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感到身體單側出現莫名的灼痛、刺痛,甚至如刀割般難以忍受?這可能不是普通的肌肉痠痛或神經痛,而是生蛇(學名:帶狀皰疹)發出的早期信號。
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羣每年新增帶狀皰疹病例約156萬,而更令人警惕的是,90%以上的成人體內都潛伏着引發這一疾病的病毒,甚至這種被稱為「最疼皮膚病」的疾病,正從老年人向年輕羣體悄然蔓延。
你是否曾感到身體單側出現莫名的灼痛、刺痛,甚至如刀割般難以忍受?這可能不是普通的肌肉痠痛或神經痛,而是生蛇(學名:帶狀皰疹)發出的早期信號。
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羣每年新增帶狀皰疹病例約156萬,而更令人警惕的是,90%以上的成人體內都潛伏着引發這一疾病的病毒,甚至這種被稱為「最疼皮膚病」的疾病,正從老年人向年輕羣體悄然蔓延。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生蛇的源頭其實可追溯至我們的童年時期。生蛇,學名叫帶狀皰疹,民間又稱纏腰龍、蛇盤瘡等,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引發的感染性皮膚病。兒童時期感染此病毒後,首次發病通常表現為水痘;在遭遇免疫系統的攻擊後,病毒並不會被完全清除,而是感覺神經纖維悄悄移動,最終隱匿於背根神經節中,進入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的「休眠期」。
當人體免疫系統功能減弱時,潛伏的病毒會伺機而動,重新激活並沿着神經纖維遷移至皮膚表面,引發典型的生蛇病變。這個過程不僅導致皮膚損傷,更嚴重的是引起神經發炎和壞死,從而產生劇烈疼痛。
時代醫療表示,50歲以上是生蛇的高發人羣,但近年由於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經常熬夜等問題,使得生蛇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青年人中也逐漸出現生蛇病例。
此外,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增加24%到41%。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是一般人羣的2.3到4倍。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主要感染負責人體痛覺的神經,從而引發劇烈的疼痛。絕大多數患者會將這種疼痛形容為刀割樣、火燒樣、針刺樣、穿心般的疼痛等。隨着疾病的好轉,多數患者的疼痛會逐漸小腿,但又不少患者因各種原因而最終出現頑固性帶狀皰疹後神經痛,臨牀上甚至有患者疼痛長達40年。
對此,時代醫療表示,要降低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發生,關鍵就是在發病後的72小時內採取科學的治療。這意味着,如果患者和醫生能夠儘早識別生蛇皰疹出現的信號,便能搶佔治療的先機。
一般來説,生蛇的前驅期典型症狀包括:
○ 特定模式的疼痛:表現為單側分佈的灼痛、刺痛或跳痛,最常見的分佈區域是胸腰段(胸背部、腰部),也可分佈在單側的頭面部。關鍵特點是「單側且不超過人體中線」。
○ 前驅感覺異常:患處可能出現瘙癢、麻木或過敏反應,輕輕觸碰就會引起不適。
○ 全身不適症狀: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低熱、乏力、頭痛等流感樣症狀。
目前,接種生蛇疫苗是一種較為成熟的預防方式,也被稱為一級預防。研究表明,50歲以上人羣接種生蛇疫苗後,帶狀皰疹發生率可降低90%以上,即使突破性感染髮生,症狀也通常較輕,後遺神經痛的風險顯著降低。
疫苗保護機制:通過增強病毒特異性細胞免疫應答,提高機體對潛伏病毒的抑制能力,防止病毒再激活和複製。
接種建議:
— 推薦50歲以上人羣接種
— 即使已有過帶狀皰疹發作史,仍可接種以防復發
— 慢性病患者和免疫缺陷人羣更應優先考慮
除了接種生蛇疫苗,我們還需要從提升免疫力入手。比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過度勞累、熬夜、着涼等不良習慣,同時學會調節情緒,避免大幅波動等來構成對生蛇的多重防線。
最後,預防生蛇,不僅僅是避免幾周的疼痛和不適,更重要的是預防了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後遺神經痛,從而避免讓潛藏的疼痛,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 或 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