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发性肝癌临床登记调查(CLCS)的中期报告》指出,我国由乙肝引发的肝癌比例高达92.05%。这意味着,在我国10个肝癌患者中有9个是由乙肝引起的。
香港疫苗接种中心表示,肝炎疫苗的推广和普及,使得我国病毒性肝炎在控制上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但是大众对于“肝炎是不是一定会发展为肝癌”的问题仍认识不深,甚至部分患者更出于对该问题的误解而拒绝接受治疗。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损害肝脏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目前肝炎病毒主要分为甲、乙、丙、丁、戊5个分型,各类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多表现为身体倦怠、食欲减弱、厌恶油腻食物、肝功能出现异常,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
其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即患者食用或接触了被甲肝或戊肝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玩具等物品,病毒入口导致感染。
而乙、丙、丁型肝炎多为慢性感染,少数还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其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三种。
相信大家都听过“肝炎→肝硬化→肝癌”这闻风丧胆的三部曲,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得了肝炎,最终的宿命必定是走向肝癌。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香港疫苗接种中心表示,肝炎主要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其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都属于急性肝炎的范畴,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经过积极治疗后多数可治愈且预后良好。
乙肝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是导致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无法彻底治愈,但可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使肝病不再进展(或延缓进展)。而丁肝病毒一种有缺陷的单股负链RNA病毒,需要借助乙型肝炎病毒(HBV)为它提供外膜蛋白才能存在,因此丁肝患者会同时感染乙肝病毒。
丙型肝炎的急性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恶心等,也可没有任何症状或者仅仅感到乏力,但大约有55%~85%的感染者转为慢性肝炎。如果慢性丙肝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因此丙肝患者需要尽早接受治疗,在短时间内达到清除病毒的效果。
由此可见,从病毒性肝炎发展到肝癌,更多是因为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所导致的结果。
1. 肝炎病毒载量高的患者,应积极接受治疗
在拦截病毒性肝炎转变为肝癌的道路中,抗病毒治疗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虽然临床上仍然无法彻底治愈乙肝,但是已经能够通过药物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毒载量,从而减少病毒对肝细胞的损害,有效降低慢性乙肝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的概率。
2. 肝炎病毒携带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不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其他肝炎病毒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健康,包括不能暴饮暴食、尽量少喝酒或不喝酒、减少脂肪的摄入等,从而阻止或延缓病毒性肝炎的进展。
3. 定期复查,监测病毒载量和肝脏情况
除了积极进行治疗和改善生活习惯外,肝炎病毒携带者还应该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彩超检查、磁共振检查等),严密检测病毒载量和肝脏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
总体而言,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不要过度劳累;在饮食上要均衡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吃发性的食物;同时应该积极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定期定量服用药物,以阻止或延缓肝炎进展。
此外,肝脏不仅是我们人体非常强大的器官,也是有名的“哑巴器官”,即使受伤也绝不会向我们抱怨(疼痛),因而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因此正常人群同样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应遵医嘱接种肝炎疫苗或其他有效的防治方案,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风险。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 或 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