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過敏?這些過敏疾病,你中招了嗎?

02.21.2025

如何識別過敏?這些過敏疾病,你中招了嗎?

如何識別過敏?這些過敏疾病,你中招了嗎?

過敏性疾病是一類由於病人敏感性過高,在血液中產生對某種特殊過敏原過敏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抗體所引發的疾病。這類疾病具有顯著的遺傳傾向,臨牀上表現多樣,主要涉及皮膚、呼吸道、眼睛等多個系統。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及其症狀:

一、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過敏性疾病,主要由接觸過敏原如花粉、塵蟎等引起。患者常出現以下症狀:

鼻癢:鼻腔內部感到瘙癢不適。

打噴嚏:連續多次打噴嚏,尤其在接觸過敏原後迅速發作。

流鼻涕:鼻腔內分泌物增多,多為清水樣鼻涕。

鼻塞:鼻腔通氣不暢,影響呼吸。

長期過敏性鼻炎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導致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還可能併發鼻竇炎、中耳炎等疾病。

二、過敏性哮喘

過敏性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常見的過敏原有動物毛髮、黴菌等。發病時患者會有以下症狀:

喘息:呼吸急促,伴有哮鳴音。

氣急:感到氣短,呼吸困難。

胸悶:胸部感到壓迫感或不適感。

咳嗽:多為乾咳,尤其在夜間和清晨加重。

嚴重的哮喘發作可能危及生命,患者需要長期規範治療,避免接觸過敏原,同時要注意環境的清潔和空氣的流通,以減少哮喘發作的頻率。

三、過敏性紫癜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侵犯皮膚和其他器官細小動脈和毛細血管的過敏性血管炎,發病原因可能是病原體感染、某些藥物作用、過敏等致使體內形成IgA或IgG類循環免疫複合物,沉積於真皮上層毛細血管引起血管炎。其主要症狀包括:

皮膚症狀:皮膚表面出現小的出血點,呈紫紅色,壓之不退色。出血點常對稱分佈,多見於四肢及臀部。

關節症狀:關節腫脹、疼痛、壓痛及功能障礙等表現。多發生於膝、踝、肘、腕等大關節,關節腔可有滲液,但不留後遺症。臨牀可見於1/3~1/2的患者。

消化道症狀:約2/3患者可出現,以腹部絞痛多見。腹痛是由於血液滲入腸壁所致。可為陣發性絞痛或持續性鈍痛,劇烈腹痛者可誘發腸套疊、腸梗阻等。消化道出血者可見便血,偶為嘔血。

腎臟症狀:腎炎是本病最常見的併發症,發生率在1265%。一般於紫癜出現後18周內發生輕重不一的腎實質病變,也可出現於皮疹消退後或疾病靜止期。主要表現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偶見水腫、高血壓等。

四、過敏性皮炎

過敏性皮炎是皮膚對某些物質過敏而產生的炎症反應,例如接觸某些化學物質、金屬等都可能引發。患者皮膚會出現以下症狀:

紅斑:皮膚局部出現紅色斑塊。

丘疹:皮膚局部出現小顆粒狀突起。

水皰:皮膚局部出現小水泡,內含透明液體。

瘙癢:皮膚感到劇烈瘙癢,搔抓可能導致皮膚破損,增加感染的風險。

不同類型的過敏性皮炎病因和表現有所差異,如接觸性皮炎與接觸物直接相關,而特應性皮炎與遺傳、免疫等因素有關。

五、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人體對某些食物中的蛋白質產生的免疫反應,常見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雞蛋、海鮮等。過敏反應可在進食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發生,症狀包括:

皮膚症狀:皮膚瘙癢、紅斑等。

消化道症狀:嘔吐、腹瀉、腹痛等。

呼吸道症狀:如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等,嚴重時可能導致窒息。

全身症狀:如過敏性休克,表現為血壓降低、視物不清、暈厥、喪失意識等,甚至危及生命。

食物過敏患者需要嚴格避免食用致敏食物,仔細閲讀食品標籤,外出就餐時也要特別注意。

六、藥物過敏

藥物過敏是使用藥物後發生的過敏反應,不同藥物都可能引起過敏,如青黴素類抗生素等較為常見。輕者可能出現皮疹、瘙癢,重者可出現剝脱性皮炎、過敏性休克等嚴重症狀。在使用藥物前,醫生通常會詢問患者的過敏史,以降低藥物過敏的風險。如果發生藥物過敏,應立即停用可疑藥物,並進行相應的治療。

綜上所述,過敏性疾病種類繁多,症狀各異。瞭解這些疾病及其症狀有助於及時識別並採取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如有相關症狀出現,請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過敏史和可能的過敏原信息。

Share Health: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