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一个比癌症还可怕的头号健康杀手

进入11月,天气逐渐寒冷,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变化无规律,容易增加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香港健康体检中心提醒,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提前识别脑血管疾病信号,可大幅降低疾病带来的致残、致死风险。那么,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据《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每年新发脑血管患者约270万,而现有脑血管患者则高达700多万。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总称,包括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脑血管破裂、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等引起的一系列脑部疾病。

香港健康体检中心表示,脑血管疾病的类型不同,症状表现也不同,主要表现为:

肢体瘫痪:突发一侧上下肢的无力、活动障碍,程度有轻有重,可分为不完全瘫痪,即力量减弱但尚可活动;完全瘫痪(全瘫),即病人卧床不起、不能自己活动。

口角歪斜:突发一侧口角歪斜、流涎等症状。

言语障碍:可以表现言语不清、言语不能、言语不流利、表达困难或不能正确理解他人言语等。

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表现为全头部劈裂样疼痛;脑出血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开始时疼痛位于病侧,当颅内压增高或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时,可出现全头痛。

呕吐:常见于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量脑出血患者可表现为喷射性呕吐;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则较少出现呕吐症状,通常在大面积脑梗塞合并颅内压增高时,可引起呕吐。

意识障碍:多见于脑出血患者,且有大量脑出血、脑干出血情况,其意识障碍症状往往比较严重;脑室出血病人可迅速出现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出现一过性或持续性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也多伴有意识障碍。

此外,部分脑血管病患者会伴有情绪异常、睡眠障碍、排尿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2.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引起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有很多,这包括:

疾病因素如大动脉粥样硬化、房颤及其他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肿瘤等,会引发脑血管病。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引发或增加脑血管病风险,如口服避孕药、激素等可能增加血液高凝风险,长期不合理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也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等。

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运动量少、不合理膳食等。

此外,年龄、性别和个人遗传体质等也是诱发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由此可见,要预防脑血管疾病发生,就需要从根源入手,比如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规律作息、控制体重、保持心情开朗,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避免和推迟“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出现。

已经有“三高”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则通过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同时定期到专科门诊就诊,利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部和颈部动脉血管定期体检

如果非常不幸,突发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症状,如口角歪斜、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者眩晕、呕吐等,别犹豫,立即送往医院治疗,以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提高治愈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