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危險因素有哪些?全球1/5的人在一生中都會罹患癌症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統計,2020年確診癌症患者數達1930萬人,其中1000萬患者死於癌症。而WHO癌症專家安德烈·伊爾巴維也表示,目前全球有1/5的人在一生中都會罹患癌症。
目前有30%-50%的癌症都可得到預防,40%的癌症早期治癒率很高。因此重視癌症危險因素,及時發現癌前病變,對降低癌症發生風險、提高術後生存率,起着關鍵性的作用。那麼,癌症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1.癌症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據數據估計,超過半數癌症死亡病例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其中吸煙是導致癌症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佔20%-30%;其次是飲酒和肥胖
此外,以下常見不良生活習慣同樣能增加癌症發生風險:
1. 久坐不動
多項研究表明,久坐不動不僅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還會增加肺癌、腸癌以及子宮癌等惡性腫瘤的患病風險。
2.  感染
據估計全球1810萬新發癌症中,1/8的癌症病例是由於感染引起的。
目前已明確可導致癌症的感染性病原體有11種,包括幽門螺桿菌(HP)、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s)、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EB病毒、卡波濟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人嗜T-淋巴病毒1型(HTLV-1)、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埃及吸血蟲、泰國肝吸蟲、華支睾吸蟲,這些感染源可引致一種或多種癌症發生。
因此,通過接種疫苗(如HPV疫苗乙肝疫苗)預防病原體感染,可以很大程度降低患癌風險。
3. 其他危險因素(如空氣污染、職業暴露等)
研究表明周圍環境中的PM2.5每增加10μg/m3,肺癌的發病風險增加1.43倍;長期接觸職業性致癌物(如石棉、甲醛、苯、多環芳烴、重金屬、柴油發動機排氣、硅粉塵等)同樣會增加相關癌症風險。
除此之外,我國的癌症分佈也呈現明顯的地理特徵,如胃癌集中我國的西北部和沿海各省,這主要與該地區有吃蝦油、腌制魚乾等習慣有關;湖南長沙則因當地人喜歡食檳榔,而患口腔癌病例居多。居民膳食結構的改變,也使大腸癌病例大幅度增加。
癌症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2.如何有效降低癌症發生率?

雖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並不一定能100%預防癌症,但研究表明,1/3以上的癌症可通過改善以下不良生活而獲得預防
1. 長期吸煙(含二手煙)
長期吸煙者患肺癌、口腔癌、腎癌、膀胱癌、胰腺癌、宮頸癌等風險升高。這是因為煙草中含有大量有毒成分,其中尼古丁含量最多、毒性最大;另外吸煙過程中,煙草可產生多環芳烴類化合物、苯、砷、丙烯、煙鹼(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煙焦油等致癌物質,能激活癌基因,使抑癌基因發生突變或失活,導致細胞癌變。
2. 酗酒
你知道嗎?肝癌、腸癌、乳腺癌、口腔癌、喉癌以及食管癌等都與酒精有直接關係。酒精在體內會分成兩步代謝,首先乙醇經過乙醇脫氫酶催化變成乙醛,隨後又經過乙醛脫氫酶催化變成乙酸,最後進一步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當大量酒精被轉化為乙醛時,如果體內沒有足夠的乙醛脫氫酶催化,那麼大量乙醛就會跑到身體各處細胞的DNA里「搗亂」,增加細胞癌變風險。
3. 喜歡高鹽、高糖、高油食物
鹽:  根據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年數據,中國胃癌死亡人數(達到42.1萬)占癌症死亡總人數的16%(佔比數據來自胃癌、食道癌、結直腸癌、肝癌、白血病等30種癌症死亡的數據),全國新增胃癌病例達61.2萬。這主要與國人普遍吃得咸有關,而我國的鄰居日本和韓國,同樣有高鹽飲食習慣,因此胃癌發病率也普遍偏高。另外,腌制食物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容易超標,也會間接增加患癌風險。
糖:  科學研究證實:攝入過多遊離糖會增加蛀牙、糖尿病、肥胖甚至心臟病和多種癌症的風險,其中糖尿病和肥胖本身就是癌症的危險因素之二。因此,中國膳食指南建議,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油:  部分澱粉食物在高溫油炸過程中會產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而在已有的一些動物試驗也發現高含量的丙烯酰胺會增加癌症風險。但國際癌症機構明確提出,目前對這類物質和人類直接致癌尚缺乏數據支持,因此最終將油炸食物和丙烯酰胺被定義為2A類致癌因素(可能致癌)。
4. 喜食過燙食物
消化道壁的黏膜只能耐受50-60℃,若經常吃超過65℃的食物或飲品,可能會損傷覆蓋在口腔和食道表面的黏膜,長此以往會引起黏膜變化,甚至增加食道癌發生。2018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65℃以上食物」定為2A致癌物。
5. 經常食霉變食物
霉變食物可能會產生換黃曲霉素,而黃曲霉素早於2012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明確定為1類致癌物(明確致癌)。另外,即使將食物的霉變部分去掉接着吃剩下部分,也有可能會將黃曲霉素吃下肚子。這是因為肉眼看到的霉斑只是黴菌的一部分,其實黴菌的毒素早已在食物中擴散,即使清洗或加熱也沒有可能把黴菌毒素去除乾淨。
6. 缺乏體育運動
久坐不動,會減慢血液循環及呼吸頻率,讓癌細胞容易發生並定居在人體健康薄弱部位,不容易被免疫系統清除;另外缺乏體育鍛煉容易導致肥胖,肥胖是一種系統性的炎症疾病。脂肪組織不僅僅是儲存脂肪的場所,還有重要的內分泌功能。脂肪組織過多會導致雌激素水平增高和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前者與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和其他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後者則是引起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因素。
如何有效降低癌症發生率?

