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脂肪肝全球爆發、增年長女士肝病死亡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兩項研究,分別統合全球和本港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數據,發現全球各大洲的脂肪肝患者均大幅增加,而香港的數據則顯示70歲以上脂肪肝患者的肝病死亡率顯著上升,尤以女性更為明顯。

各大洲脂肪肝患者與日俱增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醫療統計學者葉卓風教授聯同美國、意大利、澳洲、阿根廷等地的學者統合全球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數據,顯示儘管全球各大洲的種族和人口結構、社會經濟發展有差異,但近二十餘年,脂肪肝的患病率均大幅增加。

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NHANES),1988-1994年的脂肪肝患病率為19%,到2017-2018年,則估計為57%,即使採用較寬鬆的計算法,也有38%。那非洲呢?從 1990 年到 2017 年,估計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的年增長率為 0.58%,穩步上揚。

而東亞地區也不能倖免,愈來愈多人患上脂肪肝。比如日本近三十年,估計脂肪肝患病率由22.2%上升至29.6%。香港的數字也差不多,曾在2008-2010年的一項篩查研究,推算有27.3%,即本港約四分一成年人患有脂肪肝。

資訊: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

糖尿三高增脂肪肝及肝纖維化風險

由於生活壓力大,加上港人缺乏運動及飲食不均衡,患脂肪肝的風險增加,嚴重更會引發肝炎和肝纖維化,甚至演變成肝癌。要預防患上肝臟疾病,定期檢查十分重要。

根據2012年的研究發現,本港的脂肪肝患者約佔成年人口的27%,而七成以上糖尿病患者都有脂肪肝問題。而在2019年,本港共有277宗死於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的登記死亡個案,其中男性的登記死亡人數較女性高。


忽視脂肪肝隨時致癌

常見的肝臟疾病有脂肪肝、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其中脂肪肝的成因可分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前者主要由酗酒引致,後者則與飲食不均衡、缺乏運動、糖尿病及三高等問題有關。當過量脂肪長期積聚在肝臟,會對肝臟造成負擔,影響肝功能之餘,更會引發炎症,若發炎情況持續,肝臟有機會形成肝纖維化。當肝臟逐漸纖維化,便會慢慢變硬,若在初期未能及時發現及根治而進入晚期或肝硬化階段,肝臟硬度便難以逆轉,令肝功能受損,嚴重更可能變成肝癌。


肝纖維化掃描減低風險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肝硬化患者初期的徵狀,包括食慾不振、噁心、體重下降、感覺疲倦及虛弱。這些病徵不易察覺,定期檢查可監察肝臟的健康情況。傳統的肝穿刺技術,需抽取活組織樣本進行診斷,過程具有創傷性,有一定風險。

隨住科技進步,現今已可利用無創技術肝纖維化掃描進行檢驗,檢測出肝臟軟硬度、脂肪含量及纖維化的程度。整個過程完全無創無痛,

女子作息飲食正常肝病毒量卻急升?懶人運動養肝靠一招

三餐飲食正常,休息正常都傷肝?有胃腸肝膽科醫生分享病例指,一位乙型肝炎女患者作息飲食正常,7年來乙肝病毒量持續下降,半年前卻反彈,險患急性肝炎。但做1種懶人運動半年後,病毒量大減,比以前更低,同時也減低了演變為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醫生指出,做這種運動時要留意4件事,護肝的同時亦可避免受傷。

 

飲食作息定時 肝病毒量不跌反升 

 

胃腸肝膽科錢政弘醫生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已追蹤該名乙型肝炎女患者的病情7年,每年乙肝病毒量持續下降。而且,她平時作息正常、三餐定時,也有注意營養均衡。

 

惟在半年前,對方乙肝病毒量不跌反升。錢醫生指,該名女患者雖沒即時生命危險,但這代表身體免疫力正在下降。若乙肝病毒量繼續增加,必得會引發急性肝炎,屆時則須要服用抗病毒藥。

 

為何乙肝病毒量會上升?錢政弘醫生指出,乙肝病毒量增加的原因,通常是熬夜或飲食不正常。不過,對方已很注意睡眠或飲食,惟因疫情緣故,少了外出,亦不知道在家裡做甚麼運動好,休息了好一陣子。

 

錢政弘醫生建議患者,考慮改變做運動的方式,半年後再抽血檢查。結果,在半年後覆診,病毒量不但下降,而且數值比以前更低。錢醫生接受傳媒訪問指,該名女患者半年內病毒量減少了30%

 

到底用了甚麼方法?原來,該患者在家慢跑,靠這種懶人運動改善肝臟健康。該患者表示:「這幾個月都在家裡『超慢跑』……在客廳原地跑,或是繞著客廳跑,我規定自己每天要跑半個小時,盡量做到!」

 

養肝懶人運動 運動時注意4大事項

 

錢政弘醫生指出,「超慢跑」已經流行了23年,算是溫和的運動。何謂「超慢跑」?醫生解釋如下:

 

「超慢跑」的定義

「超慢跑」是強度低、速度慢、步幅小的慢跑。

跑的時候心跳每分鐘110120下,比一般健步行80100下再快一點,屬於在家就可以做的懶人運動,也適合銀髮族。

 

「超慢跑」4大注意事項

錢醫生指出,「超慢跑」就像用「小碎步」在慢跑,跑的時候要留意4件事:

1.跑步時膝蓋保持微曲狀態,避免膝蓋受傷

2.前腳掌先著地,再腳後跟著地,避免跕腳跑

3.步伐要輕,腳落地的聲音要愈輕愈好

4.步伐小,速度快,每分鐘180

 

 

資料:https://www.bastillepost.com/hongkong/article/12648963-%E5%A5%B3%E5%AD%90%E4%BD%9C%E6%81%AF%E9%A3%B2%E9%A3%9F%E6%AD%A3%E5%B8%B8%E8%82%9D%E7%97%85%E6%AF%92%E9%87%8F%E5%8D%BB%E6%80%A5%E5%8D%87%EF%BC%9F-%E9%9D%A01%E6%87%B6%E4%BA%BA%E9%81%8B%E5%8B%95%E9%A4%8A

年輕女三餐飲食清淡仍患脂肪肝 揭常吃1類食物惹禍

有營養師分享病例指,一名年輕女工程師三餐飲食清淡,但最終竟患上脂肪肝、膽固醇過高。營養師後來詢問其全日的飲食餐單,結果發現她常進食1類食物,最終導致患上脂肪肝。


營養師李婉萍在節目《醫師好辣》中表示,該名女工程師每日早餐只吃牛角包配一杯黑咖啡,中午時因工作忙碌,因此經常在辦公室內吃多士當作午餐,到了晚餐時就吃清湯麵作為晚餐。後來女子求醫檢查時,竟被發現患有脂肪肝、膽固醇過高等問題。


營養師李婉萍表示,該名女工程師常吃的牛角包、多士、清湯麵等食物,都是由精製澱粉所製成的食物,而且不含維他命B群,無法代謝體內脂肪,而且其飲食習慣缺乏蛋白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因此導致患上脂肪肝。李婉萍後來建議她改變飲食習慣,降低飲食中的澱粉含量,多補充其他營養素,最終成功改善情況。


營養師李婉萍又指,進食澱粉類食物時要選擇含有維他命B群的食物,例如番薯、五穀雜糧等;另外,如果選擇吃麵包當作正餐時,也應該配搭豆漿或急凍雞胸肉等食物,保障營養均衡。




資料:

https://www.bastillepost.com/hongkong/article/12904089-%E5%B9%B4%E8%BC%95%E5%A5%B3%E4%B8%89%E9%A4%90%E9%A3%B2%E9%A3%9F%E6%B8%85%E6%B7%A1%E4%BB%8D%E6%82%A3%E8%84%82%E8%82%AA%E8%82%9D-%E9%81%AD%E6%8F%AD%E5%B8%B8%E5%90%831%E9%A1%9E%E9%A3%9F%E7%89%A9%E6%83%B9?current_cat=8

這時間點喝手搖飲最危險 營養師:加速肝包油

不少人習慣飯後喝一杯手搖飲,營養師蔡正亮表示,剛吃飽飯體內會分泌胰島素,這時喝人工果糖調製的手搖飲,其所產生的代謝物在胰島素的推波助瀾下會快速形成三酸甘油脂,最後導致肝包油,長期讓肝細胞浸潤在脂肪偏高的環境,恐導致肝硬化,因此飽餐後喝珍珠奶茶等手搖飲最危險,空腹時飲用相對較佳。

 

蔡正亮日前於個人社交平台指出,多數的手搖飲店使用的果糖是混合果糖及葡萄糖溶液,是一種人工果糖,也就是廉價的玉米澱粉製成,看似不易引起血糖上升,但添加一小匙就很甜,甜度可抵一大匙砂糖。

 

蔡正亮表示,這類果糖進入體內走超級捷徑,由小腸吸收後,再通過肝門靜脈,9成的果糖持有「優先票」,無須胰島素指揮官命令,全自動送往肝臟,產生大量的甘油及代謝物。剛吃飽飯體內會分泌胰島素,這時再喝含果糖的茶飲,在胰島素推波助瀾下,大量果糖的代謝產物將合成三酸甘油脂,即俗稱的血油。

 

蔡正亮說,形成的血油會儲存在肝臟細胞,逐漸形成肝包油,肝細胞長期浸潤在脂肪偏高的環境,會導致血管病變及扭曲,最後惡化成非酒精性的肝硬化,這樣過程可能需數年時間,但脂肪肝的脂肪最難減,特別是活動量少、攝取高熱量的族群,因此飯後喝含有果糖的手搖飲比空腹更危險。蔡正亮強調,並非買無糖的就沒事,因珍珠奶茶的珍珠也含有少量果糖,提醒空腹時喝相對較好。

 

 

資料: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621001742-260405?chdtv

受潮食物可隱藏最強致癌物!無色無味點防備?


