每日需求的約22%。



資料:https://www.hk01.com/article/913694?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世衛宣布:阿斯巴甜為可能致癌物 拆解無糖汽水安全攝取量


早前有消息指世界衛生組織(WHO)有意將甜味劑「阿斯巴甜」(Aspartame)列為「可能致癌物質」。世衛轄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今日(14日)正式宣布,將阿斯巴甜列為「第2B類致癌物」,指透過人類及動物研究發現有限度證據,顯示阿斯巴甜可能與肝癌有關,但就未公布人類攝取多少阿斯巴甜才會構成危險。


一般體重成人 日飲9至14罐無糖汽水才「超標」


阿斯巴甜是廣泛被使用的甜味劑之一,多被無糖汽水及香口珠(香口膠)採用。世衛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表示,未發現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阿斯巴甜對健康造成危險,並建議將阿斯巴甜每日最高攝取量控制在每公斤體重40毫克以下。


聯合專家委員會表示,評估數據當中未有充分理由改變以往對阿斯巴甜每日攝取量建議,強調人們仍可有限度下放心食用,而體重60至7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飲9至14罐含阿斯巴甜飲品才會超出安全限制。


世衛駐日內瓦總部營養健康和發展司司長Francesco Branca試圖向受研究困惑的消費者解釋,指如果消費者要在「一般可樂」以及「添加了阿斯巴甜的可樂」之間做選擇,「我認為應該考慮第三種選擇,就是喝白開水。」


專家拆解無糖汽水風險


TVB節目《東張西望》訪問多位專家分享對阿斯巴甜被世衛列為2B級致癌物意見。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科學及安全課程講師文嘉敏指出,阿斯巴甜建議每日最高攝取量因應體重而定,以體重60公斤為例,每日不應攝除多於2,400毫克(即2.4克)代糖,分量約等於18罐無糖汽水。


對於有糖及無糖汽水如何取捨,資深註冊營養師葉俊言受訪時指出,傳統汽水所含糖分始終較無糖汽水為高,如必須二擇其一就比較建議選擇無糖汽水。他補充指無論有糖或無糖汽水都含有碳酸,過量攝入會影響骨質,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無糖汽水)飲得,但唔可以太多。」



資料: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569588/%E4%BB%A3%E7%B3%96%E8%87%B4%E7%99%8C-%E4%B8%96%E8%A1%9B%E5%AE%A3%E5%B8%83-%E9%98%BF%E6%96%AF%E5%B7%B4%E7%94%9C%E7%82%BA%E5%8F%AF%E8%83%BD%E8%87%B4%E7%99%8C%E7%89%A9-%E6%8B%86%E8%A7%A3%E7%84%A1%E7%B3%96%E6%B1%BD%E6%B0%B4%E5%AE%89%E5%85%A8%E6%94%9D%E5%8F%96%E9%87%8F


李夏茵對擴大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持開放態度


政府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協助45歲或以上、無已知高血壓或糖尿病和相關症狀的市民盡早管理慢性疾病,建議採納政府與參加者共同付費模式。


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民建聯議員葛珮帆關注會否擴大計劃至其他慢性疾病,例如骨質疏鬆等。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表示,現時計劃剛起步,所以先涵蓋較常見的疾病,即高血壓及糖尿病,聽到不少意見要求擴大計劃至肺炎、骨質疏鬆等,認為要視乎多少人患病及成效等,強調會持開放態度。


對於計劃會否豁免領取綜援人士的收費,李夏茵指出,計劃使用共同付費模式,是希望市民有為自己健康負責的感覺,又透露政府將來會補貼經濟條件不太優厚的人士,正與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討論。


李夏茵說,推出計劃後會有兩層檢討,包括內部檢討成效,亦會邀請大學協作檢討,研究計劃長遠對市民的影響。



資料: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708859-20230714.htm

糖尿病患者骨頭代謝較差 比年輕時矮4厘米要當心


台灣新竹76歲婦人患有糖尿病,最近不小心跌倒沒想到竟骨折,台灣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醫生劉俊良表示,糖尿病患者骨頭代謝較差,女性過了更年期也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骨質會下降很快。若女性60歲、男性70歲後,發現比年輕時矮超過4厘米,很可能就是骨質疏鬆造成的症狀。


劉俊良指出,該婦人骨質疏鬆治療中又因跌倒再次骨折,表示她的骨質疏鬆是比較嚴重的,因此必須更積極處理,除了調整骨質疏鬆藥物外,也因糖尿病患者骨頭代謝較差,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導致術後傷口難以癒合,更可能提高感染風險等。


來自台灣的營養師黎姵吟指出,該婦人可能因術後疼痛造成胃口不佳,因此以果汁、稀飯等作為主要飲食內容,透過飲食內容調整及正確使用營養品,使患者血糖穩定。


黎姵吟也說,骨折及骨鬆患者鈣質流失,建議由飲食補充,可食用富含鈣質的牛奶、小魚乾、豆干、黑芝麻等,必要時可遵照醫師或營養師建議使用鈣片。不同的年齡層建議的鈣質攝取量不同,18歲以上成年人鈣建議攝取量為每日1000毫克,上限值不應超過2500毫克,所以並非補越多越好。


劉俊良也提醒,女性過了更年期也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骨質會下降很快。一般來說女性是60歲、男性70歲以後,發現比年輕的時候矮了超過4厘米,很可能就是骨質疏鬆造成的症狀,建議可做骨質密度檢查,並透過多運動、多補充鈣質、他命素D3以及日曬,讓骨質退步慢點。



資料: https://www.hk01.com/article/921914?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全球髖關節骨折個案料增1.9倍 均衡低鹽飲食幫助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患者一般因骨量低或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而更易發生骨折。專家提醒,人體的機體骨量在約25歲達骨質和量的頂峰,之後逐步骨質流失,籲及早預防,如多吃鈣和維他命D含量高食物,如奶製品、豆腐、魚類、蛋類等,並多鍛練核心肌肉群和強化髖關節肌肉。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社區復康服務部提到,隨年齡增加,人體骨吸收加快及骨形成減少,最終會導致骨質流失,而現代生活節奏快,加上不規律飲食、運動量少,更令骨質疏鬆明顯上升,早前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研究團隊估計,全球人口老化下,全球髖關節骨折個案總數料在20182050年間增1.9倍。

 

衞生署稱,骨質疏鬆沒任何明顯病徵,如感痛楚一般是因患者輕微碰撞、跌倒而導致的骨折造成,最常見骨折部位包括股骨、脊椎和前臂骨;惟即使沒任何碰撞,脊椎骨也會漸漸塌陷,令背部變得彎曲,形成駝背及變得矮小,部分患者亦可能出現背痛。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社區復康服務部呼籲,市民應調整生活方式,及早預防,如平日保持均衡飲食、堅持低鹽飲食,多吃鈣和維他命D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奶製品、豆腐、魚類、蛋類等,避免飲太多咖啡和碳酸飲料,且應戒煙限酒。

 

持續運動亦能保持正常骨質密度和強度,如多訓練核心肌肉群和強化髖關節肌肉,能有效預防跌倒;反之,隨著骨量流失、肌力減退等問題,對骨骼的刺激減少更會影響關節的靈活性,致容易跌倒。專家建議,市民在陽光較柔和的時間做最少1530分鐘戶外活動,讓皮膚暴露於陽光中的紫外線,從而產生維他命D

 

 

資料:https://www.etnet.com.hk/www/tc/lifestyle/health/healthyd/85661?utm_source=website&utm_medium=copied-text


吃飯易哽親當心為肌少症!若患骨質疏鬆得病風險更高


肌少症被視為老年失能的元兇,不但會造成肌力肌力下降、行動不便,甚至可能導致步態不穩、容易跌倒,陷入臥床危機。醫生提醒,肌少症的影響不只有四肢的骨骼肌肌肉,事實上也會同時影響到控制吞嚥動作的肌肉群,產生吞嚥障礙,並引發營養不良,讓「肌少症」肌肉質量不足的狀況更惡化,形成恐怖的「惡性循環」。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任楊蕙黛醫生指出,隨着年齡增長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導致肌肉質量的減少,發生「肌少症」。多數肌少症患者會出現體重下降、腿圍變細的情形,但也有些人體重、腿圍沒掉,卻仍有肌少症;這是因為雖然肌肉萎縮,取而代之的則是脂肪組織堆積,因而形成所謂的「肌少性肥胖」。


