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过敏发作时该如何自救?过敏原测试是关键的预防工具

你是否曾经在吃完海鲜后突然全身起疹、呼吸困难?或者是被蚊虫叮咬后头晕目眩、血压骤降?……其实,这些都是急性过敏反应(Anaphylaxis)的典型表现。

据统计,全球约有5%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严重的过敏反应,而其中而其中许多案例的触发因素,可能连患者自己都未曾察觉。这时,「过敏原测试」就成为关键的预防工具。

那么,急性过敏发作时该如何自救?下面就让时代医疗为大家详细讲解下!

1.什么是急性过敏反应?

急性过敏反应,又称即发型过敏反应或Ⅰ型变态反应,是IgE抗体介导的全身性速发反应,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的几分钟至几小时内迅速发作,并引发多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窒息甚至死亡。

以下是急性过敏的常见临床表现:

1. 皮肤与黏膜症状:通常最早出现,可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广泛的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绀等,但约20%的患者可无皮肤/黏膜表现,而食物导致的急性过敏反应有80%的患者无皮肤表现。

2. 呼吸系统表现:可表现为鼻塞、打喷嚏或刺激性咳嗽、喉头有堵塞感、胸闷、气促、喉部呼吸音增强或减弱、肺部哮鸣音等,其中最凶险的是喉头水肿。

3. 循环系统表现: 可表现为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严重时血压下降、休克、心搏骤停等。

4. 消化系统表现: 可表现为口腔黏膜肿大和瘙痒、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鸣音活跃或消失、应激性溃疡等。

5. 神经系统表现 :  可表现为恐惧、烦躁不安、头晕、意识不清或意识完全丧失、抽搐或惊厥等。

6. 其他表现: 如尿频、肾绞痛、眼睛瘙痒、流泪、红眼、眼睑水肿等。

什么是急性过敏反应?

2.如何诊断急性过敏?关键在「过敏原测试」

如果你曾经历不明原因的急性过敏反应,为了你的健康着想,时代医疗建议利用过敏原测试(Allergen Testing)找出过敏源头,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以减少急性过敏发作的风险。

过敏原测试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皮肤点刺试验、斑贴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操作简便、结果快速,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手段;斑贴试验则适用于接触性过敏的检测;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通过血液检测,为那些无法进行皮肤试验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香港时代医疗的22PLUS全方位致敏原测试同时涵盖多项吸入性及食物型过敏原项目,只需少量血液样本,便可获得更全面的测试报告,包括测试者对每项常见过敏原的不耐受反应。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如何诊断急性过敏?关键在「过敏原测试」

3.急性过敏发作时该如何自救?

第一步:识别症状

一般来说,急性过敏反应的确诊应符合以下特征:

1. 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急性发作的皮肤/黏膜症状,并伴以下至少1种症状:①呼吸系统症状;②血压下降或伴终末器官功能不全。

2. 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以下症状2项以上:①皮肤/黏膜症状;②呼吸系统症状;③血压下降及其伴随症状;④持续消化系统症状。

3. 接触已知过敏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血压降低,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自基础值下降>30%。

第二步,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

一旦发现急性过敏反应的症状,首要任务是立即停止接触可能的过敏原。无论是食物、药物还是环境因素,都应迅速远离,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

第三步,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呼吸系统症状严重的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可以采取半卧位或坐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若出现喉头水肿等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确保呼吸畅通。

第四步,迅速就医,紧急治疗

急性过敏反应可能迅速恶化,因此,在采取初步急救措施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给予抗过敏药物、肾上腺素等紧急治疗,以稳定病情,防止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过敏反应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危机,而过敏原测试能帮助你提前锁定危险因子,避免意外发生。因此,如果你或家人属于过敏高风险族群,务必学会识别症状、掌握急救步骤,并随身携带救命药物。

急性过敏发作时该如何自救?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