現在正是夏日雨季,食物容易受潮發霉,有一種劇毒物質需要重點警惕,即黃麴毒素(aflatoxin,又稱黃曲霉毒素)。其無色無味,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元兇,小心它趁機滋生!

 

肝硬化肝癌元兇之一

 

黃麴毒素是目前為止最強的致癌物質,可令人體急性或慢性中毒,導致急性肝臟受損、肝硬化甚至肝癌。黃麴毒素較常見於發霉的花生、小米、穀物和其製品當中,動物也可通過食用受污染的飼料,令毒素積存體內,因此動物乳製品及肉類製品中也會發現黃麴霉毒素。如果在短時間內攝取較大量黃麴毒素,可導致急性中毒,患者會出現肚痛、嘔吐,同時肝酵素急劇上升等,顯示肝臟正在受損,嚴重甚至可以致命。不過,在目前嚴格的食物安全監察標準下,急性中毒個案已經少之又少。

 

如果持續誤服含有黃麴毒素的食物,即使劑量不大,也有可能出現慢性中毒,導致肝臟逐步受損。世衛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指出,黃麴毒素具有基因毒性(破壞基因),並將黃麴毒素B1B2G1G2M1列為第一類致癌物,當中以B1的致癌作用最強。如果本身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攝入黃麴毒素後的肝癌風險,較非乙肝感染者高出約30倍。

 

高溫殺不死 做好防潮措施

 

黃麴毒素無色無味,更是一種「煮不死」的致癌毒素;食物發霉容易察見,大眾應避免食用任何發霉食物,應整個丟棄。有些人誤以為,去除食物表面肉眼可見的黴菌後,食物可照常食用,其實菌絲可能已侵入食物深層,毒素甚至可能蔓延到整個食物,所以還是不吃為好。

 

夏天來到,大家記得做好防潮措施,包括把食物放入乾淨容器,存放於乾燥通風地方,降低食物受黴菌感染的風險,保障食用安全。

 

 

撰文: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寬耀

 

 

資料: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health/501295041/%E8%82%9D%E7%99%8C%E5%8F%97%E6%BD%AE%E9%A3%9F%E7%89%A9%E5%8F%AF%E9%9A%B1%E8%97%8F%E6%9C%80%E5%BC%B7%E8%87%B4%E7%99%8C%E7%89%A9%E7%84%A1%E8%89%B2%E7%84%A1%E5%91%B3%E9%BB%9E%E9%98%B2%E5%82%99
精緻澱粉是脂肪肝元兇?營養師揭2類飲食看似健康更可怕


脂肪肝是香港人、台灣人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若長期肝功能異常,會增加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


脂肪肝的形成,主要來自不健康的飲食,而一般民眾對「不健康飲食」常有迷思,認為只要吃得清淡、不油就好,但台灣營養師宋明樺在網路節目《明欣醫聊事》上指出,有2種看似健康的飲食習慣,也藏著脂肪肝的陷阱,且常被忽略。


脂肪肝真正兇手不是脂肪


大部分的人可能認為滷肉飯不健康的部分是肥肉,但其實飯更是元兇!宋明樺表示,脂肪肝雖然名稱中有「脂肪」,但對健康殺傷力最強的其實是「精緻澱粉」,包括白米飯、白麵條、麵包、蛋糕、台式飲品(裡面加的糖)等,因為糖分是所有食物裡面吸收最快的,吸收愈快,血糖上升之後,胰島素一分泌,這些糖分身體用不到就是儲存起來,也就是儲存成脂肪,進而形成脂肪肝。要改善脂肪肝,除了澱粉攝取要調整外,宋明樺指出,「水果」和「素食」也是一般人常忽略的飲食陷阱。


高糖分水果殺傷力不輸酒精


夏天到了,許多人會想吃點冰涼又甜的水果消暑,但有些水果甜度很高,有的纖維還不夠多,像是芒果、荔枝、西瓜等,也有人喜歡喝整杯的橙汁、芒果汁、西瓜汁,甚至還加糖,更是可怕,殺傷力不輸給酒精。


吃素3地雷恐釀脂肪肝


很多人覺得吃素應該相對健康,但其實吃素有3點與脂肪肝容易形成有關,第一就是「料理方式」,吃素的食材相對肉類、海鮮,香氣口感沒那麼重,所以在烹煮時,不論是自己煮或是外面素食店料理,有些口味會比較重、也會加比較多油去烹調,以滿足大家的口腹之慾。


第二就是「素料加工品」,塑料通常口味較重,本身含油量也高;此外,由於吃素者的食物來源相對有限,為了吃飽,若蔬菜又吃得不夠多,也可能變相導致攝取過多的澱粉。宋明樺提醒,其實飲食上藏有許多眉角,只要注意一下,就可以輕鬆遠離脂肪肝。




資料:https://www.hk01.com/%E5%81%A5%E5%BA%B7Easy/916898/%E8%84%82%E8%82%AA%E8%82%9D-%E7%B2%BE%E7%B7%BB%E6%BE%B1%E7%B2%89%E6%98%AF%E8%84%82%E8%82%AA%E8%82%9D%E5%85%83%E5%85%87-%E7%87%9F%E9%A4%8A%E5%B8%AB%E6%8F%AD2%E9%A1%9E%E9%A3%B2%E9%A3%9F%E7%9C%8B%E4%BC%BC%E5%81%A5%E5%BA%B7%E6%9B%B4%E5%8F%AF%E6%80%95


長期便秘嚴重脂肪肝 22歲男從小一飲食習慣惹禍 醫:30歲恐肝硬化


小心偏食會導致百病叢生!台灣醫生引述病例,一名準備當兵的22歲男子,因體檢結果不合格而被驗退。他求醫後發現患上嚴重脂肪肝,其母指,兒子自6歲起就有便秘問題,而這亦緣於一個偏食習慣有關。對此,醫生警告如不改變飲食習慣,他到30歲恐會有肝硬化;而且若不均衡飲食,長此下去更有患大腸癌的風險。後來男子作出改變後,成功在8周減掉10公斤(約22磅),肝功能更開始恢復正常。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蕭敦仁近日在健康節目《健康好生活》稱,一名22歲男生剛大學畢業,做體檢準備當兵,沒想到卻被驗退。原來他的肝功能數值達到210,遠遠超過40的正常值,馬上被媽媽帶往求醫。


蕭敦仁指,身高178cm高的男生體重90公斤(約198磅),已屬肥胖,經超聲波檢查後發現有嚴重脂肪肝。蕭醫生檢視男生的飲食習慣後,得悉對方從小偏食,不吃蔬菜,連湯中用來調味的蔥或蒜頭,都一定會把它們挑出來。


男生的媽媽透露,兒子自6歲起就有便秘問題,曾半夜起床坐在馬桶上哭,直到學習游泳才有改善,但依然不吃蔬菜。蕭敦仁警告男生必須改變飲食習慣,否則到30歲就會有肝硬化。經醫生勸籲下,男生把一些味道較淡的蔬菜剁成泥狀,持續吃了8星期後成功減掉10公斤,BMI29降至25,肝功能也慢慢恢復正常。


蕭醫生補充指,男生因長期便秘,令腸道中壞菌增多,從而引發「腸漏症」。一旦腸道吸收了毒素,首先會進入肝臟,「肝臟要解毒,結果毒素太多了解不完,肝臟就會發炎」,這樣就很容易造成脂肪肝的肝發炎。蕭醫生提醒,必須均衡飲食,否則患上腸漏症,長此下去有機會患上大腸癌。


早陣子,台灣外科專科醫生白映俞當地醫療資訊網站《照護線上》表示,不少患者都難以察覺自己患上脂肪肝,因為普遍脂肪肝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不過有部分脂肪肝患者有右上腹偶爾疼痛或容易疲憊的感覺,但這些症狀難以令人聯想患脂肪肝;相反當皮膚表面出現血管擴張、肚子有腹水、黃疸等症狀,可能已經是肝臟發炎。


本港腸胃及肝膽科專科醫生張世華早前接受《晴報》訪問,曾稱,若不想患上脂肪肝,首先要減少攝取可直接誘發脂肪肝的酒精類飲品,另外亦要養成良好飲食及生活作息。

假如不幸患上脂肪肝,應要及早進行治療,以控制病情。張醫生表示,近年有不少研究指出,嚴重的脂肪肝可導致嚴重肝臟後遺症,部分患者會出現發炎、肝炎反應,而慢性脂肪肝炎亦會引發肝臟細胞受損,導致肝臟纖維化、甚至肝硬化反應,從而令到肝功能下降;在某些嚴重個案中,這類肝臟纖維化、甚至肝硬化的病人,更可能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