簡單的檢測方法,是將雙手食指與拇指合併,來測量小腿最粗的地方,如果合不起來,表示肌肉量足夠,若稍微可以圈起來或圈起來有多餘縫隙,恐怕就有肌少症的危機。


事實上,肌少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40歲以後肌肉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減少,也就是每年幾乎流失1%,如果有其他疾病會流失得更快,所以中年過後就要留心預防。


而且肌少症也不僅僅影響四肢骨骼肌肌肉,其對吞嚥動作的肌肉群影響亦不可小覷。楊蕙黛解釋,由於這些肌群的質量減少,沒有足夠的肌力來完成有效咀嚼和運送等等吞嚥動作,便會產生吞嚥障礙,稱為「肌少症吞嚥困難」。而這樣的吞嚥困難,後續引發的營養不良,又會惡化了「肌少症」肌肉質量不足的狀況,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楊蕙黛說,在65歲以上年長的族群中,「肌少症吞嚥困難」的發生其實並不少見;除了吞嚥困難或嗆咳的症狀,嚴重時也可能會有聲音沙啞的現象。


對於「肌少症吞嚥困難」的處理,可藉由肢體的物理與職能治療,以及個別的吞嚥復健訓練,增進四肢骨骼肌以及吞嚥肌群的肌耐力與協調性,強化吞嚥技巧,並視情況調整進食食物的質地,給予足夠的營養補充,也可以改善吞嚥進食的能力,避免落入上述「肌少症」的惡性循環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醫學研究發現,已知有「骨質疏鬆」的患者,同時也有「肌少症」的比例比一般人更高,且「骨質疏鬆」與「肌少症」有協同以及共病之關係。假使有四肢瘦削或無力等疑似肌少症,或者合併有吞嚥困難的情況,建議可以到醫院進行相關的評估檢測,若確認診斷便可盡早進行復健治療。


楊蕙黛說,無論是「肌少症」或「肌少症吞嚥困難」,只要在復健治療後獲得不錯的進步;配合適當營養補充,包括足夠的蛋白質、鈣質、與維他命D,在經過持續運動復健治療後,多數都能有意義的增強肌力及生活功能。讓進入熟年後,依然能過着有品質的「肌」智生活。



資料: https://www.hk01.com/article/91662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每年890萬人患骨質疏鬆骨折 背痛是警號?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的骨骼新陳代謝症,當患者的骨質密度減少及骨骼組織變得稀疏,會令骨骼結構變得脆弱,亦會容易引致骨折。根據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90萬人因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全世界50歲以上的人士當中,每3位女性就有1人會出現骨質疏鬆性骨折,而男性則每5人就有1人。

 

65歲以上港婦風險高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收集的數據顯示,香港約有一半65歲以上的婦女患有骨質疏鬆症。骨折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素,例如引起痛楚和影響活動能力。隨著香港人口逐漸老化,香港患上骨質疏鬆症的人數日益增多,成為需要關注的議題。

 

其實骨質疏鬆症可由不同原因導致,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市民可以於日常生活做好預防措施,強化骨骼,減慢骨骼裏的礦物質流失,減輕骨質疏鬆的程度,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是最佳的預防方法。

 

無明顯病徵 背痛駝背或是警號

 

骨骼會因應外在的需求變化,不斷進行分解和重新組成,以代謝和重建骨質。骨質於童年及青春期急速增長,於30多歲時達至最佳,隨著年齡增長,骨質流失的速度會加快,骨質密度亦可能會逐漸減少,使骨骼變得脆弱,導致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本身並沒有任何明顯病徵。部份患者可能會出現背痛的情況,大多數患者未必能於早期發現,很多時候直到發生骨折後才會發現患上骨質疏鬆症。患者可能會因為輕微碰撞、跌倒、甚至咳嗽而導致骨折,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股骨、脊椎和前臂骨。骨質疏鬆症的患者亦可能因為脊椎骨塌陷,令背部變得彎曲,導致駝背和變矮。

 

8大高危族群 缺乏運動要小心

 

長者及女性都是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高危族群。長者因造骨能力減弱,骨質容易變得疏鬆;更年期女性的雌激素水平降低,骨質會迅速流失,過早絕經(40歲前)、提前收經(4045歲)或接受卵巢切除手術後的婦女亦可多加留意。

此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亦是高危因素,例如:缺乏運動、長期鈣質攝取不足、吸煙和酗酒。有骨質疏鬆症家族史,體重過輕或患有部分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士,亦會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可能會導致骨質流失,有關市民可多加留意有否患上骨質疏鬆症。

 

預防4大方法 宜多吃芝麻三文魚

 

1. 均衡的健康飲食

鈣質和維生素D對於保持骨骼強壯相當重要。市民可多選擇含豐富鈣質的食物,例如:奶類食品、深綠色的蔬菜、板豆腐、加鈣豆漿、杏仁及芝麻等。

含豐富維生素D的食物,例如蛋黃、三文魚和吞拿魚。此外,減少進食含高鹽分的食物,如鹹魚和鹹味醬料等,以減少鈣質流失。

 

2. 恆常運動及適當的負重運動

中等強度的帶氧運動,例如騎單車或急步行走。負重運動和抗阻運動,例如跑步、上樓梯和太極。

 

3. 適當曬太陽

維生素D最主要是透過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後在體內合成,而維生素D可有助吸收鈣質。但應避開中午時分的猛烈太陽,切勿曝曬,以免皮膚灼傷。

 

4. 戒煙和避免飲酒

骨質密度掃描可用於診斷骨質疏鬆症。醫生會就病人的年齡、性別、骨折風險和過往受傷病歷決定病者需否進行治療。

 

部份人士因生活習慣而容易缺乏鈣質和維生素D,可諮詢醫護人員,以決定是否需要服用口服補充劑。在使用藥物治療或口服補充劑前,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改善骨質疏鬆症的情況。

 

此外,已經患上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可採取適當措施以預防骨折,例如不少長者會服食降低血壓的藥物,應多加留意血壓變化,預防頭暈及跌倒,減少骨折帶來的負面影響。

  

 

資料:https://www.stheadline.com/health-care/3259620/%E6%AF%8F%E5%B9%B4890%E8%90%AC%E4%BA%BA%E6%82%A3%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9%AA%A8%E6%8A%98-%E8%83%8C%E7%97%9B%E6%98%AF%E8%AD%A6%E8%99%9F%E5%B0%88%E5%AE%B6%E6%95%994%E6%8B%9B%E9%A0%90%E9%98%B2%E6%8E%A8%E4%BB%8B%E5%90%83%E4%B8%89%E6%96%87%E9%AD%9A


骨質疏鬆非婦女專利 醫:65歲男性也要小心


骨質疏鬆症是種沉默病變,大部分不會表現症狀,但可能造成駝背、變矮、「老倒縮」等體型的改變、不良於行、疼痛等,甚至喪失獨立自主的能力。中國附醫副院長李光申表示,根據統計,台灣60歲以上婦女患骨質疏鬆症約16%,但並非只好發停經後女性,65歲以上男性也要小心。


根據統計,台灣60歲以上的婦女人口發生骨質疏鬆症率約有16%。而因為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髖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高達 10%至25%,大約等於乳癌3期的死亡率,不可等閒視之。


中國醫藥大學骨科學科特聘教授、中國附醫副院長李光申表示,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臨床併發症是骨折,大部分發生於髖部、脊椎及手腕部,其中,髖部骨折是很嚴重的疾病,約有25%在一年內無法行走;40%以上存活下來的病人恐不良於行,甚至造成永久的行動不便;脊椎骨的骨折則會造成疼痛、畸形及長期的衰弱與不良於行。


李光申說,至今仍沒有一種既有效又安全的方法,能使骨質疏鬆的骨頭再恢復,所以,預防骨質疏鬆極為重要,即使是停經後婦女或65以上男性永遠不嫌晚。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李光申表示,在飲食方面,應注意鈣、維生素、蛋白質的平衡攝取;在生活方面要戒菸、不酗酒及養成規律運動。