3.如何及早發現自己患上癌症?

此外,定期體檢及癌症篩查,對預防及發現早期癌症非常重要。
【具體不同年齡段的癌症篩查項目也有所不同】
21-65歲女性:定期進行TCT+HPV聯合檢查,篩查宮頸癌。
40歲以上女性:定期進行乳腺癌篩查
50歲以上男/女性:定期進行胃鏡檢查結直腸檢查,篩查胃癌和結直腸。
55-80歲男/女性:如果有重度吸煙史且現在仍吸煙或在過去15年內戒煙者,定期進行胸部CT篩查肺癌。
......
香港時代醫療提醒,對於癌症高危人群,如有癌症家族史、職業性接觸致癌物,以及存在不良生活習慣等,除了從日常生活、定期檢查等方面入手,高危人群做好一次癌症基因檢測,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遠離癌症的困擾。
癌症基因檢測是通過提取被檢者血液中的DNA進行基因分析篩檢與疾病相關基因上的病原性變異,並藉由檢測這些病原性的基因變異,以判斷被檢者患上某癌症的風險及提供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有效阻止或延緩癌症的發生。
另外,很多惡性腫瘤的發生髮展是一個緩慢過程,但身體可能已經發出警示信號而不自知,因此如有以下情況,最好儘快到醫生接受相關檢查:
◑  體表出現腫塊並且在短期內快速增大。
◑  疣和黑痣迅速增大或破潰。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或長期發熱。
◑  經常出現鼻塞、回吸涕血。
◑  吞咽困難、出現胸部不適或有梗噎感。
◑  持續性咳嗽、痰中帶血。
◑  潰瘍久治不愈或持續性消化異常。
◑  大小便習慣改變,出現尿血、便血。
◑  女性在月經期外或絕經後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
◑  持續頭痛、視力模糊或聽力變化、肢體活動不變。
......
當然,並不是只有出現以上癌症才是患癌,因為部分癌症患者從表象看非常健康,甚至常規體檢也很難發現異常,但往往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因此,要預防和及早發現癌症,良好生活習慣+疫苗接種+定期體檢+癌症篩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高危人群(40歲以上,常年吸煙、酗酒、感染乙肝病毒、肥胖等),更應該注意有針對性地進行癌症篩查。
如何及早發現自己患上癌症?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