資料: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571277/%E4%B8%8D%E8%89%AF%E9%A3%B2%E9%A3%9F-%E9%95%B7%E6%9C%9F%E4%BE%BF%E7%A7%98-%E5%9A%B4%E9%87%8D%E8%84%82%E8%82%AA%E8%82%9D-22%E6%AD%B2%E7%94%B7%E5%BE%9E%E5%B0%8F%E4%B8%80%E9%A3%B2%E9%A3%9F%E7%BF%92%E6%85%A3%E6%83%B9%E7%A6%8D-%E9%86%AB%E7%94%9F%E8%AD%A6%E5%91%8A-30%E6%AD%B2%E6%81%90%E8%82%9D%E7%A1%AC%E5%8C%96


睡前紅酒也不能喝!醫曝肝病癌變3步曲


每年的七月二十八日為「世界肝炎日」。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與護理部團隊二十二日舉辦衛教講座暨病友會,由洪睿勝醫師、翁銘彣醫師與營養師徐彰怡分享,包括肝炎的傳染途徑、肝病從慢性肝炎到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以及飲食控制重點等,希望與會民眾及病友可以更清楚肝病的治療與預防攻略。

根據世界肝炎聯盟統計,全球平均每十二個人就有一人罹患B型或C型肝炎,每三十秒就有一人死於肝炎相關疾病,而台灣平均每六人就有一人是肝炎患者,盛行率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儘管台灣自1984年起已全面實施嬰幼兒B型肝炎疫苗預防接種,一般成人仍有高達約15%的帶原率,國內目前約有200萬位B肝患者。


花蓮慈院肝膽腸胃科洪睿勝醫師指出,在台灣越來越多的C肝患者已被根治的情況下,B型肝炎仍然十分盛行,原因包括B型肝炎有一半是經由母子「垂直傳染」,難以預防,另一半則是經由「水平傳染」;水平傳染是指接觸到帶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而受到感染的方式,常見傳染途徑包括刺青、穿耳洞器械消毒不完全,或共用針頭、性交等。


翁銘彣醫師以「肝病三部曲」為題,向民眾說明從慢性肝病到肝硬化,最終至肝癌的發展過程。他指出,B肝、C肝雖為慢性肝病,不像猛爆性肝炎會使肝細胞在短時間全部壞死,卻會長期反覆發炎結疤,久了形成肝硬化,發生腹水、肝昏迷、胃部或食道靜脈瘤出血,嚴重時可能致病。翁醫師表示,B肝要控制好,才能降低致癌機率,患者應戒菸戒酒,避免傷肝藥物補品,低鹽飲食以控制腹水,且定期回診追蹤治療,接受抽血和腹部超音波檢查。


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飲食控制的重點,徐彰怡營養師分享肝病飲食原則以及併發症的飲食調整。她表示,吸收充足熱量並維持理想體重,對處於穩定期(恢復期)的肝病患者而言是相當重要,需攝取高生理價蛋白質,避免高油烹調或加工、發酵、醃漬類食品。徐彰怡強調,除了日常營養攝取,「戒酒」也是一大重點,對肝病患者而言,連睡前小酌紅酒都會造成身體負擔,必須徹底落實滴酒不沾。

 

衛生福利部於2019年提出「2025年清除C肝計畫」,肝膽腸胃科主任陳健麟於衛教講座開場表示,過去幾年在業內專家及學者多年的努力下,台灣的C型肝炎患者人數已顯著下降,期望花蓮慈院團隊能發揮偏鄉醫療的量能,透過公共衛生與社會網絡,找出尚未進入醫療體系治療的C肝病人並給予治療,加速達成目標。



資料: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30725/2546979.htm


脂肪肝成台灣新國病!研究曝「輕度也會罹癌」大增洗腎風險


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最新調查,台灣竟有超過半數國人罹患脂肪肝,儼然成為新國病。其中男性風險較高,每23位男性中就有1人有脂肪肝,也成為許多爸爸們的健康殺手,過去總認為脂肪肝嚴重才會威脅肝臟健康,但一項新研究指出,就算僅是輕度脂肪肝,也可能導致癌症與增加轉移的可能性,另一項新研究更點出「5年內恐罹腎病」,大幅增加洗腎風險。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723日號召全台北、中、南、東以及離島的金門、馬祖共24家醫療院所參與調查,完成4663人腹部超音波篩檢,結果發現高達53.7%的人患有脂肪肝。一般來說,男性脂肪肝比例是女性的2倍,推測應是愛吃肉、重口味飲食習慣所致,由於脂肪肝患者年齡逐漸降低,呼籲40歲後就要提高警覺。肝基會執行長、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粘曉菁表示,脂肪肝並非指肝臟外面包覆一層油脂,而是肝細胞塞滿小油滴,猶如脂肪泡泡,可能導致肝炎與肝硬化,造成肝臟傷害。

 

許多人認為中重度脂肪肝才具有威脅性,但洛杉磯Cedars-Sinai醫學中心最新研究顯示「輕度脂肪肝也可能罹癌」!研究團隊進行小鼠實驗發現,脂肪肝會讓癌細胞更適合在肝臟生存,尤其是大腸癌患者若有脂肪肝,癌細胞更可能會轉移至肝臟,推測原因是脂肪肝會影響免疫系統,此項研究結果發表於7月《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期刊。此外,粘曉菁也提醒,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有脂肪肝、糖尿病及三酸甘油脂都高的人,更容易導致肝癌。

 

另外,長庚醫療體系也在日前發表一項跨院區的長期研究,追蹤1628位脂肪肝患者,結果發現5年內平均有9.3%的機率從「腎功能正常」進展到「慢性腎病」,而這些慢性腎病患者5年內平均又有17.6%的機率從「慢性腎病」進展到「晚期腎病」,恐得洗腎度過餘生。前基隆長庚醫院外科部主任、現任大里仁愛醫院副院長黃挺碩表示,許多研究顯示,脂肪肝並不只是一種局限在肝臟的疾病,而是一種系統性的代謝性疾病。

 

黃挺碩說,脂肪肝會伴隨體內許多代謝異常,例如肥胖、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胰島素阻抗、全身性的發炎疾病等,所以脂肪肝不僅是肝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疾病,而這些代謝性疾病跟也是心肌梗塞、腦中風、慢性腎病很重要的危險因子,建議脂肪肝患者應生活規律、適度運動,避免高熱量與高膽固醇飲食,並注意體重控制。

 

粘曉菁表示,只要減重510公斤,就能有效逆轉脂肪肝,也呼籲40歲以上成人每年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脂肪肝。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提醒,減重後也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持續超音波追蹤檢查,避免病情在不留意時就出現惡化。

 

 

資料:https://wantrich.chinatimes.com/news/20230807900353-420501


吃蝦有助「逆轉脂肪肝」!醫曝「這營養素」可降低肝炎指數


你還在因為怕痛風不敢吃海鮮嗎?對此,葉秉威醫生表示,蝦子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健康的食材,因含有牛黃素,不僅對身體有不小的健康幫助,還有助於逆轉脂肪肝,另外,也可以多吃一些B群及十字花科食物補充營養素。

 

肝膽腸胃科醫生葉柄威在台灣節目《健康好生活》影片中分享,曾遇過一名60多歲男性患者,因本身比較肥胖,並且患有重度脂肪肝,肝炎指數非常高,因此會在每次患者回診追蹤時提醒他要減肥,但是該患者認為這樣的方法很慢又很累,平常又不能吃的開心。不料,就在有一天回診的時候,突然看見他肝指數好很多,一問之下才得知,因為之前聽別人說過吃牛磺酸好像可以改善肝指數,因此就買了一些牛磺酸的補給品,吃了兩三個月結果指數真的有降下來。

 

葉柄威表示,牛磺酸也許是可以改善肝炎的營養素,而根據一些研究也顯示,它甚至有機會逆轉脂肪肝,不過,想要逆轉脂肪肝,最好的方法還是乖乖減重最重要。

 

為此,醫生也整理了以下「4方法」有效逆轉脂肪肝:

 

減重
減重約7-10%的體重可以降低脂肪肝嚴重度,肝炎指數也可以改善。

 

運動
每星期應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飲食
控制總飲食量,細嚼慢嚥,並且減少精緻澱粉攝取、增加魚類減少肉類、減少醬料、適量攝取堅果。

 

不飲酒過量
過量飲酒會增加肝臟負擔,是生產脂肪肝的高風險因素。

 

 

資料:https://ctinews.com/news/items/ogxwbwvjaG


糖尿患者小心惹乙型肝炎 免變腎病肝硬化肝癌 小心3大高危症狀


慢性腎衰竭的成因眾多,但大多數個案也與糖尿病有關。另一方面,乙型肝炎亦可引致腎小球發炎。因此若然同時出現這兩個問題,又沒有加以控制,腎衰竭風險便會增加。

 

小心3大乙肝症狀 疲勞也高危

 

未惡化至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一般沒有症狀,大部分病者在出生時感染,身體無法自我清除乙肝病毒,病毒一直寄存於體內,並對肝臟造成慢性傷害。急性乙肝症狀相對明顯,可出現右上腹脹痛、疲勞和黃疸等。不少年老患者一直沒有接受身體檢查及未見乙肝症狀,很易忽略潛藏健康問題,往往直至衍生肝硬化、肝癌或腎病,有明顯症狀才知曉。若然乙肝患者於老年時出現糖尿病,更會加劇對腎臟的傷害。幸好,隨著身體檢查流行,愈來愈多人提早發現肝酵素升高,發現乙肝感染,可以及早治療。

 

慢性乙型肝炎一樣,腎病進展緩慢,僅得部分人出現早期腎病症狀,例如膜性腎小球發炎,可出現水腫和蛋白尿。但除非蛋白尿明顯增加,尿中有泡沫,患者才較易察覺不妥並求醫。不過,並非所有腎病患者都有蛋白尿,另有些病人會出現疲勞、食欲下降和身體痕癢等無指向性的症狀,患者可能疏忽了事,以致未能及早求醫。