李光申指出,運動可增強骨質的密度,最好是選擇戶外輕度日曬或抗壓負重性的項目,例如慢跑步、快走、走路、跳舞、騎腳踏車等。運動可以鍛鍊肌肉力量,使維生素 D 活化以促進體內對鈣的吸收,有益骨頭代謝,並建議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每次運動的時間至少要持續30分鐘才有較佳的效果。


「跌倒而造成的骨折,通常發生在家中!」李光申說,老年人比較容易跌倒,浴室廁所及樓梯是較容易跌倒之處,需有充足的照明,保持地面乾燥,必要時可舖防滑墊或加裝扶手設備。


李光申指出,為了維持正常的骨骼,必要適量攝取鈣,建議成年女性每天攝取鈣 1000 毫克;停經後婦女為1500毫克;2565 歲男性為1000 毫克;65 歲以上男性為1500 毫克。



資料: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829004927-260418?chdtv


嚴重脊柱側彎︱女生罹患風險高 8 倍 研究證先天患者骨質密度偏低


踏入開學季節,不少家長都擔心子女書包過重導致脊柱側彎、「高低膊」、盤骨傾側等問題,但原來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與書包負重無關?脊柱側彎至今成因不明,醫學界普遍相信遺傳因素是影響之一。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研究發現,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患者的骨質密度普遍較低,增加日後骨質疏鬆風險,呼籲家長讓子女參與衞生署為全港學生進行的免費脊柱側彎篩查。


5% 港青少年患病


本港目前約有5%的青少年患上原發性脊柱側彎,多數在1015歲時確診,主要是經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檢查發現。署方自 1995 年起為小五、中一、中三學生提供免費脊柱評估,目的是在青少年上述的脊柱重要發展階段,及早發現異常個案。


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矯形外科及創傷學專業應用教授(禮任)羅尚尉接受《Yahoo 新聞》專訪時表示,脊柱側彎是指脊骨向一邊傾斜,出現「C」或「S」形,多數在青春期出現,因為身體被衣服遮蓋,加上沒有其他徵狀,因此早期脊柱側彎難以察覺。他指近年家長著重學生學業成績,願意報名參加衛生署健康評估人數較以往低,有機會錯過最佳矯正時機。


羅表示,目前醫學界對於原發性脊柱側彎沒有確定的成因,只知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而女性患上嚴重脊柱側彎的風險較男性高 8 倍。大眾經常認為的提重物、背太重書包等行為,未有證據證明與原發性脊柱側彎有關,亦未有證據證實靠運動、飲食、物理治療或矯正不良姿勢等可以預防或改善此症。


脊柱側彎患者骨質密度偏低


中大早前有研究證實,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與骨質密度存有關聯,超過30%的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患者,其骨質密度相較同輩為低,而異常的骨質密度多與遺傳及內分泌因素有關。羅指部門目前正研究補充維他命D等營養素,會否可減慢這些患者的骨質密度流失或日後患上骨質疏鬆風險。維他命D有助鈣質吸收,一般建議要接觸適量的陽光令皮膚產生維他命D,維持骨骼健康。


籲參與篩查及早矯正


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無法預防,羅呼籲家長要讓子女參加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下的脊柱側彎篩查,可及早發現子女是否有潛在風險。他指,脊柱側彎可以在短時間內惡化,而青少年仍處於長高的黃金期,當發現脊柱異常,應立即矯正。輕微的原發性脊柱側彎未必需要治療,只需定期觀察及覆診,直到骨骼發展成熟。情況較嚴重者,可能會建議佩戴矯形腰架,當脊柱側彎超過 40 度,可能要考慮進行手術。


雖然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未必可預防或改善脊柱側彎,但為了保持骨骼健康,羅建議要維持均衡飲食,適量補充鈣質,包括牛奶或豆類製品,另要適量曬太陽,補充維他命D。無論是兒童或成人,都應該進行適量運動,這些都有助預防骨骼變得脆弱,防止骨質疏鬆找上門。



資料:https://hk.sports.yahoo.com/news/%E5%9A%B4%E9%87%8D-%E8%84%8A%E6%9F%B1%E5%81%B4%E5%BD%8E-%E5%A5%B3%E7%94%9F-%E7%BD%B9%E6%82%A3%E9%A2%A8%E9%9A%AA-%E7%94%B7%E7%94%9F-8-%E5%80%8D-%E5%85%88%E5%A4%A9%E6%82%A3%E8%80%85-%E9%AA%A8%E8%B3%AA%E5%AF%86%E5%BA%A6-%E5%81%8F%E4%BD%8E-%E4%B8%AD%E5%A4%A7-%E5%B9%BC%E7%AB%A5-%E7%AF%A9%E6%9F%A5-%E7%9F%AF%E6%AD%A3-010010241.html


多喝牛奶不一定能長高!醫揭影響身高原因
許多家長都希望家中孩子能長高,因此會讓孩子多喝牛奶、補充鈣質,不過真的這樣就能長高了嗎?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侯家瑋表示,「缺鈣」的確會長不高,但影響長高的因素有很多,已攝取足夠的鈣質,甚至更多的鈣都有可能不會再長更高。

補鈣不一定會直接增加身高 「這些」都會影響長高

侯家瑋醫師提到,自己常在診間碰到家長問「希望孩子長高,是不是要吃鈣片?」,但其實影響長高的因素不只有鈣,包含睡眠、運動、飲食、遺傳、足夠的生長激素與甲狀腺素等都會影響身高。

此外,即使吃下足夠的鈣質也不一定會對身高產生直接的影響,侯家瑋醫師表示,補充鈣質或許有助於骨質密度的增加,但是單純補充鈣質卻不會直接增加身高。

侯家瑋醫師提醒,如果一天的鈣攝取量超過2500毫克,可能就會過量,如果長期過量攝取鈣,不僅可能便秘,嚴重的話還可能發生尿路結石,除非是先天或遺傳性疾病嚴重缺少鈣或維他命D導致佝僂症引起的身材矮小,不然一般是不需要額外補充鈣片及維生素 D的。

缺鈣仍是影響骨骼發育的因素 如何避免缺鈣?

不過,缺鈣仍會影響骨骼發育,兒童、青少年還有要預防骨質疏鬆的老年人都應留意鈣質的攝取。侯家瑋醫師表示,鈣質成分來源包含磷酸鈣、碳酸鈣、乳酸鈣、檸檬酸鈣等,磷酸鈣、碳酸鈣的鈣含量及鈣吸收率較高,而磷酸鈣更是最接近骨骼的鈣質成分,但不適合腎功能不全者。

但是侯家瑋醫師提醒,鈣的攝取還是從天然飲食攝取最好,其中乳製品可說是首選,像牛奶、優酪乳、起士都是很好的鈣質來源,如果孩童有乳糖不耐症或過敏的問題,建議考慮菠菜、花椰菜、芥藍菜、蛋黃、豆製品等作為替代品,而坊間廣告高鈣產品可能會幫助鈣吸收,但對長高並無直接助益。

另外,維生素D可以促進小腸壁吸收鈣質,是身體吸收鈣所必需的要素,因此侯家瑋醫師建議,與其一次吃500單位的鈣,不如每天從食物中攝取鈣多、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肝臟、蛋黃、菇類等),像每天至少攝取1至2份乳製品,並搭配高鈣食物,再加上豆製品便是完美的組合。

除了飲食外,陽光也可促使皮膚自行合成維生素D提供給身體做使用。另外,也要注意「磷」對鈣的影響,侯家瑋醫師表示,當食物中的磷過高時,會增加鈣質的流失,尤其碳酸飲料如汽水、可樂等,含有磷酸會降低人體對鈣的吸收,喝多了也會造成缺鈣。


資料:
https://tw.news.yahoo.com/%E5%A4%9A%E5%96%9D%E7%89%9B%E5%A5%B6%E4%B8%8D-%E5%AE%9A%E8%83%BD%E9%95%B7%E9%AB%98-%E9%86%AB%E6%8F%AD%E5%BD%B1%E9%9F%BF%E8%BA%AB%E9%AB%98%E5%8E%9F%E5%9B%A0-060000287.html
世界骨質疏鬆日 補鈣要趁早 營養師推薦護骨飲食攻略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0月20日定為世界骨質疏鬆日,旨在提高大家對骨質疏鬆症的認識。不少人誤以為長者才會患上骨質疏鬆症便掉以輕心,然而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新陳代謝病症,註冊營養師Vivian Chu建議30歲前盡量攝取鈣質,有助把骨質密度提升,即使是30歲之後,補鈣充足亦有助減慢鈣質的流失,以保持骨骼有足夠的強度。要保持骨質健康,Vivian特別分享補鈣的飲食攻略,助大家建立良好的護骨飲食習慣。

