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27.2025
這6種情況或是身體的「善意謊言」
1.宮頸糜爛
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也就是過去所説的宮頸糜爛,是婦科健康檢查中極為常見的症狀之一。女性宮頸口存在兩種黏膜組織,分別是靠近宮頸管內部的柱狀上皮(為較薄的單層細胞)和靠近宮頸管外部的鱗狀上皮(為較厚的多層細胞)。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原本應待在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會向外移位,覆蓋至宮頸口表面。這些外移的柱狀上皮本身很薄,能透出下方血管的紅色,看起來好似皮膚破損的糜爛面。
實際上,宮頸糜爛既不會引發疼痛,也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它與皮膚潰瘍的真性糜爛有着本質區別。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無需特殊治療。
2.宮頸囊腫
宮頸腺囊腫(俗稱宮頸納氏囊腫)同樣是常見的宮頸良性病變,主要表現為宮頸表面形成的小液囊。其形成原理類似於「水管堵塞」——當宮頸腺體的開口(腺管口)變窄或被堵塞時,原本應正常排出的黏液便會積存在腺體內,逐漸形成透明或淡黃色的小水泡樣結構。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些囊腫既不會引起明顯不適,也不會影響月經週期或生育功能,通常只需保持觀察,無需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
3.宮頸息肉
宮頸息肉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表現為子宮頸口長出的小肉團,這是由於宮頸部位長期存在炎症,導致局部組織異常增生所致。
一般來説,體積較小且生長緩慢的宮頸息肉通常不會引起明顯症狀,也無需立即進行手術治療。不過,醫生會建議定期進行檢查,並採取保守治療來控制症狀、縮小宮頸息肉。而對於體積較大且生長迅速的宮頸息肉,可能會引起陰道流血、疼痛、性交不適等不適症狀,此時手術治療通常是必要的,可直接去除宮頸息肉以緩解症狀。
4.盆腔積液
盆腔積液是常見的婦科症狀,主要表現為盆腔內出現異常液體。這些液體可能來源於身體其他部位,如發炎產生的滲出液、內臟出血或者腫瘤分泌物。當人體平躺時,這些液體會自然流到盆腔最低處,即子宮和直腸之間的凹陷區域。
香港健康體檢中心指出,盆腔積液並非獨立疾病,更像是身體發出的警示信號,可能提示存在婦科炎症、宮外孕、腫瘤等問題,當然也有少數情況屬於正常生理現象。醫生通常會結合其他檢查結果來判斷積液是否需要治療。
5.單純HPV感染
研究表明,80%的女性在一生中會感染HPV,但90%以上的感染會在2年內被免疫系統清除。單純HPV陽性就如同感冒病毒攜帶者,無需進行「抗病毒治療」,但需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以便及早發現宮頸情況並採取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方案。
6.生理性卵巢囊腫
卵巢囊腫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特徵是卵巢內部或表面長出像水泡一樣的囊狀包塊,裏面可能包裹着液體或固體物質。大部分情況下,這種囊腫屬於生理性的,如同身體臨時出現的小水泡,過段時間會自行消失,無需特別治療。但也有部分囊腫會持續增長,可能引起下腹墜脹、隱隱作痛,或者出現月經週期紊亂、經血量異常等情況。
Guess you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