 

糖尿患者一旦感染乙肝 須早求醫

 

乙型肝炎患者特別是年長或同時有糖尿病或高血糖的人士,應該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包括血液和小便檢查、計算腎絲球過濾率(eGFR)等。如果乙肝病毒患者確診糖尿病或腎病,在展開乙肝治療前,首先應審視以往治療乙型肝炎的藥物(如有),近期的肝、腎功能指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

 

舊一代乙型肝炎抗病毒藥物副作用較大,有可能影響腎功能、電解質數字和導致骨質流失。新型乙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有效性高,抗藥性低,對腎臟影響不大。如果患者本身腎功能不佳,可考慮直接使用新一代抗病毒藥物。若患者一直使用舊一代藥物,而又察覺到腎功能逐漸下降,便可能需要更換新一代抗病毒藥物。因此,長期使用乙肝抗病毒藥物的患者,隨年老可能出現糖尿病和腎病併發症時,需要與主診醫生商量制定新的治療方案。

 

乙型肝炎患者如無肝硬化等嚴重併發症,過去亦沒有明顯的健康問題,使用糖尿病藥物的選擇便更多。醫生可根據病人糖化血紅素(HbA1c)數值得悉患者過去三個月的血糖狀況,再根據病人的舊有病歷,制訂適合患者的糖尿病藥物或人工胰島素。

 

維持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有助控制血糖和血壓,減少對腎臟的傷害。乙型肝炎患者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包括驗血及驗尿等,向主診醫生了解腎功能的數值變化,以保護腎臟健康,及早選擇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撰文:腸胃肝臟科醫生 馮玨樑

 

 

資料:https://www.stheadline.com/health-edu/3263538/%E7%B3%96%E5%B0%BF%E6%82%A3%E8%80%85%E5%B0%8F%E5%BF%83%E6%83%B9%E4%B9%99%E5%9E%8B%E8%82%9D%E7%82%8E-%E5%85%8D%E8%AE%8A%E8%85%8E%E7%97%85%E8%82%9D%E7%A1%AC%E5%8C%96%E8%82%9D%E7%99%8C-%E5%B0%8F%E5%BF%833%E5%A4%A7%E9%AB%98%E5%8D%B1%E7%97%87%E7%8B%80


10歲女童竟有「酒鬼肝」…醫查不出病因 她撐11年嘆:隨時可能衰竭


10歲就罹患肝硬化!據《BBC》報導,現年21歲的英國女子梅根(Megan McGillin11年前被診斷出非常罕見、「醫師也查不出原因」的兒童肝硬化及疤痕組織,且由於她的病程已達到「酒鬼」的不可逆程度,肝臟很可能持續損傷,最終因衰竭停止運作。

 

這意味著梅根必須隨時注意健康狀態,也要放棄熱愛的運動,因為肝硬化也會導致門脈高壓並引發脾臟腫大。當初診斷的醫師也提醒,梅根必須在18歲時進行肝臟移植。然而,梅根既沒有放棄運動,還在幾年後從事高強度的划船,更沒有在18歲接受移植。

 

梅根表示,她先是在11歲被告知18歲時必須進行移植,16歲又被明確說明需要在21歲移植,「但我就是不斷努力維持健康,所以他們取消了所有時程表」。梅根指出,雖然身體受到限制,有時會覺得極度疲倦,但絕大多數時候都與正常人無異,不主動說出,旁人根本不知道她有肝硬化。

 

梅根也透露,當她告訴別人10歲就有肝硬化而不能喝酒時,旁人總會露出「你以前過著什麼生活」或「你10歲前就喝酒?」表情,但事實上,她從未品嘗過酒精滋味,且就算今天身體正常,也可能在明天急轉直下,必須接受移植,因此更要把握每一天。

 

伯明罕婦幼醫院兒科肝臟顧問古普特(Girish Gupte)指出,雖然近幾年因技術進步,越來越多人被檢測出肝病,但兒童肝病在發病率萬分之一的英國仍是十分罕見。他推測,環境及生活方式可能是造成兒童罹患肝病原因,不過大多數都可以控制,不太有進行移植的必要。

 

 

資料:https://www.ctwant.com/article/280097


上班族每天1杯手搖腹超一照「肝臟一片白」! 醫曝原因:「與4成分」脫離不了關係
中年男子依靠外食、手搖,外加長時間久坐,近期他到醫院健康檢查,抽血報告血脂檢驗呈現一片滿江紅,其中三酸甘油脂超標,腹部超音波肝臟一片白,已是中重度脂肪肝。

為他解說的醫師指出除了有脂肪肝問題之外,葉先生也已有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三高、心臟疾病、腦中風的機會都較一般人高,醫師隨即警告他一定要改善飲食問題。

脂肪肝為慢性肝病元兇 嚴重恐變成癌

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表示,過去聽到脂肪肝,大多數人對於認知都會認為沒關係啦!但如今發現脂肪肝已成為現今全世界慢性肝病的主要元兇,長期下來不僅會對肝臟造成傷害,也會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於肝癌;在2020年各國的肝膽科專家經過多次討論,正式提出以「代謝性脂肪肝病」取代原本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其病因與脂質、醣類代謝異常、肥胖有直接的關係。

高果糖玉米糖漿 僅能代謝成脂肪及尿酸

梁程超解釋,脂肪肝的形成與攝取糖、澱粉、酒精及過多熱量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特別是飲用果汁或含糖手搖飲料,特別是手搖飲料所添加的糖都是「高果糖玉米糖漿」,因為它含大量果糖,這些果糖只有肝臟能處理把它代謝成脂肪及尿酸;另外,過剩的熱量也不可輕忽,若沒有控制減少攝取,時間一久,肝臟細胞也會被養的油油亮亮,於是就形成了脂肪肝。

代謝症候群5危險因子 符合其中3項代表中鏢

根據近期衛福部公布,近5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至64歲接受服務的民眾中近3成2有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有5項危險因子, 5項中符合其中3項則代表有代謝症候群,包含:

1、腹部脂肪堆積(腰圍男性≧90cm、女性≧80cm)

2、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

3、好的高密度膽固醇(HDL-C)偏低(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4、三酸甘油脂(TG)偏高(≧150 mg/dl)

5、空腹血糖值偏高(血糖值≧100mg/dL)

罹病幾乎無不適症狀 日常這樣做為上策

梁程超也提醒,脂肪肝、血壓、血糖、血脂異常幾乎完全沒有不適症狀,唯有日常應保持三低一高飲食(低油、低糖、低鹽、高纖)健康飲食型態、培養運動習慣、避免菸酒,以及定期健康檢查,才能幫助自己遠離慢性病及癌症的健康威脅。


資料:
https://tw.news.yahoo.com/%E4%B8%8A%E7%8F%AD%E6%97%8F%E6%AF%8F%E5%A4%A91%E6%9D%AF%E6%89%8B%E6%90%96%E8%85%B9%E8%B6%85-%E7%85%A7-%E8%82%9D%E8%87%9F-%E7%89%87%E7%99%BD-%E9%86%AB%E6%9B%9D%E5%8E%9F%E5%9B%A0-013904999.html
脂肪肝|4旬男肝臟長期發炎患重度肝纖維化 靠8護肝方法找回健康

台灣1名40歲的科技新貴在員工健檢時發現中度脂肪肝,且有重度肝纖維化現象,經醫師細問才知,該名男子多年前便知道自己有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的問題,但因為身體無異狀,並未定期追蹤,未料肝臟長期發炎,導致肝纖維化也跟著上身。

台灣聯安診所超聲波室主任楊建華表示,肝臟是勤奮卻沉默的器官,因異狀發現病情時大多為時已晚,因此民眾千萬別忽視肝臟長期反覆發炎的狀況,除了可能造成肝細胞受損,形成纖維組織,更可能惡化成肝硬化或肝癌。

台灣肝纖維化病人常見2大病因 初期難查需檢測評估

肝纖維化是肝炎到肝硬化的過渡期,楊建華指出,病理上可分成F0至F4共5期,F0是正常肝臟,F1是輕微纖維化,F2是中度纖維化,F3是重度纖維化,F4則表示已經患有肝硬化了。在台灣,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是常見造成肝纖維化的病因,但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自體免疫性肝病,或者是藥物性肝炎,以及罕見的寄生蟲感染造成的肝炎其實也都可能是造成肝纖維化的原因。

楊建華提到,早期肝纖維化並不會有明顯症狀,即使有症狀也是非特異性的,例如乏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脹氣、便秘,或是肝臟部位(上腹或右上腹)有疼痛感等,與很多腸胃道疾病的常見症狀相通,因此很難只以症狀評估是否患有肝纖維化,只有透過客觀檢測,才能正確評估與診斷。

肝纖維化的檢測方法,可分侵入性與非侵入性2種,楊建華說明,侵入性檢查正是指肝切片,但因不少人擔心出血風險或疼痛,接受度不高。非侵入性檢測方法則可分成腹部超聲波檢查、肝纖維化指數FIB-4、肝纖維化掃描(Transient elastography , TE)、肝纖維化及脂肪肝量化分析4種:

