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9.2025
疾病易感基因檢測需要多久做一次?
關於疾病易感基因檢測結果的有效期,存在一個看似茅盾卻十分關鍵的專業知識:
人類基因組在出生後基本保持穩定,除少數體細胞突變外,遺傳自父母的易感基因不會隨時間改變。這意味著如果檢測機構對某個基因位點的分析準確可靠,該結果確實具有終身參考價值。
然而,現時基因醫學領域正以驚人速度發展,每年都有大量新的疾病關聯基因被發現,並且對已知基因功能的理解也在不斷深化:
1. 新基因的發現,擴大檢測範圍
十年前乳腺癌遺傳風險評估可能只關注BRCA1/2等少數基因,而現在已知的乳腺癌易感基因已超過20個,包括PALB2、ATM、CHEK2等中高風險基因。在2025年一項針對525名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發現,在BRCA1/2陰性患者中,仍有相當比例攜帶其他易感基因突變,如CHEK2突變檢出率高達9例。
2. 對基因變異解讀的進步,改變風險評估
隨著人群基因資料庫的完善,一些原本被歸類為「意義不明」的變異(VUS)可能被重新判定為致病性或良性。北塞普勒斯的一項研究發現,BRCA1基因c.1444_1447delATAA變異在地中海人群中的頻率高達57%,明顯高於其他族群,凸顯了族群特異性資料對準確解讀的重要性。
3. 檢測技術的革新,提高了分析能力
從單基因檢測到多基因Panel,再到全外顯子組甚至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發展使我們能夠更全面、更經濟地評估疾病風險。中國抗癌協會建議,對於多癌種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考慮採用更全面的檢測技術如全基因組測序;而對明確單基因相關的癌症,靶向測序則更具成本效益。
綜上所述,對於核心高風險基因的檢測結果確實可以長期參考,但當出現以下情況時,考慮更新或補充基因檢測是明智之舉:
● 科學界對特定疾病遺傳機制的認識發生重大變化;
● 家族中出現新的遺傳性疾病案例;
● 檢測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 個人進入不同生命階段需要更全面的健康風險評估。
因此,理想的做法是每隔3-5年諮詢遺傳學專家,評估現有檢測結果是否仍能反映最新的科學認知,以及是否有必要進行補充檢測。
Guess you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