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在吃完海鮮後突然全身起疹、呼吸困難?或者是被蚊蟲叮咬後頭暈目眩、血壓驟降?……其實,這些都是急性過敏反應(Anaphylaxis)的典型表現。
據統計,全球約有5%的人一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嚴重的過敏反應,而其中而其中許多案例的觸發因素,可能連患者自己都未曾察覺。這時,「過敏原測試」就成為關鍵的預防工具。
那麼,急性過敏發作時該如何自救?下面就讓時代醫療為大家詳細講解下!
急性過敏反應,又稱即髮型過敏反應或Ⅰ型變態反應,是IgE抗體介導的全身性速發反應,通常在接觸過敏原後的幾分鐘至幾小時內迅速發作,並引發多系統症狀,嚴重時可導致休克、窒息甚至死亡。
以下是急性過敏的常見臨牀表現:
1. 皮膚與黏膜症狀:通常最早出現,可表現為皮膚潮紅、瘙癢、廣泛的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發紺等,但約20%的患者可無皮膚/黏膜表現,而食物導致的急性過敏反應有80%的患者無皮膚表現。
2. 呼吸系統表現:可表現為鼻塞、打噴嚏或刺激性咳嗽、喉頭有堵塞感、胸悶、氣促、喉部呼吸音增強或減弱、肺部哮鳴音等,其中最兇險的是喉頭水腫。
3. 循環系統表現: 可表現為心悸、出汗、面色蒼白、脈搏細弱,嚴重時血壓下降、休克、心搏驟停等。
4. 消化系統表現: 可表現為口腔黏膜腫大和瘙癢、腹痛、腹瀉、噁心、嘔吐、腸鳴音活躍或消失、應激性潰瘍等。
5. 神經系統表現 : 可表現為恐懼、煩躁不安、頭暈、意識不清或意識完全喪失、抽搐或驚厥等。
6. 其他表現: 如尿頻、腎絞痛、眼睛瘙癢、流淚、紅眼、眼瞼水腫等。
如果你曾經歷不明原因的急性過敏反應,為了你的健康着想,時代醫療建議利用過敏原測試(Allergen Testing)找出過敏源頭,並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觸,以減少急性過敏發作的風險。
過敏原測試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皮膚點刺試驗、斑貼試驗、血清特異性IgE檢測等。皮膚點刺試驗操作簡便、結果快速,是常用的初步篩查手段;斑貼試驗則適用於接觸性過敏的檢測;血清特異性IgE檢測則通過血液檢測,為那些無法進行皮膚試驗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香港時代醫療的22PLUS全方位致敏原測試同時涵蓋多項吸入性及食物型過敏原項目,只需少量血液樣本,便可獲得更全面的測試報告,包括測試者對每項常見過敏原的不耐受反應。同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預防和治療方案。
第一步:識別症狀
一般來説,急性過敏反應的確診應符合以下特徵:
1. 數分鐘至數小時出現急性發作的皮膚/黏膜症狀,並伴以下至少1種症狀:①呼吸系統症狀;②血壓下降或伴終末器官功能不全。
2. 接觸可能的過敏原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以下症狀2項以上:①皮膚/黏膜症狀;②呼吸系統症狀;③血壓下降及其伴隨症狀;④持續消化系統症狀。
3. 接觸已知過敏原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血壓降低,收縮壓低於90mmHg或自基礎值下降>30%。
第二步,立即停止接觸過敏原
一旦發現急性過敏反應的症狀,首要任務是立即停止接觸可能的過敏原。無論是食物、藥物還是環境因素,都應迅速遠離,避免症狀進一步加重。
第三步,保持呼吸道通暢
對於呼吸系統症狀嚴重的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至關重要。可以採取半卧位或坐位,鼓勵患者深呼吸,必要時給予氧氣吸入。若出現喉頭水腫等緊急情況,應立即進行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確保呼吸暢通。
第四步,迅速就醫,緊急治療
急性過敏反應可能迅速惡化,因此,在採取初步急救措施的同時,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或前往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表現,給予抗過敏藥物、腎上腺素等緊急治療,以穩定病情,防止休克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
急性過敏反應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危機,而過敏原測試能幫助你提前鎖定危險因子,避免意外發生。因此,如果你或家人屬於過敏高風險族羣,務必學會識別症狀、掌握急救步驟,並隨身攜帶救命藥物。
Information related to genetic testing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 或 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