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多位名人相继离去 年轻人如何预防癌症出现

今年似乎是多事之秋,名人的离开从未停止,金庸先生的离世让我们叹息江湖从此少了一位“大侠”,接着“漫威之父”斯坦•李也带着我们的“英雄情怀”而离开。如今,金钟视后李丽凤也因癌症而病逝,文艺界又一个老戏骨也被上帝带走了。面对生命的脆弱,我们该如何适从呢?

1.癌症的危害有哪些?

据世卫组织2018癌症统计数据:
① 全球1/5的男性和1/6的女性在一生中罹患癌症。
② 死亡率最高癌症: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
③ 男性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是乳腺癌。
癌症的危害有哪些?

2.如何预防癌症出现?

警惕肺癌:咳嗽不停,痰中带血;
警惕胰腺癌、胃癌、食道癌和肺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
警惕骨癌和睾丸癌:疼痛
警惕结肠癌、直肠癌:长期便秘、腹泻、大便有血、或呈深色、黑色;
警惕乳腺癌:乳腺不规则肿块或乳头血性溢血;
警惕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阴道莫名出血;
警惕膀胱癌、前列腺癌和胃癌:排尿疼痛、血尿、尿量变化;
警惕口腔癌:长期口腔溃疡、口内舌头有白色斑点;
警惕淋巴癌:淋巴结肿块;
警惕食道癌、胃癌和喉癌:消化不良、吞咽困难
警惕喉癌和甲状腺癌:噪音嘶哑。
提醒:大多数早期癌症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症状往往表示癌症已处于中晚期,这时会大大增加治愈难度。再者,早期癌症症状和其他良性疾病相比并没有特殊性,要确诊就需要到专业医疗机构作进一步的检查。
如何预防癌症出现?

3.常见癌症的致病因素和预防方法

一、肺癌
致癌因素:最大祸首是吸烟,据相关数据显示,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会比不吸烟者高10-20倍,不吸烟女性因丈夫吸烟而患上肺癌的危险将提高30%
预防肺癌的小TIPS:
1. 戒烟是预防肺癌的最有效途径;
2. 炒菜前打开油烟机,且做完菜后继续开2-5分钟的油烟机。
3. 以下肺癌高发人士,如:40岁以上、长期吸烟、有肿瘤家族史等,最好每年进行一次肺癌筛查。低剂量胸部CT检查,可筛查早期肺癌。
二、甲状腺癌
致癌因素:引起甲状腺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
1. 电离辐射:甲状腺是重要分泌器官,对射线敏感;
2. 女性激素水平:甲状腺癌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这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3. 碘摄入量: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呈“U”型关系,即碘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4. 遗传因素:直系亲属,如家中有甲状腺癌患者就需要格外注意。
预防甲状腺癌的小TIPS:
1. 尽量少接触辐射;
2. 建议每年进行全身检查一次,如:颈部B超、CT等。
三、食道癌
致癌因素:喜食烫食、爱喝烈酒等。
预防食道癌的小TIPS:
1. 不狼吞虎咽、不吃过烫食物、少喝烈性酒;
2. 经常扣喉减肥的人士要注意了,胃中酸液经常性反流入食道,会导致食道缺乏浆膜保护,久而久之可诱发癌变;
3. 有食道癌家族史或处于食道癌高发地区,长期喝酒,爱吃烫食、盐制食物等都属于食道癌高发人群。建议40岁后进行肿瘤筛查,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是早期诊断食道癌的金标准。
四、大肠癌
致癌因素:喜欢吃肉和油炸食品,很少吃水果蔬菜
预防大肠癌的小TIPS:
1. 减少精细食物的摄入,多吃粗纤维食物和高纤维果蔬;
2. 每年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
3. 35岁起每年进行肛门指检、大肠镜检查和大便化验,此外出现反复便秘、腹泻以及大便带血的朋友应提高警惕。
五、乳腺癌
致癌因素:乳腺癌家族史,人工流产史、放射线等。
预防乳腺癌的小TIPS:
1. 多锻炼、不久坐、少熬夜、健康饮食
2. 月经前、妊娠期对放射线敏感,应尽量回避
3. 建议20-40岁女性每3年到医院做一次乳腺检查;40岁以上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检查。
六、胃癌
致癌因素:吃剩饭剩菜的习惯,喜欢烧烤煎炸及腌制食物
预防胃癌的小TIPS:
1. 少吃高盐饮食及腌制食品
2. 阻挡亚硝酸盐和亚硝胺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
3. 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及胃癌家族史等,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除了以上的预防癌症小TIPS,香港时代医疗还提醒各位朋友,有条件的朋友可选择进行一次癌症基因检查,透过新世代基因排序技术,筛检与疾病相关基因上的病原性变异,并藉由检测这些病原性的基因变异,了解患上癌症机率,其结果还可作为健康评估之用。
常见癌症的致病因素和预防方法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