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時節,不僅是過敏星人的「災難季」,更是流感病毒活躍期即將來臨的預警信號。提起流感,很多人常誤以為這不過是「重一點的感冒」,但實際上它所帶來的危害遠超於你的想象,甚至一場看似普通的「重感冒」,可能足以讓健康的成年人高燒不退,嚴重更會引發致命的併發症。
夏秋交替時節,不僅是過敏星人的「災難季」,更是流感病毒活躍期即將來臨的預警信號。提起流感,很多人常誤以為這不過是「重一點的感冒」,但實際上它所帶來的危害遠超於你的想象,甚至一場看似普通的「重感冒」,可能足以讓健康的成年人高燒不退,嚴重更會引發致命的併發症。
流感(學名為流行感冒),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症狀包括突發高燒、全身肌肉痠痛、乏力、頭痛,以及輕微咳嗽或鼻塞。
時代醫療表示,與我們日常所患的普通感冒截然不同,流感並非「加強版感冒」那麼簡單。據統計,全球每年因流感導致的重症病例數高達300萬至500萬,與呼吸道疾病相關的死亡人數在29萬至65萬之間。而在我國,每年流感發病人數約在8400萬至1.44億之間,平均每年有8.8萬人因流感相關呼吸系統疾病死亡。
以下是流感與普通感冒的區別:
總體來説,如果感覺像是「突然被車撞倒」一樣全身劇痛、高燒不退,那很可能是流感;如果只是「鼻子和喉嚨有些不舒服」,那更可能是普通感冒。
流感病毒具有極強的變異性,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可能與往年截然不同,因此流感疫苗的成分需要根據全球監測數據每年更新。這意味着,即使去年接種過疫苗,今年仍需重新接種。
更為關鍵的是,接種疫苗後,我們的免疫系統通常需要2至4周的時間來建立防護屏障,以產生足夠保護水平的抗體。而我國的流感高峯期一般出現在11月至次年3月,因此在9月至10月提前接種流感疫苗,就如同在洪水來臨前築好堤壩,而非等到水位上漲時才匆忙堆沙袋。
儘管流感疫苗對全人羣都有益,但以下高風險人羣尤其需要及時接種:
醫務人員:包括臨牀救治人員、公共衞生人員、衞生檢疫人員等。他們不僅自身感染風險高,還可能成為傳播鏈中的關鍵環節。
≥60歲的老年人:隨着年齡的增長,免疫系統功能逐漸下降,老年人更易發展為重症。
慢性病患者:罹患一種或多種慢性病(如心肺疾病、糖尿病等)的人羣,流感可能加重原有疾病,增加治療難度和風險。
聚集場所人羣:養老機構、長期護理機構、福利院等場所的脆弱人羣及員工,由於接觸密切,感染風險較高。
孕婦:孕期免疫系統發生變化,感染流感的風險增加。接種疫苗不僅能保護孕婦自身,還能為新生兒提供一定的保護。
嬰幼兒:6至59月齡的兒童是高風險人羣,而6月齡以下的嬰兒則通過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接種疫苗來間接保護。
重點場所人羣:托幼機構、中小學校、監管場所等人員密集區域的人羣,由於接觸頻繁,感染風險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流感疫苗不僅能降低感染風險,更是減少流感相關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可使流感相關重症風險降低50%以上,為脆弱人羣築起一道堅實的健康防線。
最後,接種疫苗是我們防禦體系的核心,但並非全部,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採取綜合預防措施,為自己和家人提供多層次的保護:
① 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
呼吸道禮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防止飛沫傳播。使用後的紙巾應立即丟棄,並洗手。
手部衞生:手是病毒傳播的主要媒介。接觸電梯按鈕、門把手等公共設施後,以及咳嗽、打噴嚏後,應及時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未清潔的手觸摸眼、鼻、口。
科學佩戴口罩:前往環境密閉、人員密集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醫院就診時,應科學佩戴口罩。這不僅能預防流感,還能減少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
②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強內在抵抗力:保持充足睡眠(成人每天7至9小時)、均衡營養(攝入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和適量體育鍛煉,是增強免疫系統的基礎。建議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
環境管理:保持家庭和工作場所環境清潔,定期開窗通風(每天2至3次,每次15至30分鐘),降低環境中病毒濃度。在流感高發季節,儘量避免前往人羣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
如有症狀及時應對:一旦出現流感樣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全身痠痛等),應及早就醫,居家休息,避免帶病上班上學,減少與他人接觸,防止疫情擴散。
最後,時代醫療再次提醒,由於流感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如果您或家人出現疑似流感的嚴重症狀(尤其是高風險族羣),請務必及時就醫,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切勿自行判斷而延誤病情。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 或 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