▸1. 腹部超聲波檢查:可觀察到肝臟的表面及內部的質地,進而判斷出肝臟是否有纖維化、肝硬化的可能,但也因易隨醫師主觀看法而會產生判斷差異性。

▸2. 肝纖維化指數FIB-4:透過抽血得出肝功能(GOT、GPT)、血小板,以及年齡,以此計算出肝纖維化程度,準確率約7至8成,但計算結果會受到肝臟急性發炎導致的肝功能異常影響。

▸3. 肝纖維化掃描(Transient elastography , TE):利用特製的超聲波探頭釋放出輕微的衝擊波,來測量肝臟的硬度,但不會有超聲波影像,且過於肥胖、腹水、肝腫瘤及肋間隙過小者不易測量,準確率約9成。

▸4. 肝纖維化及脂肪肝量化分析:使用高頻超聲波(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 ARFI)或剪力波(shear wave elastography)加以診斷,兼具肝纖維掃描優點的同時,較能避開腹水、腫瘤、血管影響,且能對應病理分類的F0-F4,藉由它的壓力換算出肝臟纖維化的程度,準確率約9成。

醫師教你8大護肝方法 患者嚴格執行找回健康

關於這名科技新貴的治療,楊建華透露,由於患者擔心治療影響日後工作狀況,也害怕身體健康惡化,因此先鼓勵他積極面對,並建議接受飲食控制、運動、減重以及抗病毒藥物治療。而這名個案也很配合,不只運動做到531 (每周運動5天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心跳110以上),更嚴格執行飲食控制、不喝酒, 經過3年的治療與追蹤,不只體重回到正常值,且脂肪肝狀況改善不少,肝纖維化的程度更由重度變為輕度,終於換來健康人生。

▸1. 定期體檢與追蹤:建議每年定期追蹤肝臟狀況,若檢測異常,輕度肝纖維化者建議半年至1年追蹤1次,中、重度纖維化者則建議3個月至6個月追蹤1次。

▸2. 避免不當用藥:針對少數有傷肝疑慮的藥物,使用時應根據醫囑正確用藥,並定期檢測肝臟功能。

▸3. 規律運動:有氧運動能有效減少內臟脂肪,避免脂肪肝上身。

▸4. 控制體重:根據文獻證實,減重可改善肝發炎、肝纖維化。

▸5. 避免長期飲酒:其實最好別喝酒,因為酒精經過肝臟代謝後,會加重肝臟負擔。

▸6. 控制飲食:避免高油脂、高糖、高膽固醇飲食,盡量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且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

▸7. 避免熬夜、充足睡眠:熬夜會影響晝夜節律,可能會連帶影響肝功能運作與身體免疫力。

▸8. 護肝保健食品:針對非酒精性肝炎者,也許有些保健食品能夠增加肝臟抗氧化、抗發炎能力,如含有朝鮮薊、桃仁、柴胡湯、丹參等成分的保健食品。但建議選擇前最好諮詢醫師、營養師建議!

最後,楊建華提醒民眾,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定期檢查肝臟狀況是保肝的不二法門,一旦發現有肝纖維化、肝硬化或肝癌的情況,也不要放棄,反而要更積極與醫護人員配合,找出最適當治療方式,才能讓肝臟長長久久,不讓人生由彩色變黑白。

原文網址: 脂肪肝|4旬男肝臟長期發炎患重度肝纖維化 靠8護肝方法找回健康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2502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糖尿患者小心惹乙型肝炎 免變腎病肝硬化肝癌 小心3大高危症狀
糖尿患者小心惹乙型肝炎 免變腎病肝硬化肝癌 小心3大高危症狀

慢性腎衰竭的成因眾多,但大多數個案也與糖尿病有關。另一方面,乙型肝炎亦可引致腎小球發炎。因此若然同時出現這兩個問題,又沒有加以控制,腎衰竭風險便會增加。

乙型肝炎|小心3大乙肝症狀 疲勞也高危!
未惡化至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一般沒有症狀,大部分病者在出生時感染,身體無法自我清除乙肝病毒,病毒一直寄存於體內,並對肝臟造成慢性傷害。急性乙肝症狀相對明顯,可出現右上腹脹痛、疲勞和黃疸等。不少年老患者一直沒有接受身體檢查及未見乙肝症狀,很易忽略潛藏健康問題,往往直至衍生肝硬化、肝癌或腎病,有明顯症狀才知曉。若然乙肝患者於老年時出現糖尿病,更會加劇對腎臟的傷害。幸好,隨著身體檢查流行,愈來愈多人提早發現肝酵素升高,發現乙肝感染,可以及早治療。

慢性乙型肝炎一樣,腎病進展緩慢,僅得部分人出現早期腎病症狀,例如膜性腎小球發炎,可出現水腫和蛋白尿。但除非蛋白尿明顯增加,尿中有泡沫,患者才較易察覺不妥並求醫。不過,並非所有腎病患者都有蛋白尿,另有些病人會出現疲勞、食欲下降和身體痕癢等無指向性的症狀,患者可能疏忽了事,以致未能及早求醫。

乙型肝炎|糖尿患者一旦感染乙肝 須早求醫
乙型肝炎患者特別是年長或同時有糖尿病或高血糖的人士,應該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包括血液和小便檢查、計算腎絲球過濾率(eGFR)等。如果乙肝病毒患者確診糖尿病或腎病,在展開乙肝治療前,首先應審視以往治療乙型肝炎的藥物(如有),近期的肝、腎功能指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

舊一代乙型肝炎抗病毒藥物副作用較大,有可能影響腎功能、電解質數字和導致骨質流失。新型乙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有效性高,抗藥性低,對腎臟影響不大。如果患者本身腎功能不佳,可考慮直接使用新一代抗病毒藥物。若患者一直使用舊一代藥物,而又察覺到腎功能逐漸下降,便可能需要更換新一代抗病毒藥物。因此,長期使用乙肝抗病毒藥物的患者,隨年老可能出現糖尿病和腎病併發症時,需要與主診醫生商量制定新的治療方案。

乙型肝炎患者如無肝硬化等嚴重併發症,過去亦沒有明顯的健康問題,使用糖尿病藥物的選擇便更多。醫生可根據病人糖化血紅素(HbA1c)數值得悉患者過去三個月的血糖狀況,再根據病人的舊有病歷,制訂適合患者的糖尿病藥物或人工胰島素。

維持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有助控制血糖和血壓,減少對腎臟的傷害。乙型肝炎患者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包括驗血及驗尿等,向主診醫生了解腎功能的數值變化,以保護腎臟健康,及早選擇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撰文:腸胃肝臟科醫生 馮玨樑

資料:
https://www.singtao.ca/6350985/2023-08-23/news-%E7%B3%96%E5%B0%BF%E6%82%A3%E8%80%85%E5%B0%8F%E5%BF%83%E6%83%B9%E4%B9%99%E5%9E%8B%E8%82%9D%E7%82%8E+%E5%85%8D%E8%AE%8A%E8%85%8E%E7%97%85%E8%82%9D%E7%A1%AC%E5%8C%96%E8%82%9D%E7%99%8C+%E5%B0%8F%E5%BF%833%E5%A4%A7%E9%AB%98%E5%8D%B1%E7%97%87%E7%8B%80/?variant=zh-hk

肝炎肝癌——無聲殺手如何應付?
肝炎肝癌——無聲殺手如何應付?

撰文:01論壇出版:2023-12-22 10:30

在瑪麗醫院的肝臟移植中心內,當中七成病人都患有肝癌,其他則是肝硬化或是由肝炎引致的嚴重肝衰竭。晚期肝病病人通常有一些明顯的病徵,包括面部發黃和腹脹,有些亦因為肝硬化或肝癌引發食道或胃靜脈瘤破裂而出血。對這群病人而言,過一天正常生活都是奢望。

來稿作者:「肝臟疾病關注組」黃龍輝、陳偉傑

本港約八成肝癌病人同時是乙型肝炎患者,然而大部分患者確診肝硬化或肝癌前根本不知自己患有乙型肝炎,因此從來沒有求醫。其實現時已有藥物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病變,如果及早發現,乙肝患者可以使用藥物減低該病演變為肝硬化或肝癌的機會,免受痛苦的慢性肝病折磨。普及篩查 盡早抽查出乙肝個案

陳先生有一天突然在街上昏倒,被送往醫院期間一直昏迷。原來他一直患有乙肝而沒有任何徵兆,到昏迷時肝臟已經衰竭,幸得女兒捐出活肝並成功進行移植手術。陳先生康復後,於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積極投入義工服務,希望以過來人身份提醒更多人關注肝臟健康。

月前有組織為124名35至78歲市民進行乙型肝炎及肝癌篩查,成功找出10名乙型肝炎呈陽性及高風險人士,比例與政府公布的數據吻合,即全港約有7 - 8%人為乙肝帶菌者。根據香港大學2019的研究結果,香港乙型肝炎未確診率高達48%,而約八成肝癌患者也是乙肝病人,相比亞洲其他同樣先進的地方,統計數字反映香港的情況較為嚴峻。因此,盡早識別乙肝患者,以「早發早治」為方針展開治療以防止後期病變,對減少肝硬化和肝癌個案有非常直接的幫助。

關注組建議:礙於肝病一般不容易被察覺,很多肝硬化或肝癌的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政府已為1986年或以後出生的初生嬰兒提供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及補種,因此,政府應向1986年前在港出生的市民,以及1986年後來港居住的人士提供乙型肝炎檢查以抽出乙型肝炎患者或高危人士,盡早安排藥物治療,控制其乙型肝炎出現病變,或進一步跟進缺乏乙型肝炎抗體的人士。肝硬化及肝癌病人應定期接受腸胃鏡檢查