Q︰何謂攝取足夠的鈣質?哪些食物可以吸收到較多的鈣質?
Vivian︰成年人一日的鈣質建議攝取量:

年齡          男士            女士
19-50歲    1,000毫克    1,000毫克
51-70歲    1,000毫克    1,300毫克
>70歲        1,300毫克    1,300毫克

資料來源:Nutrient Reference Values, 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ference Council, 2006

一日三餐增強鈣質餐單
早餐︰一湯匙黑芝麻粉(220毫克),加六湯匙麥皮,配一杯高鈣豆漿(300毫克) 
午餐︰茄汁沙甸魚長通粉(240毫克)+ 一碗西蘭花 (63毫克)
下午茶︰低脂乳酪1杯 (200毫克) 
晚餐︰1/2磚硬豆腐(150毫克)煮肉碎,一碗芥蘭(100毫克),一碗糙米飯
總鈣質︰約1,273毫克*
*鈣質含量只供參考

5大高鈣食物推薦
1. 高鈣低脂牛奶(1杯250毫升)–300毫克
2. 深綠色蔬菜(1碗熟芥蘭)–100毫克
3. 罐頭沙甸魚(連骨)–1罐300毫克
4. 硬豆腐100克–320毫克
5. 芝麻粉3茶匙–220毫克

資料來源:食物安全中心

 Q︰相反,哪些飲食習慣或食物會阻礙鈣質的吸收呢?
Vivian︰都市人經常飲用咖啡和濃茶等含用咖啡因的飲品,若然與鈣質一同進食會令鈣質較難吸收,影響鈣質吸收。另外,高鈉質食物例如經加工或醃製食品、即食麵、醬料及零食等,會加快骨質的鈣質流失。吸收適量的蛋白質亦有助骨骼健康,但過量蛋白質會增加體內鈣質流失,經尿液排出體外。

Q︰挑選鈣片或其他補鈣奶粉時,有甚麼需要留意的地方?
Vivian︰建議先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鈣質,因為食物中的鈣質最易被人體吸收,同時亦含有其他營養素。在購買鈣質補充劑前,可先了解鈣質補充劑產品細項及標籤並諮詢註冊營養師或醫生意見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產品。至於在購買奶粉產品時也須留意其有否添加糖分,應留意成分標籤,盡量避免選購含有玉米糖漿固體、蔗糖、葡萄糖漿等成分的奶粉,並留意每日飲用分量,以免因攝入過多糖分而增加蛀牙機會及影響健康。

如正在服用抗生素、甲狀腺素等藥物的人士,應盡量分隔服藥及飲用長者奶粉的時間,大概半小時至6小時不等,以減少相互作用的影響。

資源來自:
https://hk.news.yahoo.com/%E4%B8%96%E7%95%8C%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6%97%A5-%E8%A3%9C%E9%88%A3%E8%A6%81%E8%B6%81%E6%97%A9-%E7%87%9F%E9%A4%8A%E5%B8%AB%E6%8E%A8%E8%96%A6%E8%AD%B7%E9%AA%A8%E9%A3%B2%E9%A3%9F%E6%94%BB%E7%95%A5-203055250.html
腰骨劇痛或骨折警號骨質疏鬆症可大可小 及早治療免失活動能力5個應對貼士
腰骨劇痛或骨折警號骨質疏鬆症可大可小 及早治療免失活動能力5個應對貼士
08/11/2023

長者經常覺得腰痠骨痛,或會以為只是年紀大引致的退化問題,然而骨質疏鬆症患者同樣有機會感到腰部、臀部疼痛,一旦忽視問題令病情惡化,有可能直至出現骨塌或椎骨骨折而引致劇痛才能發現。有骨科專科醫生提醒,長者不應忍痛待骨骼自然復原,因為他們的骨骼不易癒合,有可能因為椎骨變形而擠壓神經線,屆時才接受治療,活動能力仍有機會受到影響,因此建議長者應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查,如發現骨質疏鬆應及早求醫治療。怎樣應對骨質疏鬆症呢?醫生提供了以下5個貼士。


骨質疏鬆症患者初期未必有任何不適,但有機會感到腰部、臀部疼痛,一旦忽視問題令病情惡化,有可能直至出現骨塌或椎骨骨折而引致劇痛才能發現,故切勿掉以輕心。

骨質疏鬆症患者大力咳嗽或噴嚏 或致脊椎骨裂、骨折
養和醫院骨科專科醫生高天祐醫生解釋,健康的骨骼組織如水松木般緊密,而骨質疏鬆症會令患者的骨質持續流失,令骨骼只剩「外殼」。患者日常未必有任何不適,惟一旦大力咳嗽或打噴嚏,有機會造成脊椎骨裂,甚至壓縮性骨折,部分患者的髖骨甚至會同時出現裂痕。


椎骨骨折令患者不欲活動 照顧者提高警覺
高醫生指出,一旦出現椎骨骨折,患者在起床及躺下床時,每當伸展到腰部便會感到特別劇痛,因此不少患者在坐下或躺臥後便不欲活動。他建議長者及其照顧者應多留意上述警號,若發現長者很抗拒活動便應安排作進一步檢查,因為長者出現這類骨折相當危險,延誤治療有機會引致癱瘓。

腰骨劇痛或骨折警號骨質疏鬆症可大可小 及早治療免失活動能力5個應對貼士

骨質疏鬆症患者有機會感到腰部、臀部疼痛,切勿掉以輕心。
骨水泥注射手術 毋須開刀
他表示,及早發現骨質疏鬆症引致的骨塌或椎骨骨折,可接受骨水泥注射手術,醫生會透過X光引導,以打針方式注入骨水泥至扁塌的椎骨,等待約20分鐘後便會凝固,能撐起及固定椎骨,整個治療過程毋須開刀,病人康復後便能重拾活動能力。

惟病人必須注意,骨水泥注射手術只適用於剛發生的骨塌或骨折,若已出現骨折一段時間,治療會變得相對複雜。高醫生解釋,椎骨組織會隨時間而流失,直至僅剩空囊,屆時不但無法自然癒合,更可能會變形而壓迫神經線。此時骨科專科醫生或需考慮透過鑲嵌螺絲來固定椎骨,但由於年紀大的患者,其骨骼可能已很鬆軟,未必可釘上螺絲,有需要時更可能會為病人植骨。若病人拖延病情至無法走路的階段,即使接受手術後仍有機會失去活動能力。

應對骨質疏鬆症5個貼士
高醫生表示,要預防骨質疏鬆症及其引致的嚴重後果,首要是減緩骨質流失,如果出現相關徵狀,應及早求醫。長者日常可留意以下5個貼士,減低患上骨質疏鬆症和引致骨折的機會:

1.攝取足夠鈣質及維他命D3,有助強化骨骼
2.恆常運動有助減少骨質流失,降低日後出現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3.適時接受骨質檢測,評估有否骨質疏鬆症
4.留意徵狀,如出現非創傷性骨折或任何不適,及早求醫
5.確認患上骨質疏鬆症後應及早接受針對性治療,例如使用抗骨質流失藥物,醫生亦會按需要處方刺激骨質生長藥物

資料:
https://health.mingpao.com/%e8%85%b0%e9%aa%a8%e5%8a%87%e7%97%9b%e6%88%96%e9%aa%a8%e6%8a%98%e8%ad%a6%e8%99%9f%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7%97%87-%e6%87%89%e5%b0%8d%e8%b2%bc%e5%a3%ab/

78歲老婦力抗大腸癌卻因背痛受挫 一檢查竟是骨鬆作祟
78歲老婦力抗大腸癌卻因背痛受挫 一檢查竟是骨鬆作祟
2023-12-29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吳長晉醫師表示,人類骨密度最高峰約在30歲,隨著年紀增長,骨質就開始慢慢流失,因此年紀是骨質疏鬆關鍵因子,女性在停經後,或女性高於65歲、男性高於70歲,都是骨鬆高風險族群

