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總以為癌症距離自己很遠,殊不知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不良飲食習慣,正推使我們慢慢投入胃癌的「懷抱」中。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佈的2020年癌症數據顯示,胃癌的新發病例數和死亡人數均位於中國所有惡性腫瘤中的第三位,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
那麼,胃癌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很多人總以為癌症距離自己很遠,殊不知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不良飲食習慣,正推使我們慢慢投入胃癌的「懷抱」中。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佈的2020年癌症數據顯示,胃癌的新發病例數和死亡人數均位於中國所有惡性腫瘤中的第三位,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
那麼,胃癌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香港基因化驗中心表示,雖然胃癌的發生與不良飲食習慣脫不了干係,但不是所有胃癌都是吃出來的。事實上,胃癌癌變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多階段的發展過程,其發生主要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① 幽門螺桿菌感染
2023年6月,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所等單位發佈《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當中指出我國幽門螺桿菌人群感染率近50%,即有近7億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常寄生於胃黏膜組織中,感染後主要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與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等疾病有密切的關係,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一級致癌物。
② 遺傳因素
目前普遍認為,雖然遺傳因素在胃癌發病中的作用不如結直腸癌那麼重要,但胃癌家族史仍可能是一個危險因素。因為胃癌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傾向,家族發病率高於普通人群2~3倍。
③ 環境和飲食因素
流行病學研究提示,腌菜、腌制煙熏食品、霉變食品,以及過多攝入食鹽,均可增加胃癌風險。此外,火山岩地帶、高泥炭土壤、水土含硝酸鹽過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調或化學污染可直接或間接增加胃癌風險。
④ 抽煙喝酒
煙草中含有多種致癌物,可增加胃黏膜上皮細胞的異型增生及惡變率,還會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對胃黏膜的破壞,增加胃癌風險。酒精則會直接損害胃黏膜,促進胃酸分泌,誘發胃炎、胃潰瘍等。此外,酒精還會與幽門螺桿菌狼狽為奸,進一步加重胃黏膜損傷。
胃癌一般無明顯先兆,但部分患者可有飽脹不適、消化不良、上腹痛等輕微不適,常被認為普通胃炎而忽視。隨着病情進展,患者除了出現上腹痛外,還可能伴有貧血、厭食、上腹部觸及腫塊等癥狀。胃癌疼痛常無明顯規律,與進食無關,主要位於左上腹,少部分可因伴有胃潰瘍表現為進食痛。晚期患者的癥狀依然以上腹痛為主,不過疼痛程度加劇,並可出現嘔血、黑便、惡病質等。
此外,腫瘤在不同位置生長,其癥狀也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腫瘤長在胃部入口處(賁門),患者可伴有吞咽困難的癥狀;如果腫瘤長在胃部出口位置(幽門),患者可伴有噁心、嘔吐癥狀。當胃癌轉移到肝臟且轉移灶較大時可引起右上腹脹痛;如果癌症轉移到腹膜,則表現腹水。
香港基因化驗中心提醒,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上腹痛、體重下降,以及厭食、黑便、上腹部觸及腫塊等癥狀,應儘快就醫檢查,以採取有效的治療方案。
胃癌的預後與分期密切相關,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癒率較高,但由於胃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因此大部分胃癌被發現時已是進展期或存在遠處轉移,5年生存率可能下降至不足10%。
因此,要遠離胃癌的發生,就要從日常生活習慣中入手,比如,拒絕腌制、重口味、霉變食物,盡量養成清淡飲食習慣;按時吃飯,盡量避免暴飲暴食和不規律飲食,以免造成胃部節奏紊亂,引起胃部「抗議」;同時還要戒煙限酒、習慣使用公筷等。
除此之外,40歲以上;有上腹不適或痛楚、胸口灼熱;食欲不振、體重下降;胃酸倒流、持續嘔吐;吞咽困難或痛楚;腸胃道出血,或懷疑因腸胃道出血引致的貧血;家族有胃癌歷史等人士,應定期進行胃鏡檢查,以及早發現胃部病變情況,及早採取有效的治療方法,降低胃部惡化風險。
近年醫學界發現胃癌有5%~10%的遺傳傾向,因此有條件的朋友(尤其上述提及到的胃癌高危人群)盡量做一次癌症基因檢測,了解自己患上胃癌的風險,採取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將疾病扼殺在搖籃中。
胃病非小事,不治易出事!所以,如果發現任何胃部不適癥狀,一定要儘快到醫院接受相關檢查,及早發現並解決病灶,才能吃得健康、吃得開心!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 或 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