慢性肝病患者同時面對另一個問題,肝硬化及肝癌容易令血管及動靜脈畸形,加上肝硬化患者常出現門靜脈高壓症,以及肝臟凝血功能受損,這些均會增加消化系統出血的風險。為減低     出血併發症風險     ,患者須定期進行腸胃鏡檢查以確定沒有消化道出血或肝癌患者常見的食道靜脈曲張,同時降低因藥物副作用引致的     出血風險。但目前公營醫療體系的腸胃鏡檢查(食道、胃及十二指腸消化道檢查)的輪候期非常長,不少肝硬化及肝癌病人未能獲安排定期檢查,影響患者的藥物治療,令病情更難於管理。

關注組建議:肝硬化及肝癌會增加消化系統出血的風險,兩種疾病的患者定期接受腸胃鏡檢查對監控病情非常重要。若有關當局增加腸胃鏡檢查的服務容量,或向私營醫療機構購買腸胃鏡服務名額,縮短整體輪候時間,確保肝硬化及肝癌病人能夠定期接受腸胃鏡檢查,盡早發現及治療消化系統出血的問題,可以減少出現併發症並作出適切的治療。優化肝癌篩查技術 儘早發現肝癌患者

根據醫學研究,若病患能在早期發現肝癌,整體存活率可達5年以上。在日本和台灣,超過六成和四成肝癌個案均在初期發現,這對於病情管理和藥物治療效果有正面作用。然而,香港現時約七成肝癌患者首次診斷時已為肝癌晚期或末期。

現時本港主要依靠超聲波(US)和甲胎蛋白生物標記(AFP)檢測高風險人士(包括乙肝、丙肝及肝硬化患者)的肝臟情況,但面對資源緊拙的問題,醫管局提供超聲波檢查的服務量不足,而兩項檢測方法亦有其自身的局限。再者,雖然香港與日本和台灣都會為高風險人士提供定期篩查,但在執行上,香港多數以每12個月為一個檢測週期,遠較日本和台灣的6個月長。

有些乙肝患者因為只接受AFP檢測,而未能發現原來已經患上肝癌。到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其實在篩查技術方面,中國、日本、台灣已加入甲胎蛋白異質體生物標記檢測(AFP-L3)及異常凝血酶原生物標記檢測(PIVKA-II),程度明顯較為深入,準確性亦能進一步提升。同路人同盟及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於今年6月為 94 名高風險人士進行AFP 和 PIVKA-II檢測,發現當中 4 名參加者很大機會已患上肝硬化或肝癌,需要作進一步醫學跟進。

關注組建議:如果採用 AFP混合PIVKA-II,為患有乙肝或肝硬化等高風險人士定期檢測,將有效填補現時因超聲波檢查量不足的缺口。有研究指出,如果能夠在AFP 和US兩種檢測的基礎上加入PIVKA-II,並定期為高風險人士提供檢測,將可令本港成功找出肝癌患者的比率由大幅提升,令肝癌患者病情更早及更容易受控制。

近年出現更多對肝癌具良好治療效果的方案,肝癌患者的存活率相較以前高。但面對日益增加的癌症個案,公營醫療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若要紓緩負擔,就必須從源頭着手,例如進行普及乙肝篩查,以及為肝硬化與肝癌患者定期進行腸胃鏡檢查以評估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接受治療。

如果政府能夠增撥資源進行普及篩查,同時在上游(乙型肝炎)及中游階段(肝硬化)提升確診率,就可以及早堵截慢性肝病患者演變為肝癌病人。雖然普及篩查將衍生醫療開支,但相對治療肝癌的醫療開支,篩查更有效減省長遠的公共醫療支出,做到病人與政府雙雙「戰勝」肝癌。

原文網址: 匯思醫創|肝炎肝癌——無聲殺手如何應付?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74028?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肝酵素過高怎麼辦?營養師拆解原因/特徵症狀及戒口食物 女性健康
肝酵素過高怎麼辦?營養師拆解原因/特徵症狀及戒口食物 女性健康 
Tracy Ku 
Jan 15 2024

肝酵素過高怎麼辦?肝酵素是什麼?有什麼特徵症狀?常常聽說肝臟對於人體健康十分重要,但是很多人都會忽略了它的健康,因為肝臟是個沈默的器官,不到嚴重情況,一般都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這次有德善健康管理的營養師來為大家解說肝酵素的一系列問題,大家要小心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呀! 

肝酵素高等於肝臟發炎及受損?營養師拆解肝酵素成因 

肝酵素是什麼? 
肝臟負責過濾及處理流入的血液,而肝酵素是肝臟細胞裏的酵素,又稱肝臟酶,主要分谷丙轉氨酶(ALT 或 SGPT)及谷草轉氨酶 (AST 或SGOT)兩種。人體內幾乎所有細胞活動,如新陳代謝、消化、修復組織等均需要酵素。肝酵素能幫助分解蛋白質、代謝藥物和有害物質等。肝酵素正常被儲存於肝細胞內,當肝臟發炎或受損時,肝酵素會釋放到血液中,使血液裏的肝酵素濃度升高。因此,肝酵素水平也是肝臟的健康指標。 

肝酵素升高=肝臟健康差?
進行抽血檢驗時,正常在血液裏只會量度到少量肝酵素。然而,一旦肝臟受損或發炎,平日藏於肝臟細胞內的肝酵素,會經過受損的位置,釋放至血液裏,受損情況愈嚴重,所釋放至血液的肝酵素便會愈多。因此,量度血液裏的肝酵素濃度,便可估計肝臟的受損程度。如果 ALT 和 AST 同時升高,則代表肝臟正在發炎及受損。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進行了兩項研究,分別檢查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 e 抗原陰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評估他們肝臟的纖維化程度。研究結果顯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ALT水平就算正常,患上肝纖維化的風險依然比一般人高兩成多;至於慢性乙肝患者,就算ALT在正常值的 0.5 – 1倍範圍之內,患上嚴重肝纖維化的風險,仍比一般人高三成。

換句話說,肝酵素即使回復「正常」,亦並非代表肝臟康復。血液裡的肝酵素濃度,只能反映肝臟目前發炎及受損情況,不能反映肝纖維化的情況。所以,無論肝酵素正常與否,若對身體狀況有任何疑問,還是及早求醫最妥當。 

肝酵素高特徵症狀 

肝酵素高的特徵包括疲倦、食慾不振等,對身體的影響不明顯。不過,肝臟健康與肝酵素息息相關。如肝酵素高的情況持續,可能會出現眼睛紅筋、指甲直紋、蜘蛛血痣、容易口乾或抽筋、胃脹、作嘔、腹部腫脹、膚色及眼白變黃等黃疸或肝臟發炎的症狀

肝酵素高原因 

導致肝酵素高的原因非常多,以下為常見原因: 

肝酵素高原因 1.肝臟疾病 
肝酵素高代表肝臟功能受損,是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肝臟疾病的早期徵兆。肝炎症狀包括:疲勞、肌肉酸痛、關節痛、噁心、食慾不振、肚痛、發燒、深色尿液、眼睛和皮膚發黃。 

肝酵素高原因 2.肝硬化 肝硬化是永久的肝臟損傷,可導致肝功能衰竭。肝硬化患者的肝酵素會出現異常,症狀包括疲勞、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皮膚及眼睛泛黃、尿液呈深色、腿、足及腹部腫脹、容易出血及出現瘀斑。 

肝酵素高原因 3.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導致供應到肝臟的血流不足,肝臟缺血導致「缺血性肝病變」,產生黃疸的相關症狀,肝酵素亦會產生異常。 

肝酵素高原因 4.不良飲食習慣 高熱量的油炸食品含大量糖分、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經肝臟代謝時,易在肝臟積聚成內臟脂肪,形成脂肪肝,演變為脂肪性肝炎,繼而導致肝酵素高。 

肝酵素高原因 5.攝取過量酒精 過量攝取酒精會損害肝功能,影響代謝脂肪,令脂肪易在肝臟細胞累積。如習慣持續,更有機會造成酒精性脂肪肝。 

肝酵素高原因 6.藥物 他汀類藥物、抗生素、治療結核病的藥物、退燒的乙醯胺酚等相關藥物的分解過程,可能會引起肝毒性。若服用劑量超過指定劑量,會對肝臟造成傷害,引起肝酵素升高。使用藥物時,應依照醫生/藥劑師的建議份量。 

肝酵素高決解方法 要戒口? 

