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31.2024
乙型肝炎是什麼病?乙肝是如何傳播的?
乙型肝炎是由於感染乙型肝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根據病情發展速度可分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兩種。但由於現時急性乙肝在臨床上較為少見,所以老百姓常說的「乙肝」通常是指慢性乙型肝炎。
下面,香港健康體檢中心重點說說「慢性乙型肝炎」這個病。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持續感染超過6個月,肝臟發生不同程度嚴重壞死和(或)肝纖維化的慢性疾病。慢性乙肝患者早期癥狀較輕,可反覆出現乏力、頭暈、食慾減退等癥狀;隨着病情加重後,患者可能出現肝掌、蜘蛛痣、肝脾腫大等癥狀,嚴重到失代償期肝硬化或肝細胞癌時,還會出現相應的肝功嚴重損害的癥狀。
一般來說,乙型肝炎主要傳播途徑,包括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其中母嬰傳播是乙肝病毒的最主要傳播途徑,如果不進行干預和治療措施,乙肝病毒陽性母親生下先天感染乙肝病毒嬰兒的幾率約為60%-90%。
除此之外,一些特定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習慣,例如不潔性生活、共用注射器和針頭、密切接觸乙型肝炎病人血液和體液等,可能會增加乙肝病毒的感染風險。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病毒不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通過吸血昆蟲(蚊和臭蟲等)傳播的可能性也極小,所以所以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飯、擁抱、用同一個衛生間等行為,通常是不會被傳染的。如果雙方都有口腔出血或消化道破損,可以用分餐制或公筷來規避共餐時血液傳播的風險。
Guess you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