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高個子父母也會生出矮個子孩子?
在醫學上,我們把一類不明原因導致的身材矮小統稱為特發性身材矮小(ISS),是兒童生長遲緩(矮小)中最常見的類型,約佔矮小兒童的60%~80%。
確診為特發性身材矮小的兒童,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兒童均值的2個標準差(-2SD)或處於第三百分位以下*,生長速率緩慢,但出生體重和身長均達正常範圍,生長激素(GH)激發峰值>10ng/ml,並在臨床上已排除生長激素缺乏(GHD)、其他內分泌、遺傳代謝性醫學、營養不良和各類慢性疾病等導致的生長遲緩。
* 身高低於第三百分位數或兩個標準差,意思是與正常同齡和同性別兒童比較身高屬於最低檔,即男孩預測成年身高低於1.6m,女孩預測成年身高低於1.5m。)
目前,國內外廣泛認為,特發性身材矮很可能是由多個基因作用導致的。
正常來說,人的身高是由很多個基因位點共同控制,不同位點對身高的影響程度也各不相同。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資料顯示,人類基因組測序已經發現至少700多種與身高相關的基因變異。
迄今為止,科學們發現對人類身高影響最大的是「致矮基因」,即2020年哈弗醫學院Soumya Raychaudhuri團隊在秘魯人種(世界上最矮人中)中發現的FBN1基因,其某些位點的基因突變(如E1297G),可能會讓身高拉低4.4cm。
當然,FBN1基因並非唯一一種可能拉低人類身高的突變基因,在2015年發現的GHR基因(4.2cm)、KCNQ1基因(-1.9cm)等基因也被發現有類似的作用。如果一個人的DNA序列上存在多「致矮基因」基因,在多重作用下他的身高所受的影響的也會大大增加。
換句話說,如果孩子身上攜帶的「致矮基因」越多,個子可能就會越大。
2.如何得知孩子攜帶哪些「致矮基因」?
天賦基因檢測是通過採集兒童口腔黏膜脫落細胞,採用PCR擴增技術把受檢者的DNA擴增至上億倍,透過精準的基因測序、基因芯片等基因分型技術,將與天賦潛能、身體發育風險和心智發展風險有關聯的基因位點進行基因分型(如記憶基因BDNF、爆發力基因ACTN3、致矮基因FBN1等),再將分型結果與天賦基因相關基因位點作比對,分析和評估孩子的特有屬性。
那麼,
天賦基因檢測准嗎?關於這一問題,我們首先了解天賦基因檢測的發展史。
人類對基因的研究已經有20年左右的歷史,最初基因檢測主要是應用於醫療領域上,如
疾病基因檢測、
地中海基因檢測、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等。天賦基因檢測屬於基因檢測的一個分支,自2015年以後興起,可以說天賦基因檢測是有着根正苗守的背景。
但是,相比起疾病基因的研究,關於天賦基因的研究會更加複雜.,就以身高為例,控制身高的基因有很多,它們之間沒有明確的顯隱性關係,但有有效基因和無效基因之分。身高形狀的表達,看個體基因型中控制身高的有效基因有多少,有效基因越多,身高表現就越高;反之,則為數量遺傳。可見,沒有任何一種基因是被稱為身高基因,自然就沒有「基因決定未來」一說。
但這不表示天賦基因檢測沒用,畢竟進行
天賦基因檢測目的並非「預測孩子未來是怎樣的人」,而是幫助父母了解孩子身體狀況的風險,為孩子制定科學的健康管理方式,通過合理的生活方式,讓孩子健康成長。另外,天賦基因檢測還可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天賦與潛力,因材施教,讓孩子盡情發揮所長,創造無限可能!
3.基因突變影響身高能否透過飲食運動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醫學上對特發性身材矮小的情況並無明確有效的治療方法,也沒有高質量科學證據表明注射生長激素對患有特發性身材矮小的孩子身高有顯著的積極影響。另外,除了遺傳因素外,營養、運動、睡眠等環境因素同樣會影響身高。
因此,為孩子提供優質的環境因素,包括:堅持均衡飲食、定期運動、充足睡眠、保持愉快心情,雖不能讓孩子「逆天改命」,但至少保證孩子的身高能盡量「正常發揮」。
● 營養補充原則:營養補充的重點在於營養均衡,而不是單一追求某種營養素以奢望達到促進身高的作用,因此日常盡量讓孩子從多樣化食物中攝入適量且充足的營養素,給孩子提供足夠的「養料」。
● 充足睡眠原則:保證孩子每天都有充足且優質的睡眠。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對孩子身高增長也有一定助益。
● 合理運動原則:合理強度的運動作為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幫助孩子擁有健康體魄、良好胃口、香甜睡眠,從而為身高發育提供基礎保障,避免環境因素拖後腿。但需注意,這裡並不局限於某種特定運動,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有某種特定運動能提升孩子原本升高;再者,如跳繩、打籃球等坊間傳言所謂的「促進長高的運動」,如果只為長高而超強度運動,反而容易造成膝關節等部位的運動損傷,那就更加得不償失。
任何「立竿見影的偏方」、「劍走偏鋒的捷徑」,都應該在嘗試之前放平心態,了解背後是否有科學依據支撐,否則不僅會被某些另有所圖的人割了韭菜,還有可能坑了自己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