如果肝酵素指標超過正常值,需要降低肝酵素水平,保護肝臟健康。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降低肝酵素水平的方法: 

肝酵素高決解方法 1.限制酒精攝取量 過量飲酒會損害肝細胞,減少酒精攝取量是降低肝酵素水平的關鍵措施之一。美國心臟協會將適量飲酒定義為女性每天最多一杯,男性每天最多兩杯。若無飲酒習慣,則不要開始飲酒。

肝酵素高決解方法 2.均衡飲食 多進食新鮮蔬果,攝取不同的營養, 避免吃精緻澱粉質和油炸食物。另外生的或未煮熟的貝類,如生蠔和扇貝都需要盡量避免。 

肝酵素高決解方法 3.注意脂肪的攝取 多吃堅果種子、魚類中的好脂肪,適量進食紅肉和乳製品,避免進食含有反式脂肪的餅乾、甜甜圈等加工食品。 

肝酵素高決解方法 4.保持適當的體重和多做運動 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容易累積脂肪,令體脂過高,增加患上脂肪肝的風險。保持有規律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可提升肝臟功能,降低患上脂肪肝、肝癌等肝病的風險。

肝酵素高決解方法 5.不熬夜 熬夜可能會傷肝,讓肝臟在夜晚進入深度睡眠可讓肝臟維持正常運作。 

肝酵素高決解方法 6.戒煙 吸煙可能會導致肝損傷和疾病。戒煙可以減少患肝病的風險,改善整體健康。


原文網址: 
https://www.sundaymore.com/1231606/?utm_campaign=More_ContentCopy&utm_source=Web-inventory&utm_medium=Content-Copy_More

脂肪肝不理恐引發肝炎 甩掉脂肪肝靠2原則
脂肪肝不理恐引發肝炎 甩掉脂肪肝靠2原則
2024-02-15 00:08:00 聯合報 / 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


肝癌患者有2成是脂肪肝引起,肝臟過多脂肪堆積,會導致肝臟慢性發炎、肝臟細胞受損,小心演變成「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醫師表示,肥胖是引發脂肪肝最重要因素,因此「少吃、多動」是脂肪肝患者甩油的關鍵。

脂肪肝盛行率 台灣約33.3%
台灣脂肪肝盛行率約33.3%,脂肪肝通常沒有症狀,若病情嚴重,恐會引發肝炎,導致病人出現全身倦怠、食欲減低、惡心及嘔吐等狀況;飲酒引起的脂肪肝,則會因肝臟腫大、腹部膨脹出現脹痛感。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表示,脂肪肝並非外界想像的「肝包油」,脂肪泡泡存在每個肝細胞中,不是只在肝臟外表;以超音波診斷時,會與腎臟做為對照,本來影像亮度相似,若對比愈強烈,表示脂肪肝愈嚴重。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指出,台灣成人過重、肥胖者比率超過5成,約3、4成的成人有脂肪肝。肥胖是引發脂肪肝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如糖尿病患、三酸甘油脂較高的病人,或長期服用荷爾蒙、類固醇類藥物的民眾,罹患脂肪肝的機率也會上升。若BMI超過23,且肝功能出現異常時,可就醫藉由超音波檢查有無脂肪肝。

脂肪肝分為酒精性、非酒精性兩大類。楊培銘表示,男性每天攝取超過30克酒精、女性超過20克,罹患脂肪肝的比率劇增,以酒精含量4%的啤酒推算,男性若每天固定喝2罐、750毫升,罹患酒精性脂肪肝的比率就會增加。

BMI逾35 罹病率超過9成
楊培銘說,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新陳代謝異常脂肪肝」的舊稱,患者特性是從未飲酒卻出現脂肪肝,臨床主要表現是肥胖,多為營養過剩導致。若以BMI區分風險等級,超過27以上罹患脂肪肝比率增加,超過35則罹病機率超過9成。

「避免罹患脂肪肝的最佳方式,即是戒酒、減肥。」楊培銘表示,目前尚無可以直接針對肝細胞脂肪發揮作用的藥物,臨床上常用治療糖尿病的降血糖藥物,如瘦瘦針等為患者減重,藉以改善脂肪肝,缺點是一旦停藥容易復胖,僅能作為變通方法,並不是最自然的方式。坊間流傳喝咖啡、吃魚油就能減輕脂肪肝的說法,也缺乏科學實證,民眾不要誤信。

少吃油膩 緩解肝臟發炎
蘇東弘表示,比起挑選特定食物,患者不如「少吃一點比較有效」,只要減重5%至10%,就能有效降低脂肪肝。臨床觀察,脂肪肝患者中,約3成出現肝臟發炎,建議少吃油膩食物,肝臟發炎情況也能緩解。

確實執行「少吃、多運動」原則,是脂肪肝患者能否甩油成功的關鍵。楊培銘表示,脂肪肝患者不是什麼都需要忌口,而是限制過油、過鹹的食物攝取量,蛋白質則可以適度食用,可比照地中海飲食,限制紅肉攝取量,但雞肉及魚肉等白肉、青菜可以多吃。

原文網址: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6/7749128
肝纖維化別害怕!找出發炎原因 及時逆轉肝臟健康
肝纖維化別害怕!找出發炎原因 及時逆轉肝臟健康
日期:2023 年 11 月 13 日 作者:Heho編輯部

       
在 Google 新聞 Heho 健康
肝纖維化已證實是可逆轉的,除了腹部超音波,現在還有一些檢查方式可以了解肝纖維化的程度;若有纖維化,應盡快消除肝臟發炎的原因,這樣就有機會逆轉。

小張是 B 型肝炎帶原者,偶而需要應酬喝酒,太太總不忘提醒他要定期追蹤。最近小張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醫生說他的肝臟質地看起來不太均勻,「質地有點粗粗的,表面不規則」,有肝纖維化的可能性,建議他進一步檢查,小張對此惴惴不安,頻頻詢問「我該怎麼辦?是不是要肝硬化了?」

其實,不只肝臟,人體許多器官都可能有纖維化問題,包括眼睛、皮膚、肺臟、心臟、胰臟、腎臟等。

「纖維化」是怎麼產生的呢?人體細胞再生過程或身體有發炎反應時,會刺激「纖維母細胞」活化增生,此時就會產生纖維質,正常狀況下這些纖維質可以被身體代謝清除,如同家裡產出的垃圾一樣,只要定時清運就不會髒亂;但若身體的機制失衡,纖維質過量產出,加上身體清除代謝機制不足時,纖維質就會開始累積,造成器官的纖維化。

希望商城文中推薦-魚油
及早找出肝發炎原因 避免走向肝硬化
健康的肝臟,質地是細緻柔軟的,但是肝臟若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開始發炎時,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纖維質太多,身體來不及清除,會累積在肝臟內。嚴重的肝纖維化最終會形成肝硬化,在超音波下,會看到肝臟表面呈現不規則的顆粒與質地粗糙。

而造成肝臟慢性發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 B 型及 C 型肝炎病毒感染,另外還有脂肪肝、酒精、藥物及自體免疫疾病等。早期以為脂肪肝只是脂肪累積在肝細胞內,後來發現有部分脂肪肝也會引發肝臟發炎,進而產生纖維化、走向肝硬化,現在已確認脂肪肝也是造成肝硬化的原因之一。

醫藥界雖然已在嘗試開發藥物,希望加速清除肝臟累積的纖維質,不過目前仍無臨床有效藥物可用於治療肝纖維化。所幸從肝纖維化進展到肝硬化是一段很長的歷程,多半長達1、20年,若能在肝纖維化早期找出引發肝發炎的原因,儘快改善,因為身體有自我修復功能,肝臟健康就有機會回復。因此不要聽到肝纖維化就認為已無可挽回。即便已進展至肝硬化,只要找到發炎的「源頭」予以解決,也都還有機會「逆轉」,只是需要更長的時間。


肝切片最精準評估 但具侵入性
肝纖維化的程度有輕重之別,醫界常依據METAVIR score system此一系統,把肝纖維化區分為F0到F4(F即英文fibrosis之意)。F0代表沒有肝纖維化,F1代表輕度肝纖維化,F2代表明顯纖維化,F3代表嚴重纖維化,F4顯示已有肝硬化現象。

那麼要如何知道病人的肝纖維化嚴重程度呢?最精準的作法是執行肝切片,送病理科檢驗,病理科醫師將切片下來的組織進行染色,從顯微鏡直接觀察肝發炎和纖維化的範圍、程度,判定級別。切片還有助於了解肝臟發炎的原因,例如是病毒或藥物造成。不過切片是侵入性檢查,不能經常要病人切片,所以若要持續追蹤病人的肝纖維化程度,會以非侵入性的檢查為主。

用「反彈波」檢查肝臟 確診肝纖維化不用再肚子挨一針


非侵入性檢查 可作為追蹤工具
非侵入性檢查分為「血液生化檢查」和「影像檢查」兩大區塊,準確度大約都是8成左右,雖然精準度不如切片,不過因為可以經常檢查,不僅有助於前後對比了解疾病進程及掌握治療有效性,也免去病人接受侵入性檢查的不適與風險。

血液生化檢查
血液生化檢查是透過抽血分析幾項生物標記,之後經過統計演算得到「肝纖維化指數」,再看這個數字落在哪個區間,去推算病人是否有肝纖維化、以及輕重分級,計算公式有很多種。

比如常用的 FIB-4 index 評分系統,就是一種血液檢查量表,算法是輸入三種血液生化指標:血小板(platelet count)、肝功能指數 ALT(GPT)與 AST(GOT),再加上病人「年齡」,把這4個數值帶入公式中,便能得到 FIB-4 分數,數值偏高代表愈有可能肝纖維化。

之所以納入血小板數值,主要是當肝臟纖維化、硬化時,血小板生成素會減少;加上脾臟也會腫大,會消耗掉血小板,所以血小板數值就會偏低。不過肝發炎指數會經常變動,血小板低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引起,因此FIB-4的數值只能當做參考。

影像檢查
這類檢查工具也有很多,例如超音波、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都可以來評估纖維化,但以超音波為主流,因為便宜、無輻射。超音波及其衍生出來的影像檢查評估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 腹部超音波

