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07.2025
【寶寶照護】BB呼吸困難、燙傷點算好?嬰幼兒急救攻略處理3大緊急情況

寶寶是父母的心頭肉,但當遇上突發狀況,
新手爸媽瞬間手足無措,
錯誤的急救方式隨時造成更大傷害。
本文會介紹意外中毒及嬰兒猝死症常見緊急情況的處理步驟,
在關鍵時刻守護寶寶安全!
嬰幼兒急救指南——呼吸困難
由於寶寶出生後氣管及肺部發育尚未健全,引發呼吸窘迫症的風險比成人為高。寶寶每次呼氣與吸氣量都比較小,未能應付因肺部功能受創而產生的額外需求,容易導致呼吸困難,常因包括:感染,無論是細菌或病毒,均可導致小呼吸道或肺組織感染,誘發細支氣管炎、肺炎等,亦有機會感染喉部(上呼吸道的狹窄部份),導致嘶哮症。另外,氣管敏感也是常見原因,肺部內的支氣管對刺激物反應過度,開始收縮,誘發氣促或呼吸困難。
一般情況下,在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後,大多數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通常會自然消退。若出現下列症狀,應盡快帶寶寶到醫院急症室就醫,接受治療:
- 呼吸急促或呼吸不順,比平常更用力才能呼吸(肋間肌收縮以將空氣吸入)
- 呼吸暫停、模式變得不規則或開始發出咕嚕聲
- 吸氣時發出異常的喘鳴聲(即使不心煩意亂)
- 說話或飲食變得吃力
- 過於激動、呆滯、昏昏欲睡
- 呈現脫水狀況、眼睛凹陷、倦怠、超過 6 小時無小便
嬰幼兒急救指南——燒傷﹑燙傷
燒傷是被火燄或熾熱物品等燒傷而引起的乾熱。燙傷是被灼熱的液體燙傷,如滾水或水蒸氣。無論是燒傷還是燙傷,治理方法大致相同。根據燒傷或燙傷的嚴重程度,傷患處會出現發紅、脫皮、長水泡,也可能呈白色臘狀或焦黑等狀況。疼痛感覺不一定與燒傷或燙傷的嚴重程度有關,即使遭受非常嚴重的燒傷或燙傷亦未必感受得到任何痛楚。詳細步驟如下:
- 沖(Cool):立即用流動的冷水沖洗傷口10-20分鐘,以降低皮膚溫度,減輕疼痛和組織損傷
- 脫(Remove):充分浸濕後,小心地脫掉或剪掉衣物,避免拉扯到傷口,如果衣物與傷口黏在一起,不要強行移除,交由醫護人員處理
- 泡(Soak):如果情況允許,可以將傷口浸泡在冷水中,以進一步降低溫度,但如果寶寶感到寒冷或顫抖,應立即停止
- 蓋(Cover):用乾淨的紗布或敷料輕輕覆蓋傷口,保護傷口,避免感染
- 送(Send):如果燒燙傷面積較大、深度較深,或出現在特殊部位,應立即送醫
嬰幼兒急救指南——熱痙攣
熱痙攣,又稱熱性驚厥或熱性抽搐,是指兒童在發燒時發生的抽搐現象。 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6個月到5歲之間的兒童身上,尤其是1歲左右的嬰幼兒。 熱痙攣通常是良性的,不會對孩子的智力造成影響,但家長仍需多加注意,並在孩子發作時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詳細步驟如下:
- 保持冷靜: 明白此刻家長會擔心及慌張,但也需應保持冷靜,這有助於正確地處理孩子的情況
- 保護孩子: 將孩子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在抽搐時受到撞擊或跌倒
- 側臥: 將孩子側臥,有助於防止嘔吐物或口水堵塞呼吸道
- 不要強行塞入任何東西: 不要強行塞入任何東西到孩子嘴裡,以免造成窒息或牙齒受損
- 記錄時間: 記錄下抽搐的持續時間,這有助於醫生判斷病情
- 及時就醫: 如果抽搐持續超過5分鐘或孩子在抽搐後無法恢復意識,應立即就醫
新手爸媽學會照護寶寶的方法外,為寶寶揀選全面的疫苗方案以預防病菌也十分重要。無需擔心如何選擇BB疫苗,因為 Medtimes 兒童疫苗接種計劃 為寶寶們提供政府必打及額外保護的疫苗,既可加強保護,又可減少針數。
圖:Freepik
相關服務
![]() |
![]() |
![]() |
![]() |
Guess you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