1名78歲罹患大腸癌老奶奶,想保護生命力抗癌症,但時不時感覺到背部劇痛,用止痛藥改善也有限,常讓情緒大受打擊,因此接受進一步檢查,發現不但身體多處壓迫性骨折,也有髖部骨折,骨密度僅有T值-5.2,立刻使用藥物與手術治療,僅數月後狀況大幅改善,甚至能夠遠渡美國探親。

骨密度最高峰約在30歲之後開始下滑 高齡者體態有異小心骨鬆纏身
行天宮醫療志業醫療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外科部部長吳長晉表示,人類骨密度最高峰約在30歲,隨著年紀增長,骨質就開始慢慢流失,因此年紀是骨質疏鬆關鍵因子,女性在停經後,或女性高於65歲、男性高於70歲,都是骨鬆高風險族群,另外身體若有特定疾病,需要長期使用特定藥物,也會影響鈣質吸收,導致骨質流失加快。

骨鬆就像無聲殺手悄悄接近病患,沒有發生骨折前,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但在體態改變上能夠發現端倪,如果身高比以前矮3到4公分,或靠牆站立後腦勺無法貼到牆壁,就是骨鬆常見矮與駝徵兆,如果再加上經常感到下背部疼痛,很可能已有壓迫性骨折,須立刻前往檢查治療。

DXA骨密度檢測T值小於-2.5確診骨鬆 兩種類藥物協助提升骨質
目前檢查骨質健康,會利用DXA骨密度檢測,以20至30歲女性骨質量做為基準,如果檢測T值在-1.0至-2.5,就已骨質缺乏,假使T值小於-2.5,就確診罹患骨鬆,78歲個案治療前T值只有-5.2,屬於嚴重性骨質疏鬆,須馬上接受治療,目前有兩大類藥物,能幫助骨鬆病患提升骨密度。

人體憑藉兩種機制,維持骨頭新成代謝,蝕骨細胞破壞老舊不佳骨頭,造骨細胞製造出健康新骨質,原則上蝕骨與造骨速度應維持平衡,但骨鬆患者蝕骨作用太快,造骨速度跟不上,導致骨密度減少,因此治療上有「減少骨質流失」及「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藥物,協助病患提升骨質。

骨鬆治療先促進骨質生成澳洲已實施 降低骨折手術複雜度加快復原
減少骨質流失藥物能減緩蝕骨細胞作用,就像水庫減少出水量,等待造骨細胞慢慢長出骨質,目前健保以減少骨質流失藥物,作為第一線用藥,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則是加快造骨細胞作用,讓骨密度能快速提升,目前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健保規劃為第二線用藥,但國際治療骨鬆方針已有改變。

澳洲醫療系統已考慮將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作為治療骨鬆第一線用藥,骨鬆病人一旦發生骨折,會因骨密度太低,增加手術複雜,例如使用鋼釘或鋼板,可能就要配合骨水泥固定,以免未來鋼釘鋼板鬆脫,手術後如果需要石膏或背架穩固骨折處,也會比其他人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拆除。

抉擇第一線用藥與醫師充分討論 治療骨鬆也要小心肌少症
假如骨質疏鬆太嚴重,或骨折後要趕快恢復,在經濟條件許可下,可短期先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等到骨質狀況改善,再回到健保第一線給付的減少骨質流失藥物,有助於快速減少骨折的生命危害,78歲老奶奶個案確認骨折後,先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骨密度快速回升至-3.2。

臨床治療常會發現,骨鬆時間一久常伴隨肌少症,因此除了攝取充足鈣質與維生素D外,最好也要充份補充蛋白質,也要有適量運動訓練,藉著身體活動穩固骨質與肌肉,恩主公醫院成立骨微創暨骨質疏鬆照護中心,就是希望不僅醫療支持病患,也能在生活中協助病人遠離骨折危害。

原文網址: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0415
骨質疏鬆|或因副甲狀腺亢進引起!醫生拆解副甲狀腺亢進成因、診斷及治療方法
骨質疏鬆|或因副甲狀腺亢進引起!醫生拆解副甲狀腺亢進成因、診斷及治療方法

編輯: Fion
日期: 2024-01-11

年約70多歲葉太本身患有三高,到公立醫院求診時,被醫生察覺存在缺鈣情況,在公立醫院進行詳細身體檢查後,始知有副甲狀腺功能異常。在確診前後,葉太身體並沒有太大感覺,亦沒有任何明顯的病徵。只是在隨後的骨質密度檢查中,被診斷有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或因副甲狀腺亢進引起!醫生拆解副甲狀腺亢進成因、診斷及治療方法

確診後,葉太需每天飲用1.5至2公升的清水,以免令病情轉差。由於大量喝水的緣故,她需頻繁小便,影響生活。最近,她接受了副甲狀腺手術治療,康復情況理想,能迅速重回正常生活。

骨質疏鬆|認識副甲狀腺亢進常見原因
骨質疏鬆使不同類型骨折更易出現,包括髖骨骨折,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過往30年間,香港人的髖骨骨折率增加三倍。許多人認為骨質疏鬆只是與飲食習慣或年齡漸長有關,可是,原來亦可能與副甲狀腺有關。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外科顧問醫生關添樂表示,除了年齡因素外,副甲狀腺亢進亦是造成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副甲狀腺是身體內分泌系統,位於頸部甲狀腺的後面,氣管的側面,由三至五粒豆般大的腺體組成,與甲狀腺是相同器官,但兩者沒有關係,且功能亦有明顯分別。副甲狀腺則分泌副甲狀腺素,維持身體鈣質及體內磷質平衡。

據研究顯示,副甲狀腺亢進患者,會增加51%髖骨骨折的風險,骨折患者中,亦有三成被診斷有副甲狀腺亢進。骨折可謂與副甲狀腺環環相扣,既是骨折成因,亦是造成骨折的風險因素。一旦出現骨折,女性骨折患者的死亡風險較正常人增加1.5倍,男性更高達2.2倍。除了骨折外,副甲狀腺亢進亦會提升罹患血管鈣化、心瓣鈣化、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等風險。因此,關添樂醫生督促患者必須及早處理副甲狀腺亢進,以免影響存活率。

骨質疏鬆|副甲狀腺亢進診斷及治療方法
由於副甲狀腺亢進症狀易混淆,且有時十分輕微,甚至可以沒有症狀,因此副甲狀腺亢進經常難被診斷。關添樂醫生稱,診斷副甲狀腺亢進,可以利用血液檢查、骨質密度檢查及檢查維他命D水平。副甲狀腺亢進會使血鈣水平過高、骨質密度下降及維他命D水平低。因此,透過上述檢查,可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副甲狀腺功能異常。一旦發現問題,患者便須馬上展開治療。
眼睛乾

一般而言,目前常見的副甲狀腺亢進治療方案包括藥物及手術治療。關添樂醫生指出,通常若病情輕微,醫生大多會採用藥物治療,包括處方雙磷酸鹽藥物、抗骨質吸收劑及運用荷爾蒙替代療法;至於患者診斷為病情嚴重的話,則有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他續解釋,手術治療的目標主要是切除出現異常的副甲狀腺,醫生會根據病情,為患者採用微創手術或雙邊頸部探查手術。微創手術較常應用於只有一個副甲狀腺出現異常的患者,較具針對性;若患者被診斷多於一個副甲狀腺出現異常,此時醫生會採用雙邊頸部探查手術,醫生會先查看患者所有的甲狀腺,然後找出異常的部分進行切除


原文網址: https://www.healthyd.com/articles/body/%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6%88%96%E5%9B%A0%E5%89%AF%E7%94%B2%E7%8B%80%E8%85%BA%E4%BA%A2%E9%80%B2%E5%BC%95%E8%B5%B7-%E6%88%90%E5%9B%A0-%E8%A8%BA%E6%96%B7-%E6%B2%BB%E7%99%82
骨質疏鬆症|骨頭顧得好,年老跌倒不煩惱
骨質疏鬆症|骨頭顧得好,年老跌倒不煩惱
2024-02-15 18:30:09

「骨本是要用一輩子的,只要年輕時存得多,到老了就能用得久!」臺北神經醫學中心院長蔣永孝直指,骨質疏鬆是老化必然現象,要顧好骨頭,就要從年輕時開始,積極補充營養、多運動,等到老年骨質流失速度變快時,也還能保存骨本。他也提醒,如今骨質疏鬆藥物多元,透過治療也能減緩骨質流失,降低因跌倒而發生的骨折風險。

