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組輪狀病毒|港錄得首宗料社區低度爆發 如何感染、病癥及治療

C組輪狀病毒|港錄得首宗料社區低度爆發 如何感染、病癥及治療

撰文:林遠航
出版:2025-06-02 

【C型輪狀病毒/瑪嘉烈醫院/急性腸胃炎】今年2月,瑪嘉烈醫院腫瘤科有3名醫生出現急性腸胃炎徵狀,其中1人離世。衞生防護中心日前完成調查,確認3名醫生的疾病沒有關聯。專家在離世醫生的不同組織樣本發現C組輪狀病毒,認為死者最初出現的急性腸胃炎是由C組輪狀病毒引起,而C組輪狀病毒與其死因的直接關係不清晰,不排除由其他因素引致。

今次是本港首次發現C組輪狀病毒,㯫衞生防護中心網頁,輪狀病毒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腸胃炎病毒,分為A組、B組和C組等不同類型。有海外研究報告指出C組輪狀病毒或會較多感染成人和年紀較大兒童,但症狀或較A組和B組輪狀病毒感染輕微。

今年2月,瑪嘉烈醫院腫瘤科有3名醫生出現急性腸胃炎徵狀,其中1人離世。專家在離世醫生的不同組織樣本發現C組輪狀病毒,認為死者最初出現的急性腸胃炎是由該病毒引起。

突離世瑪嘉烈醫生生前曾感染 伊利沙伯醫院2月有病人染疫

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日在香港電台節目表示,團隊在離世醫生的多個組織樣本經核酸檢測發現C組輪狀病毒,相信該名醫生最初是由該病毒引起急性腸胃炎,與早前懷疑的產志賀大腸桿菌無關,C組輪狀病毒與其死因的直接關係不清晰,不排除由其他因素引致。另外兩名醫生的糞便樣本未有檢測到該病毒。

袁國勇又提到,今年2月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一名29歲女病人亦有感染該病毒,與逝世醫生的病毒屬於同一基因型,相信社區有低程度病毒爆發。不過病毒基因排序不完全相同,相信兩人感染沒有關聯,因進食未煮熟食物所引致。㯫衞生防護中心網頁,輪狀病毒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腸胃炎病毒,分為A組、B組和C組等不同類型,感染C組輪狀病毒的症狀或較感染A組和B組輕微。

C組輪狀病毒屬腸胃炎病毒 透過口糞途徑或受污染食物和物件傳播
㯫衞生防護中心網頁,輪狀病毒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腸胃炎病毒,分為A組、B組和C組等不同類型,其感染較常見於天氣較涼的季節。以A組最為常見,佔全球超過90%的輪狀病毒感染,主要影響5歲以下幼兒;有科學研究顯示C組可能較多感染成人和年紀較大兒童,而症狀或會較A組和B組輕微。

該病毒主要透過口糞途徑傳播,亦可透過飲用或進食受污染的食水或食物,或接觸受污染的物件表面傳播。根據醫管局的統計,公立醫院在過往十年並無錄得輪狀病毒感染的死亡個案。感染者發燒、腹痛、嘔吐和水狀腹瀉 一般持續3至7日 要補充水份

感染C組輪狀病毒的主要病徵包括發燒、腹痛、嘔吐和水狀腹瀉,情況一般會持續三至七日。雖然現時沒有抗病毒藥物可治療輪狀病毒感染,但中心指健康人士患上輪狀病毒腸胃炎後一般會自行痊癒,但幼童偶然會出現嚴重脫水的情況,故此患者應確保飲用充足的水份以避免出現脫水。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呼籲市民,盡量避免進食生冷食物,如有腹瀉要補充足夠水分及電解質,若非非常嚴重應避免服用抗生素及非類固醇抗炎藥。

袁國勇:現階段對C組輪狀病毒較陌生 籲避免進食生冷食物
袁國勇則指,今次是香港首次發現C組輪狀病毒,加上文獻對其描述較少,現階段對該病毒較陌生。他呼籲市民盡量避免進食生冷食物,如有腹瀉要補充足夠水分及電解質,如果不是非常嚴重,應避免服用抗生素及非類固醇抗炎藥,以免損壞腸胃黏膜。

原文網址: C組輪狀病毒|港錄得首宗料社區低度爆發 如何感染、病癥及治療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44013?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