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我國老齡化進程加速,慢性病已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頭號公敵。這些慢性病不僅致死率高,而且伴有各種嚴重併發症,極大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對這一嚴峻形勢,傳統的「病後治療」模式顯然力不從心,而基因檢測技術的崛起,為慢性病的精準預防和個性化管理提供了全新突破口。
那麼,基因檢測與慢性病有什麼關係?
隨着我國老齡化進程加速,慢性病已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頭號公敵。這些慢性病不僅致死率高,而且伴有各種嚴重併發症,極大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對這一嚴峻形勢,傳統的「病後治療」模式顯然力不從心,而基因檢測技術的崛起,為慢性病的精準預防和個性化管理提供了全新突破口。
那麼,基因檢測與慢性病有什麼關係?
慢性病,全稱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CDs),並非指某一種特定疾病,而是涵蓋了病程漫長、難以徹底治癒的一大類非傳染性疾病,像我們熟知的冠心病、腦中風、高血壓、癌症、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等,均屬於慢性病範疇。
這類疾病有着三個典型的共同特徵:患病的人多、知道自己患病的人少、能把病情控制好的人更少。它們不僅嚴重危害着人們的身體健康,還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已然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衞生難題。
據世界衞生組織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死亡人數達5600萬,其中約3950萬人死於慢性病,佔比高達70%。而導致死亡的前四位慢性病分別是心血管疾病(佔45%)、癌症(22%)、慢性呼吸系統疾病(9.9%)和糖尿病(4.1%)。聚焦我國,慢性病更是健康的頭號威脅。中國衞生服務調查數據顯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從2003年的12.3%一路攀升,到2013年已翻倍至24.5%。目前,國內確診的慢性病患者超過3億人,這意味着每5個人中就有1人飽受慢性病困擾。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約85%的死亡病例都與慢性病相關。
慢性病除了增加致死風險外,還常常引發各種併發症,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以糖尿病為例,視網膜小血管長期受損會導致視網膜病變,甚至失明。調查顯示,住院患者中糖尿病眼部併發症比例高達34.3%,約1.1%的患者雙目失明。
香港化驗所指出,慢性病的發生是遺傳易感性與環境因素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例如,攜帶SLC4A5基因變異的人羣對鹽更為敏感,當鈉攝入過量時,血壓更容易升高;而HLA-DQ區域特定單倍型與自身免疫攻擊胰島β細胞相關,攜帶此類基因的人羣更容易成為Ⅰ型糖尿病的潛在患者。
基因檢測的目的在於精準篩查出人體內易患某種疾病的易感基因,依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量身定製健康報告。人們可以根據這份報告,通過改善飲食結構、補充營養素、調節情緒等方式,逐步降低患上某種疾病的可能性。
此外,慢性病病程漫長,患者往往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然而,同一種藥物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個體化差異。除了傳統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依從性等因素外,人類遺傳和基因多態性是導致臨牀藥物藥效和毒性個體化差異的主要原因。
通過基因檢測,醫生可以深入瞭解患者的基因多態性,根據病人對特定疾病的易感性以及對特定治療的應答程度進行分類對待。這使得預防或治療性的干預措施能夠精準作用於確定會受益的人羣,降低患者「試錯」成本,節省醫療開支,同時減少因用藥不當引起的毒副作用。
→ 與帕金森病(PD)相關基因:SLC45A3、PM20D1、PARK17、HLA-DRA、RAB7L1
SLC45A3:PARK16區域中包含的基因之一,最初發現與其與前列腺癌發病相關,因此其產物也稱為前列腺相關蛋白 6( PCANAP6)。據相關研究顯示,日本人羣中的PD患者與PARK16區域的部分SNPs密切相關。
PM20D1:GWAS研究和meta分析該基因變異與PD發病風險相關。
PARK17:定位於染色體4p16,其編碼的蛋白參與多種細胞生理過程,與PD存在緊密聯繫。
HLA-DRA: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鏈具有特定結構,有研究表明其多態性與遲髮型散發的PD顯著相關。
RAB7L1:編碼的蛋白質RAB7屬於RAS癌基因家族,其過度表達與延緩LRRK2基因突變引起的多巴胺神經元變性有關,且不同人羣散發性PD的發生與該基因多個位點的多態性有關。
→ 與高血壓相關基因:MTHFR、 FGF5、CYP17A1、STK39
MTHFR:同型半胱氨酸代謝的關鍵酶之一,MTHFR C677T突變會導致酶活性下降,使得體內Hcy代謝異常,濃度升高。研究表明,中國有2億高血壓患者,其中1.5億是伴隨Hcy濃度升高的H型高血壓。
FGF5:該基因編碼的蛋白參與多種生物過程,其上游相關位點與原發性高血壓顯著相關。
CYP17A1:在類固醇性激素合成途徑中起關鍵作用,其突變與多種疾病相關。
STK39:其產物編碼的蛋白質與離子共同轉用體相互作用,在調節鈉的重吸收過程中起關鍵作用。
→ 與心肌梗死相關基因:PCSK9、ap3d1-dot1l-sf3a2、PLCL2
PCSK9:該基因的功能獲得性突變可導致常染色體顯性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增加早發心血管疾病風險。
ap3d1-dot1l-sf3a2:位於染色體19p13.3上的心肌梗塞易感基因,在亞洲人羣中有顯著關聯性。
PLCL2:可能通過影響免疫系統,參與心肌梗死慢性炎症病變的病理過程。
→ 與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相關基因:APOE
APOE:該基因的載脂蛋白E的ε4對偶基因(APOEε4)是著名的阿茲海默氏症基因危險因子,約40% - 80%的阿茲海默病病患攜帶至少一個APOEε4對偶基因。研究顯示,ApoE4似乎通過促進大腦內類澱粉蛋白聚積和在神經元壓力下分解為有毒小碎片破壞細胞功能,這兩種途徑誘發阿茲海默症。
→ 與冠心病相關基因:C6orf10-BTNL2、PHACTR1、TCF21、c6orf105
C6orf10-BTNL2:與中國人羣冠心病易感位點密切相關。
PHACTR1:可以維持血管的完整性和功能,其變異可減少頸動脈破裂風險。
TCF21:在冠狀血管發育過程中起調節作用,相關位點可調控轉錄,影響冠心病風險相關生長因子和胚胎的信號通路。
c6orf105:在冠心病患者淋巴細胞中的表達量顯著降低,其內部SNP變異與冠心病顯著相關。
→ 其他慢性病相關基因,如
中風相關基因:CDKN2B-AS、MTAP、ADIPOQ
Ⅱ型糖尿病相關基因:KCNQ1、GRK5、RASGRP1
痛風相關基因:ABCG2、ALPK1
高甘油三脂血癥相關基因:APOA5、GCKR
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基因:DPP4、CCR6、CDK5RAP2
強直性脊柱炎相關基因:HAPLN1、EDIL3、ANO6,
這些基因都在各自對應的慢性病發生髮展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慢性病防控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而基因檢測為我們提供了更早的起跑線。通過了解自身的遺傳風險,每個人都能在飲食、運動、醫療檢查等方面做出更明智的選擇。正如諾貝爾獎得主利根川進所言:「除了傳染病,幾乎所有疾病都與基因有關。」在精準醫療的時代,讀懂基因,或許就是打開健康長壽之門的鑰匙。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 或 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