年長者共病多,若發生骨折事件易危及生命
甚麼是骨本?蔣永孝院長進一步說明,當年齡愈長、骨骼出現退化後,就會面臨跌倒風險,而跌倒就容易骨折,「只要讓骨本夠好、夠強,年長時即使不小心跌倒,也比較耐摔不易骨折,就不會產生後續問題。」

因為骨鬆而造成的骨鬆性骨折部位多為脊椎骨折、髖關節骨折。以脊椎骨折為例,「脊椎是支撐身體活動的關鍵,一旦骨折就會影響活動,連坐或站都很困難,也會產生極度的疼痛,而造成生活上的困難。」

由於骨鬆性的脊椎骨折與其他骨折狀況不同,是從骨小樑開始破壞,是漸進式的、不會立刻裂開,一開始病患只會覺得疼痛,但當骨小樑破壞持續進行,疼痛感就會日漸加劇,最終會臥床而導致行動受限。當臥床時間愈長、影響的範圍就會愈滾愈大,終至健康出現危機。


當年齡愈長、骨骼出現退化後,就會面臨跌倒風險。

骨質疏鬆可以治療,要盡早篩檢並及早治療
蔣永孝感慨,臨床經常會遇到因骨鬆性骨折很長一段時間才接受治療的個案,甚至有患者因長期吃止痛藥而造成胃出血,「這類病患因年長、又有共病,嚴重時可能危及性命。」他形容,診間因脊椎骨折的病患,大多是坐輪椅或被推著病床進來,且面露極度痛苦的表情,相當辛苦。

由於現代人壽命愈來愈長,他建議平日就應該有意識地補充鈣及維他命D,「但這只是補充每天流失的骨質量而已。」對高危險族群而言,還可透過「減少骨質流失」及「促進骨質生成」等藥物治療讓骨質恢復正常,才能幫助預防因跌倒而導致的骨折事件。

蔣永孝提醒,骨質疏鬆是健康議題,除了要在年輕時保存骨本、年長時也要多訓練肌肉力量,讓身體能夠平穩支撐而不容易跌倒;更呼籲停經後的婦女要尋求骨科、神經外科或家醫科定期檢查骨質密度,且同時要檢驗血液中的維他命D含量,以了解自己的骨骼狀況,才能在老年時仍能保有行動力與生活品質。

原文網址: https://www.am730.com.hk/%E5%81%A5%E5%BA%B7/%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7%97%87-%E9%AA%A8%E9%A0%AD%E9%A1%A7%E5%BE%97%E5%A5%BD-%E5%B9%B4%E8%80%81%E8%B7%8C%E5%80%92%E4%B8%8D%E7%85%A9%E6%83%B1/429788
骨質疏鬆|70歲因1飲食習慣嚴重骨鬆 補鈣都冇用!332自我檢測法
骨質疏鬆|70歲因1飲食習慣嚴重骨鬆 補鈣都冇用!332自我檢測法

撰文:中天新聞網出版:2024-01-07 12:02更新:2024-01-07 12:02讚好28280000

一名患者因家族三高病史,飲食清淡甚至肉類也不碰,做骨密度檢查發現「嚴重骨質疏鬆」。醫師表示,烹煮青菜時,長期僅用水煮,會導致許多營養攝取不足。

台灣復健科醫師陳昭蓉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骨質疏鬆是一種無聲無息的流行病,發現時通常是因為骨折了。為了預防疾病,許多人在飲食上也會特別留意,但隨意自行調配並不代表是正確習慣。


陳昭蓉提到,先前台灣一名70歲病人因為家族有三高病史,所有食物的料理方式都十分清淡,甚至肉也不吃。後來做了骨質密度檢查,數值是-3,已是非常嚴重的骨質疏鬆。但病人不解,鈣和D3都有補充,為什麼還有骨鬆問題。醫師細問病人的飲食後,提及「燙青菜」其實是雙失,不只沒吃到水溶性維他命,未使用油拌炒,也導致脂溶性維他命吃不到。

陳昭蓉說明,維他命K主要來源包括豬肝、青瓜、橄欖油、椰菜花、蛋黃、菠菜和紅蘿蔔等。醫師表示,當骨頭成型時,維他命D3是將腸子吸收的鈣,輔助放進血管;而維他命K則是扮演著,讓鈣質可成功在骨頭沉積的角色,因此同樣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不過,陳昭蓉提醒,有些心律不整者,醫師用藥時會使用抗凝血劑,避免產生血栓,維他命K剛好是相反作用;若長期吃抗凝血劑,在吃深色蔬菜也要留意避開抵銷作用。

相關文章:補鈣迷思|豬骨湯補鈣好?奶咖啡齊飲阻吸收?

陳昭蓉分享「簡易自測骨鬆」方式,也就是「332」口訣。第一個3是「身高矮了3公分以上。」第二個3則是「身體靠牆,後腦杓與牆距離3公分以上。」這也代表有駝背跡象;至於最後一個2是「肋骨下緣與骨盆間距2公分以下。」若出現上述情況時,也意味著骨鬆機率較高。

原文網址: 骨質疏鬆|70歲因1飲食習慣嚴重骨鬆 補鈣都冇用!332自我檢測法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7804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骨質疏鬆|港大預料人口老化致骨折個案增加 專家教路預防 把握「儲骨」黃金期|港醫講醫

骨質疏鬆|港大預料人口老化致骨折個案增加 專家教路預防 把握「儲骨」黃金期|港醫講醫

更新時間:11:45 2024-03-26

發佈時間:11:45 2024-03-26     


最近香港大學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進行了一項全球骨折調查及預測,發現近10多年來,雖然世界很多地區的骨折風險有下降趨勢,然而隨着人口老化問題漸趨嚴重,預計到了2050年,全球的髖骨骨折數目不僅會反彈,更會直線上升——數字將會是2018年的2倍,這些如「海嘯」般上升的骨折病例將迎面而來,其中更以男士的增長較女士明顯。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很多人以為骨質疏鬆是女性「專有」疾病,但其實男士也會患上骨質疏鬆,只是風險較女性低而已。如果有留意新聞,就會知道近幾年不少知名男藝人也不幸患有骨折。

香港大學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近期進行了一項全球骨折調查及預測。港大預料,全球的髖骨骨折個案會反彈。很多人以為骨質疏鬆是女性獲有,但其實男士也會患上此症。骨質疏鬆像是無聲無息的殺手。

無聲殺手 影響身心
骨質疏鬆像是無聲無息的殺手,發生時可以完全沒有病徵。很多人患上骨質疏鬆,自己卻懵然不知。但當稍一不慎跌倒,出現髖骨骨折,那麼患者1年內的死亡率便可高達五分之一。對某些人來說,死亡並非最可怕,更可怕的是活着但不能自理。很多髖骨骨折病人,因骨折而活動力大減,甚至需要在輪椅或牀上度過餘生。大約四分之一的髖骨骨折病人因此需要入住安老院舍。還記得在一個公開健康講座,有位坐在輪椅的患者說自己以前非常喜歡跳舞,但因為髖骨骨折,現在每天都非常疼痛,需要服用止痛藥,連站起來都有困難,更不用談跳舞了。因此,骨折除了影響生理,亦會影響心理健康。


它不止是一個醫療問題,更是一個社福問題 :香港是人口老化的城市,一般安老院舍的輪候時間往往可達數年,其間若骨折患者需特別照顧,家人就要分擔,然而照顧者的情緒與壓力,亦足以構成嚴重的個人及社會健康問題。

由於醫療資源有限,現時公立醫院的骨折管理一般只能着重「次級預防」(secondary prevention),即集中治療及管理已有骨折的病人。而「初級預防」(primary prevention)方面,公立醫院實在沒有太多資源為那些只患有骨質疏鬆、但未出現骨折的病人作出合適的治療及管理。對於這一群病人,我們又該如何照顧?


