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幽門螺桿菌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危害?
當幽門螺桿菌進入到人體後,會透過胃腔表面粘液層,到達胃粘膜的表面,併產生氨和二氧化碳。氨能中和胃酸,降低胃酸對其的殺傷力,還能破壞胃粘膜的粘液層,使胃腔中的胃液反滲傷害胃黏膜。
幽門螺桿菌還能產生過氧化氫酶和過氧化物歧化酶,避免被人體的中性粒細胞吞噬。另外,幽門螺桿菌還能分泌一種毒素,使胃黏膜上皮細胞變成空泡,並激活人體的白細胞分泌蛋白溶解酶損傷胃黏膜(包括十二指腸黏膜),從而引起胃部(十二指腸)慢性炎症及胃部(十二指腸)潰瘍。
長期胃病不治,胃粘膜上皮形成慢性炎症,逐漸從淺表性胃炎發展為萎縮性胃炎。當黏膜上皮萎縮與增生並存,並在致癌物質如亞硝胺等硝基化合物的作用下,新生胃黏膜的上皮細胞會出現變化,引起「腸型化生」(簡稱為「腸化),並逐步進展到異型增生,最終引起癌變,形成胃癌。
事實上,早於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幽門螺桿菌列入「一類致癌物」。
2.我們的胃部是如何感染幽門螺桿菌?
香港時代醫療集團表示,幽門螺桿菌主要是通過幾種方式擴展疆域的:
方法一:口-口傳播
近年很多臨床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被發現存在於人類的唾液中,如果胃部感染幽門螺桿菌者,其口腔幽門螺桿菌陽性檢出率更高。
如果剛好家長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而他又很喜歡先將食物在嘴裏咀嚼後,再餵給孩子吃,那麼小朋友很容易就會中招了。
因此要避免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就要杜絕將食物嚼碎後餵給孩子的行為、避免與孩子使用同一套餐具。
方法二:糞-口傳播
這當然不是讓咱們直接去吃粑粑,主要是指在一些衛生標準不達標的環境,粑粑可以通過污染水源和食物的方式,進行一個「細菌傳播」的大動作。
這也是發展中國家發病率高於發達國家的原因。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如果一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離開洗手間後,動了不洗手的邪念,然後回到餐桌上用充滿愛意地手喂旁邊的人吃東西,那個被喂的人也會有機會感染幽門螺桿菌。
方法三:胃-口傳播
在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人群中,約58%患者可在其反流胃液中檢測出幽門螺桿菌,直接與胃液接觸,或增加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風險。
3.有什麼方法可以消除幽門螺桿菌?
既然知道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那麼我們可以從根源入手,養成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避免食用不潔凈的食物或飲用不潔凈的水、飯前便後要流動清水和洗手液清洗雙手、避免口對口餵食和與他人使用同一套餐具等,以減少
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風險。
最後香港時代醫療集團提醒,幽門螺桿菌感染只是引起胃癌的其中一個因素,因此
要真正遠離胃癌,還要做好以下措施:
1.避免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想要遠離胃癌,就要管好自己的嘴,拒絕腌制、重口味、霉變食物,盡量養成清淡飲食習慣。
記得按時吃飯,盡量避免暴飲暴食和不規律飲食,以免造成胃部節奏紊亂,引起胃部「抗議」。
2.戒煙戒酒
煙草中含有多種致癌物,可增加胃粘膜上皮細胞的異型增生及惡變率,還會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對胃粘膜的破壞,增加胃癌風險。
酒精則會直接損害胃粘膜,促進胃酸分泌,誘發胃炎、胃潰瘍等。此外,酒精還會與幽門螺桿菌狼狽為奸,進一步加重胃粘膜損傷。
煙酒雖然能讓人產生快感,但會給身體帶來永久且不可逆的傷害。因此果斷對煙酒說「No」,受益終身!
3.及時釋放不良情緒
消極情緒與壓力過大都會降低自身免疫力,進而增加胃癌風險。因此如果近期正被不良情緒困擾,不妨通過其他方式及時釋放不良情緒,避免集郁成病。
4.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有上腹不適或痛楚、胸口灼熱;食欲不振、體重下降;胃酸倒流、持續嘔吐;吞咽困難或痛楚;腸胃道出血,或懷疑因腸胃道出血引致的貧血;家族有胃癌歷史等人士,應定期進行
胃鏡檢查,以及早發現胃部病變情況,及早採取有效的治療方法,降低胃部惡化風險。另外,胃鏡檢查可快速測試幽門螺旋桿菌及殺菌,有助於感染者減低胃癌機會。
近年醫學界發現胃癌有5%~10%的遺傳傾向,因此有條件的朋友(尤其上述提及到的胃癌高危人群)盡量做一次
疾病基因檢測,了解自己患上胃癌的風險,採取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將疾病扼殺在搖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