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遇到生蛇之痛,別再選擇默默忍受

面對生蛇之痛,你是選擇默默忍受,還是接受治療?

眾所周知,疼痛是生蛇的典型癥狀。很多患者在遇到劇烈疼痛時,通常都會選擇默默忍受或自行服藥,因而錯過「黃金治療時間」。事實上,劇烈疼痛不僅在精神上令人痛不欲生,還可能導致人體所有系統功能崩潰,甚至誘發更長久的劇烈痛感。

那麼,生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生蛇是什麼病?辨識生蛇的各種「花招」

花招一:隱身術

生蛇,學名為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患者在初次感染病毒時可表現為水痘或隱匿性感染,痊癒後部分病毒會轉移並潛伏於脊髓後根神經節或顱神經節。

由於病毒是先從神經細胞開始發動攻擊,因此患者通常會先出現由內發出的神經痛,並將它誤認為其他疾病的特徵,比如出現胸背部疼痛,會優先考慮心血管疾病引起;腹部疼痛,第一反應是是膽結石、膽囊炎或闌尾炎。

隨着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從神經細胞往皮膚表面進攻,此時患者會開始出現不規則的紅斑→粟粒大小的丘疹→水皰,才有可能意識到是生蛇。

花招二:飛檐走壁

由於生蛇的皮膚癥狀多發生腰部,因此民間也稱它為「纏腰火龍」、「纏腰火龍」、「纏腰龍」、「蛇纏腰」等。事實上,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以沿着神經到達身體各個部位,如頭面部、胸背部、手臂、下肢等。

此外,坊間一直有「纏腰龍纏一圈,人會死亡」的說法,其實這是錯誤的。大部分生蛇的皮膚癥狀都是單側分佈的,只有在患者免疫力極度低下時,才會出現雙側皰疹。再者,以目前的文獻資料和臨床觀察來看,尚無因生蛇而致死的報告。雖然「生蛇」不會死人,但是拖着不治任由發展的話,遭罪的還是自己。

花招三:回馬槍

水痘和生蛇都是由同一種病毒引起,加上得了一次水痘或接種水痘疫苗後通常可終身免疫,這使得不少人也認為得過生蛇同樣可以終身免疫。

生蛇的最大危險因素是年齡,特別是超過50歲的人群。根據美國數據顯示,20%的生蛇發生在50-59歲,40%的發生在60歲以上,疾病複發率約為1%~6%(主要發生於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和慢性疾病患者)。

生蛇是什麼病?辨識生蛇的各種「花招」

2.生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香港疫苗注射中心表示,生蛇治療不及時,可能誘發後遺神經痛。數據顯示,10%~15%患者會出現生蛇後遺神經痛,60歲以上患者占這些病例的50%。大部分疼痛會隨時間逐漸改善且在數周到數月內消失,但有30%~50%患者的疼痛會持續1年以上,部分甚至長達10年或更久。

由於病毒鍾情於攻擊肋間神經(胸背、腹腰部)、頸神經、三叉神經(面部)和腰骶神經(腰腿部)支配區域,因此生蛇除了帶來劇烈的神經痛外,還可能會引發坐骨神經痛、肺炎、腦炎、失明、聽力喪失等多種嚴重併發症。

控制生蛇的關鍵在於早期的積極治療,尤其是生蛇出現皮膚癥狀後的72小時內進行抗病毒治療,可有效減少病毒對神經系統的傷害,降低生蛇後遺神經痛及其他併發症的發生。

不過,正如剛才所說,由於生蛇初期癥狀與其他疾病極為相似,導致很多患者錯過生蛇最佳治療時間,所以與其等到疾病來臨才去醫治,倒不如提前做好預防的準備。

香港疫苗接種中心提醒,50歲或以上人群、19歲或以上的免疫力低下人群,不論是否曾得過帶狀皰疹,最好接種兩劑SHINGRIX疫苗,不僅可以預防帶狀皰疹複發,還可以預防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發生。有關生蛇疫苗的接種須知,可瀏覽:https://cn.medtimes.com.hk/zostavax-vaccination

年齡是誘發生蛇的主要因素,因此50歲以上老年朋友應該通過採取一些措施來控制生蛇及其疼痛的發生,比如規律生活作息、定時鍛煉、提前接種疫苗等。此外,遇到疼痛別再默默忍受,儘快就醫才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自在。

生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