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痘疫苗
接種水痘疫苗後,注射部位可能會出現局部疼痛或水腫持續1~2天。
疫苗接種後1~2周內,可能出現一過性發熱反應。若為輕度發熱反應,一般持續1~2天後可自行緩解,無需特殊處理;若為中度發熱或發熱時間超過48小時,可讓孩子服用兒童專用退燒藥進行對症處理。
少數接種者可能會出現輕微皮疹,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必要時可對症治療。
② 百白破疫苗
接種百白破疫苗後,注射部位可能會出現疼痛、腫脹、觸痛和發紅持續1~2天左右。
少數接種者可能低熱、輕度嗜睡、焦躁、食欲不振等情況。
③ Hib疫苗
接種Hib疫苗後,接種者可能會出現輕度發熱,或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和腫塊/硬結,多在接種1~2天後逐步消退。
④ 甲肝疫苗
接種甲肝疫苗後,注射部位可能會出現疼痛或紅腫,一般會自行緩解。
⑤ 乙肝疫苗
接種乙肝疫苗後,接種者可能會出現輕度發熱,或注射部位疼痛。小於2個月的寶寶若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發熱,需到醫院診療。
⑥ 流感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的24小時內,接種者可能會出現輕度發熱,或注射部位疼痛、腫脹、觸痛。若出現上述未提及的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
⑦ 流腦疫苗
接種流腦疫苗後,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疼痛,部分接種者或出現輕度發熱、皮疹,一般可自行緩解。若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及時診治。
⑧ 麻腮風疫苗
接種麻腮風疫苗後的6~10天,部分接種者可能出現一過性發熱及皮疹,一般不超過2天可自行緩解
⑨ 13價肺炎疫苗
接種13價肺炎疫苗後,接種者可能會出現發熱、沒胃口、注射部位腫脹等,發生率低且為一過性反應,一般可在2天內自行恢復。
⑩ 麻疹疫苗
接種麻疹疫苗後,注射部位可出現疼痛和觸痛。接種後的1~2周內可能出現一過性發熱(多為輕度發熱);少數會在接種後的6~12天內可能出現一過性皮疹。上述癥狀一般超過2天可自行緩解,必要時可對症治療。
極少數接種者可能會在接種疫苗後出現過敏性皮疹、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紫癜等極罕見不良反應。
⑪ 口服輪狀疫苗
口服輪狀疫苗後,接種者可能會出現一過性輕度嘔吐、腹瀉,大多在2~3天內自動消失。部分接種者可能出現一過性發熱反應(多為輕度發熱)。
極少數接種者可能出現重度發熱反應、嘔吐和腹瀉癥狀加重(持續時間超過3天及腹瀉次數超過5次/天),以及過敏性皮疹、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紫癜等極罕見不良反應。
⑫ 二價脊灰減毒活疫苗(bOPV)(口服滴劑)
口服輪狀疫苗後,接種者可能會出現一過性腹瀉和發熱反應(多為輕度發熱),部分接種者可能出現煩躁和一過性嘔吐。
極少數接種者可能出現脊髓灰質炎疫苗相關病例(V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