初級預防的重要
近年政府大力推廣基層醫療,目的就是在社區管理一些常見及簡單疾病。例如簡單的骨質疏鬆,便可由社區家庭醫生處理。而比較複雜的骨質疏鬆,例如伴有併發症的,則可向專科醫生求診。

另外,教育對於預防骨質疏鬆非常重要——對於長者來說,很多人誤以為骨質疏鬆是避無可避、也無法醫治,但其實骨質疏鬆是既「可防」,亦「可治」的。預防方面,我們可以多做負重運動,在飲食中多攝取鈣質,每日在清晨或黃昏曬15分鐘太陽,減少吸煙及飲酒,都可增強骨骼及減少骨折風險。由於骨質密度有如銀行儲蓄一樣,年輕時儲多點,退休便可安枕無憂。因此,年輕人別以為骨質疏鬆與自己無關,或等到年老才補救。若能及早「儲骨」,年長時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就會降低。

治療方面,很多人以為鈣片能治療骨質疏鬆,但其實它只能輕微提升骨質密度,而無法醫治骨質疏鬆。現在市面上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可謂五花八門,除了口服藥外,亦有針劑治療,醫生及藥劑師會對不同病人作出不同建議。

「可防」亦「可治」
雖然骨質疏鬆就像計時炸彈般不動聲息,但其實可及早發現。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是臨牀上對骨質疏鬆診斷的黃金標準。但一般在公立醫院排隊,至少要等半年或一年以上。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研究團隊最近就研發了一個華人骨質疏鬆篩查問卷,只需回答3條簡單問題,便可預測你的骨質疏鬆風險。如發現骨質疏鬆風險偏高,我們會建議進一步接受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如不幸確診骨質疏鬆,則建議患者立即到家庭科醫生求診及接受治療。

請謹記「骨折影響你身心,及早食藥打支針。」如有任何疑問,可向你的家庭醫生查詢。


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張正龍 

原文網址: https://www.stheadline.com/knowledge/3329387/%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6%B8%AF%E5%A4%A7%E9%A0%90%E6%96%99%E4%BA%BA%E5%8F%A3%E8%80%81%E5%8C%96%E8%87%B4%E9%AA%A8%E6%8A%98%E5%80%8B%E6%A1%88%E5%A2%9E%E5%8A%A0-%E5%B0%88%E5%AE%B6%E6%95%99%E8%B7%AF%E9%A0%90%E9%98%B2-%E6%8A%8A%E6%8F%A1%E5%84%B2%E9%AA%A8%E9%BB%83%E9%87%91%E6%9C%9F%E6%B8%AF%E9%86%AB%E8%AC%9B%E9%86%AB
骨質疏鬆|跌倒恐致嚴重骨折!60歲以上高危族群如何預防及治療?
骨質疏鬆|跌倒恐致嚴重骨折!60歲以上高危族群如何預防及治療?

撰文:Heho健康出版:2023-08-11 10:02

當進入超高齡社會,代表需要更加重視長者的健康問題,以往認為隨著年齡增長,罹患代謝性疾病,也就是三高慢性病的部分比較需要注意,但近年醫師發現,需要長期治療的骨質疏鬆,也漸漸被關注。雖然骨鬆不會造成疼痛,但跌倒恐導致嚴重骨折,不可不慎。
女性骨質疏鬆發生率高於男性

年長者有骨質疏鬆的風險高,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趙顗絢指出,普遍來說民眾大約進入60歲時,會開始有骨質疏鬆現象。而發生在女性身上的機率會比男性來得高,需特別注意。不過在了解骨質疏鬆該如何預防前,應先釐清是兩個容易混淆的詞彙,分別是骨質疏鬆和關節退化。

趙顗絢說明,骨質疏鬆屬於硬骨的疾病,關節退化則是屬於軟骨關節的疾病。一般來說,骨質疏鬆本身不會引起疼痛,但關節退化會合併軟骨磨損、發炎、長骨刺,則會使人感到疼痛。也就是說,如果是為了關節疼痛就診,背後原因多半不是骨質疏鬆。

雖然骨質疏鬆不會造成疼痛,但不代表該疾病就不需要治療或預防。趙顗絢解釋,骨質疏鬆的骨頭禁不起碰撞,一旦跌倒可能造成脊椎骨折或髖關節骨折,對生活將造成相當大的負擔。至於該如何預防或治療,他則提供4個解方,如下:

解方一:預防跌倒
預防跌倒是預防重大骨折的第一步。在室內可以改善燈光、清理走道、加裝防滑墊或扶手。參與戶外活動時,避免穿過度磨損的鞋子,必要時攜帶拐杖或登山杖輔助行走。若從自身健康著手,則可盡量改善視力或治療暈眩,來減少跌倒的風險因子。

解方二:適量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骨質生長,特別是有負重或震動刺激的運動,對骨質增加的效果更好。現在網路便利,可在搜尋骨鬆運動或骨鬆健身操,跟著示範影片的步驟一起運動。若能走出戶外更好,如果能在戶外進行運動、走路或健身操等,可促進身體生成維他命D,對骨質疏鬆改善有直接幫助。

解方三:營養補充
若想治療輕度骨質疏鬆,首先一定是補充鈣質和維他命D3。坊間有許多鈣質補充的選擇,無論是顆粒、粉末或液體,只要服用方便,沒有副作用,挑選哪一種皆可。至於維他命D3,無論是單獨購買服用,或是和鈣質製作在同一個包裝內服用,也都沒有限制。

解方四:藥物治療
近年來有很多藥物的選擇,從用藥的頻率來看,目前台灣有7種治療的選擇,包括每天吃藥、每天打針、一週吃一顆、一個月打一針、三個月打一針、半年打一針、或是最長到一年打一針。當然,最適合的藥物由每人的體質決定,因此一定得先與醫師討論再做決定。

趙顗絢說,近幾年各國都已經發展出很明確的骨質疏鬆治療指引,積極治療骨質疏鬆,可以減少未來發生骨折的機會,提高生活品質。他也提醒,年過60後可能就會出現骨鬆跡象,尤其女性族群須更加小心和預防。

原文網址: 骨質疏鬆|跌倒恐致嚴重骨折!60歲以上高危族群如何預防及治療?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19355?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骨質疏鬆|35歲女子拍蚊後手指腫脹劇痛 揭太用力致食指骨折
骨質疏鬆|35歲女子拍蚊後手指腫脹劇痛 揭太用力致食指骨折

拍蚊拍到骨折?內地一名35歲女子日前因左手食指發痛求醫,隨後證實食指骨折,懷疑因曾用力揮手拍蚊所致。由於她曾因患癌長期服藥,骨質疏鬆以致只是拍蚊的小動作,也有可能導致骨折。

綜合內媒報道,長沙一名35歲的李女士1個月前因左手食指腫脹、疼痛不已到醫院檢查,證實是食指中節指骨撕脫性脆性骨折。為她做檢查的放射影像科醫生詢問她近期有否受傷,李女起初否認,後來仔細回想前一晚因不堪蚊蟲叮咬,曾用力揮手拍打蚊子卻撲空,未有成功打到蚊子,反而在用力揮手後手指出現劇痛。
醫生進一步詢問得知,李女曾接受甲狀腺癌手術,術後長期服用優甲樂,經進一步骨密度檢查後,顯示李女存在骨量減少的問題,令骨骼脆性增加,即使只是拍蚊這樣尋常不過的小動作,也有可能導致骨折。

甲狀腺癌患者易有骨質疏鬆
甲狀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因副甲狀腺是調節鈣、磷平衡的重要激素,患者接受甲狀腺全切手術時可能會傷及副甲狀腺,使副甲狀腺腺素分泌減少,造成體內鈣磷代謝失調,令骨質大量流失出現骨質疏鬆,骨骼會變得越加脆弱,增加骨折風險。醫生為李女的食指中節進行夾板外固定處理後,建議她服用鈣片、增加日曬等進行補鈣治療。
醫生指出,骨質疏鬆症多見於中老年人,尤其停經後女性。而對於有內分泌疾病、結締組織疾病或血液系統疾病患者,即使是年輕人,也有罹患骨質疏鬆的可能。因此這類病人應定期檢查,在醫生指引下補充鈣;如發現自己日漸駝背、脊椎伸展受限、出現腰背或全身骨骼疼痛,甚至發生過脊椎、腕部、髖部骨折等,建議盡早求醫查明病因。

原文網址: https://hk.ulifestyle.com.hk/topic/detail/20036528
【檳紫雲閣骨質疏鬆症醫療講座】每3秒1骨質疏鬆骨折案 黃子良吁勿掉以輕心
【檳紫雲閣骨質疏鬆症醫療講座】每3秒1骨質疏鬆骨折案 黃子良吁勿掉以輕心
2024-08-18

 檳城德教會紫雲閣捐贈16台輪椅給16名行動不便的貧困病人。後排左七起為葉謀通、林嘉水、黃智緒、沈雅財、黃賜興、賴創漢及李松昌。
(檳城18日訊)骨科矯形外科醫生黃子良指出,全球每3秒鐘就發生一宗與骨質疏鬆相關的骨折案例,民眾不能掉以輕心。

黃子良今日應邀在檳城德教會紫雲閣主辦的“骨質疏鬆症的認知及治療”醫療講座上提醒,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將逐漸提高,人通常到了35歲,骨質密度每年將下降約1%,骨骼越漸脆弱。

“女性的骨質密度通常低於男性,因此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較高。根據統計,每3名50歲以上的女性中有一人患有骨質疏鬆症,而在同齡的男性中,則是每5人中有一人受到影響。”

他解釋,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疾病,其特徵是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導致骨骼脆弱,易於骨折。

“骨質疏鬆症的成因包括年齡增長、遺傳因素、缺乏鈣和維生素D等,特別是在女性更年期後,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他強調,骨質疏鬆症若能及早治療,可有效緩解病情。目前已有多種藥物能針對不同症狀的骨質疏鬆症進行治療。然而,某些藥物只能短期使用,以避免引發罹患癌症的風險。


中醫師陳芠琛博士說,在中醫學中,骨質疏鬆症一般被歸類為“骨痿”,其主要原因包括腎虛、氣血不足及肝脾胃虛弱等。

他指出,中醫治療“骨痿”講究整體調理,通過辨證論治的方式,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症狀進行個性化治療,包括對症下藥、針灸和運動療法。

他補充,中醫強調養生之道,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遵循自然規律,生活起居有節,作息有常,避免過度勞累,這樣才能健康長壽。


原文網址:https://guangming.com.my/%E3%80%90%E6%AA%B3%E7%B4%AB%E9%9B%B2%E9%96%A3%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7%97%87%E9%86%AB%E7%99%82%E8%AC%9B%E5%BA%A7%E3%80%91%E6%AF%8F3%E7%A7%921%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9%AA%A8
脆性骨折個案14年內急升一半 骨質疏鬆學會倡進行骨質疏鬆症篩查
脆性骨折個案14年內急升一半 骨質疏鬆學會倡進行骨質疏鬆症篩查

撰文:韋景全
出版:2024-09-03 

由於骨質密度過低引發的香港脆性骨折個案,在14年內急升一半,當中髖部骨折的死亡率與香港主要癌症殺手的死亡率相若。香港骨質疏鬆學會建議為全港適齡進行骨質疏鬆症篩查,預計此舉可減少未來10年5,234宗髖部骨折個案,以減輕香港醫療系統的負擔。

香港脆性骨折個案由2004年的5,596宗,飆升至2018年的8,465宗,14年間大幅增加51.2%;當中嚴重影響患者活動能力的髖部骨折個案,亦由4,002宗增至 5,241宗,增幅達30.9%。隨着人口老化,有研究更預計,香港髖部骨折個案更將於2050年增至27,468宗。

香港骨質疏鬆學會會長張正龍教授引述最新香港大學的研究,指出髖部骨折的死亡率與香港主要癌症殺手的死亡率相若。男士髖部骨折的死亡率高於前列腺癌,與大腸癌相若;女士髖部骨折患者的死亡率,則高於甲狀腺癌及乳癌。

「脆性骨折」可導致一連串嚴重及廣泛的併發症,甚至增加患上其他嚴重疾病的風險,如心血管疾病和肺炎等。張教授認為需加強公眾教育,令市民明白脆性骨折尤如骨衰竭,從而鼓勵他們主動進行篩檢、並按個人的風險級別與醫生保持密切合作,持續監測和接受針對性的管理或治療。

為應對當前的挑戰,香港骨質疏鬆學會的跨學科骨質疏鬆臨床指引工作小組發布了2024年最新臨床管理指引,包括建議醫護人員根據不同患者的風險高低程度,處方抗骨吸收藥物或成骨藥物,從而預防骨折發生。

香港骨質疏鬆學會又建議,採用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DXA)為全港70歲或以上的男士,以及65歲或以上的女士進行骨質疏鬆症篩查,預計此舉可減少未來10年5,234宗髖部骨折個案,大大減輕患者、照顧者及香港醫療系統的負擔。

原文網址: 脆性骨折個案14年內急升一半 骨質疏鬆學會倡進行骨質疏鬆症篩查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21880?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婦人拿雨傘當手杖跌倒骨折 對抗骨鬆「保密防跌」看過來
婦人拿雨傘當手杖跌倒骨折 對抗骨鬆「保密防跌」看過來

中廣新聞網
2024年10月15日 週二 下午12:20
嚴可倫醫師表示,10月初他在值班時,短短1天內就遇到4起髖關節骨折的案例,且皆因骨質疏鬆而不自知。

75歲的王姓婦人拿來當手杖的雨傘插入鬆軟的土中,為了用力拔出雨傘,結果重心不穩跌倒,髋關節因此骨折,就醫後才發現自己的T值為-4.2,低於骨鬆認定的-2.5,為嚴重的骨質疏鬆。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表示,10月初他在值班時,短短1天內就遇到4起髖關節骨折的案例,且皆因骨質疏鬆而不自知。嚴醫師呼籲,面對骨鬆要「保密防跌」,即維持骨質密度,並預防跌倒,才能將骨鬆帶來的危險減到最低。

對於王姓婦人的狀況,嚴可倫醫師說,長輩如有使用手杖的習慣,記得一定要挑選安全性、穩定性高的專業手杖,不建議拿雨傘充當手杖。他解釋因為雨傘的前端是尖型,沒有穩定跟抓地的效果,只要地上濕滑,就容易跌倒,如果患者有骨鬆問題,一個小小的跌倒就會造成骨折。嚴可倫醫師補充,雖然這名患者手術順利,但仍需積極復健,並搭配骨鬆用藥,才能回歸正常生活。

嚴可倫醫師認為,骨鬆在後續治療上,無論是人工關節的置換,或是打骨釘等手術,至少要花3個月到5個月,才能逐漸復能,而且手術復健後也不一定能恢復回骨折前的水準,更有不少長輩就因此臥床失能,因此面對骨鬆,最重要的還是要從運動、飲食、用藥等角度,提早防止骨質疏鬆這個隱形殺手。

光田綜合醫院營養室林淑雯主任則提醒,已開始用藥的骨鬆患者,其藥物成份多以雙磷酸鹽類為主,吸收效果易受食物、鈣片、鐵劑、咖啡、茶類、柳橙汁影響,因此要特別留意,另外她也提醒患者還是要攝取足夠的維他命D,才能協助人體有效吸收鈣質。

而對於想預防骨質疏鬆的民眾來說,除了維他命D之外,多攝含鈣量高、具促進成骨作用的蛋白質是必要的,其次像豆類、深綠色蔬菜、芝麻、金針、海帶、小魚干、堅果類,也都是很好的鈣質來源,不過林淑雯主任也提醒,除了攝取鈣含量高的食品,會使骨質流失的飲食習慣也該避免,如高鈉飲食會導致鈣質流失,因此在飲食上就要降低鈉含量的攝取,讓骨質「保密」不流失。

今年光田綜合醫院的骨質疏鬆照護中心,為配合「世界骨鬆日」,提早在16日沙鹿總院一樓大廳門診處,早上8點至12點舉辦「活力不骨鬆,樂齡更清鬆」活動,現場除了有醫師舉行講座外,更有骨鬆檢測,以及相關的衛教諮詢,現場也有趣味問答小遊戲,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前往參加。(張文祿報導)



原文網址: https://tw.news.yahoo.com/%E5%A9%A6%E4%BA%BA%E6%8B%BF%E9%9B%A8%E5%82%98%E7%95%B6%E6%89%8B%E6%9D%96%E8%B7%8C%E5%80%92%E9%AA%A8%E6%8A%98-%E5%B0%8D%E6%8A%97%E9%AA%A8%E9%AC%86-%E4%BF%9D%E5%AF%86%E9%98%B2%E8%B7%8C-%E7%9C%8B%E9%81%8E%E4%BE%86-042017668.html

返回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