傳統腹部超音波是最方便的檢查方式,可用來判斷是否有肝纖維化甚至是肝硬化,不過腹部超音波準確與否與執行醫師的經驗值有關聯性,判定上有主觀成分在;此外,肝纖維化如果只是初期(F1、F2),從超音波影像不易判別,頂多只是肝臟形狀有點不規則,真正能夠明確看出肝纖維化,多半已經達F3和F4程度了。


肝纖維化掃描儀(Fibroscan)
2. 肝纖維化掃描儀(Fibroscan)

這種儀器會釋放出一種輕微的震波到肝臟,從肝臟裡面傳導進去,再傳導回來,測量傳導的速度。如果肝臟愈硬,傳導的速度就愈快,藉此來測量肝臟的軟硬度,並以此評估肝纖維化的程度。檢查過程中,操作人員會將掃描探頭置於病人右側肋間皮膚上,再發出震波,病人會感到一些輕微震盪,每次檢測時間約10至15分鐘。

3. 聲脈衝成像超音波(ARFI)

肝纖維化掃描儀需要再另外購置,所以後來又發展出利用現有的腹部超音波加上特殊功能,就能替病人測定肝纖維化程度的方式。這個方式稱為聲脈衝成像超音波(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elastography, ARFI)。原理是用音波去模擬震波,計算音波進去肝臟某個區塊傳導會產生多大的音波改變,來推算這區塊的纖維化程度。後來甚至不限定區塊,醫師只要在幫病人掃超音波時啟動這個功能,機器就會去算音波傳導速度來回推病人的肝纖維化程度。此一方式比肝纖維化掃描儀更方便,因為不用震波,對病人來說也比較無感、舒適。

初期無症狀進展到肝硬化 可能會產生併發症

肝臟是沈默的器官,肝纖維化以及早期肝硬化完全沒有症狀,只能從檢查窺出端倪,但當進展到中後期的肝硬化時,就會出現疲倦、虛弱、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腹痛、下肢水腫、腹水、黃疸、皮膚搔癢、瘀青出血、肝昏迷、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門靜脈高壓等嚴重併發症。

評估肝硬化嚴重程度是根據Child – Pugh分級方法,依血清白蛋白、黃疸指數、凝血時間、腹水、肝腦病變等5項評估計分,將肝硬化分A、B、C三個等級,其中C級最嚴重,當肝硬化進入B級中期甚至於C級時,就很有可能出現上述併發症。

要避免肝纖維化進展惡化為肝硬化,最重要的就是消除肝臟慢性發炎的原因,如果是B、C肝病毒引起,可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可用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治療;酒精性肝炎的病人得下定決心徹底戒酒;脂肪肝就應該減重,控制飲食。當肝臟遠離慢性發炎的原因,肝纖維化就會逐漸獲得控制,並有機會逆轉。

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編輯/賴以玲 圖/楊紹楚

原文網址:
 https://heho.com.tw/archives/304006

小心進入肝癌三部曲!肝纖維化會好嗎?關鍵是做3種檢查盡早發現
小心進入肝癌三部曲!肝纖維化會好嗎?關鍵是做3種檢查盡早發現
2023/12/29
by 療日子保健編輯

內容目錄
-肝纖維化會好嗎?盡早發現有望自我修復
-肝纖維化症狀有什麼症狀?
-如何確診肝纖維化?
 肝切片檢查
 血液生化檢查
 影像檢查
-哪些人是肝纖維化高風險群?
 療日子小叮嚀:肝纖維化恐演化成肝癌!預防勝於治療

講到肝癌人人色變,而會導致肝癌的肝纖維化卻少有人知,也不知道預防,緩緩進入肝癌的階段而後悔莫及。肝纖維化是如何形成的呢?當人體細胞再生過程中或身體發生發炎反應時,會刺激「纖維母細胞」活化並增生。這時就會產生纖維質,通常情況下,這些纖維質會被身體代謝清除,就像定期清理家裡的垃圾一樣,保持整潔。然而,如果身體的平衡機制失調,導致纖維質過度生成,再加上身體清除代謝機制不足,就可能導致纖維質開始堆積,進而引起器官的纖維化。「肝纖維化會好嗎?」如果不幸發生肝纖維化,有辦法逆轉嗎?以下療日子為大家整理肝纖維化的相關資訊,並為大家解答如何防範肝纖維化,如何預防肝癌。


肝纖維化會好嗎?盡早發現有望自我修復
健康的肝臟,質地是細緻柔軟的,但肝臟會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開始發炎時,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纖維質太多,身體來不及清除,會累積在肝臟內,這就是肝纖維化。嚴重的肝纖維化最終會形成肝硬化,在超音波下,會看到肝臟表面呈現不規則的顆粒與質地粗糙。

 造成肝臟慢性發炎的原因有多種,最常見的是B型及C型肝炎病毒感染,其他還包括脂肪肝、酒精、藥物及自體免疫疾病等。最初認為脂肪肝僅是脂肪在肝細胞內的積聚,後來發現某些脂肪肝也可能引發肝臟發炎,進而導致纖維化,演變成肝硬化,目前已確認脂肪肝也是導致肝硬化的原因之一。

※肝癌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肝纖維化會好嗎?雖然醫學界正在努力開發藥物,以期能快速清除肝臟中積聚的纖維質,但目前尚無臨床上有效的治療肝纖維化的藥物。幸運的是,從肝纖維化進展到肝硬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通常需要1到20年不等。如果能在肝纖維化的早期發現導致肝臟發炎的原因並盡早加以改善,因為人體擁有自我修復的功能,肝臟的健康就有機會得以恢復。因此,請不要因為聽到肝纖維化就覺得無法挽回。即便病情進展至肝硬化,只要找到發炎的「源頭」並解決,仍然有機會實現「逆轉」,雖然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肝纖維化症狀有什麼症狀?
大部分患有肝纖維化的病人,常常是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沒有任何症狀。在病程晚期,僅有少數患者會因出現身體黃疸、倦怠等症狀而「事後才知」。這是因為一般來說,只要肝臟保留了百分之二、三十的正常組織,就足以應付身體的需求。由於肝臟缺乏痛覺神經,即使肝臟逐漸發生纖維化、變得硬化,多數患者仍然沒有太多感覺。

肝纖維化的病人,若未能及早察覺病情,讓肝臟持續處於發炎、組織逐漸纖維化的狀態,就可能進展成肝硬化。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蜘蛛痣、手掌兩側潮紅、腹部靜脈曲張等症狀。嚴重的病例可能伴隨異常的倦怠感、腹水、黃疸等現象,這表示肝臟功能已經相當受損。極端情況下,患者甚至可能因肝衰竭而陷入昏迷。


療日子希望你也知道:小心6大肝指數過高症狀!肝指數異常是肝癌前兆?營養師教你吃10種食物護肝


如何確診肝纖維化?

肝切片檢查
經過肝穿刺活組織檢查(通稱肝切片)後,會進行病理學檢查發現檢體組織呈現纖維化,這可被用來評估肝臟的發炎與纖維化程度。李佩倫主任指出,早期肝臟疾病通常並未顯現出明顯症狀,因此難以察覺,患者往往是在因併發症產生不適而就醫時才被發現。對於那些肥胖或患有脂肪肝的患者而言,正確診斷的難度可能會增加。


血液生化檢查
血液生化檢查是透過採集血液樣本,分析其中的生物標記,再進行統計演算以獲得「肝纖維化指數」。隨後,根據這個指數的區間,推斷患者是否存在肝纖維化並進行分級。目前有多種計算公式可供選擇,其中一種常見的是FIB-4指數評分系統。此系統以三項血液生化指標(血小板、肝功能指數ALT(GPT)、AST(GOT))以及患者的「年齡」作為輸入,進行相應的數學運算,最終獲得FIB-4分數。分數較高者可能表示患者存在潛在的肝纖維化風險。

影像檢查
評估纖維化的檢查工具眾多,包括超音波、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其中超音波為主流,因其成本低且無輻射。超音波及其衍生的影像檢查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腹部超音波:傳統的腹部超音波是最便捷的檢查方法,可判斷是否存在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然而,腹部超音波的準確性與執行醫師的經驗有關,存在一定的主觀成分。此外,初期肝纖維化(F1、F2)在超音波影像中難以判別,最多只能觀察到肝臟形狀略有不規則,真正清晰顯示肝纖維化的情況,通常已達到F3和F4的程度。

肝纖維化掃描儀(Fibroscan):這種儀器釋放輕微震波到肝臟,透過測量震波的傳導速度來評估肝臟的硬度。肝臟愈硬,傳導速度愈快,這樣就能夠量化肝纖維化的程度。檢查過程中,操作人員會將掃描探頭放置在病人右側肋間的皮膚上,發出輕微震波,病人可能感受到些微的震動,整個檢測時間約為10至15分鐘。

聲脈衝成像超音波(ARFI):肝纖維化掃描儀需額外購置,因此後來發展出一種方法,利用現有的腹部超音波結合特殊功能,可以測量病人的肝纖維化程度。這種方法稱為聲脈衝成像超音波(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elastography, ARFI)。其原理是使用音波模擬震波,計算音波進入肝臟某區塊時產生的音波變化,進而估算該區塊的纖維化程度。後來,甚至不再限定區塊,只要醫師在進行超音波檢查時啟動此功能,機器將根據音波傳導速度來推算病人的肝纖維化程度。這種方法相較於肝纖維化掃描儀更為便捷,因為無需使用震波,對病人來說也更加無感且舒適。

哪些人是肝纖維化高風險群?
肝纖維化是一種逐漸進展的肝臟疾病,而一些人更容易處於高風險群。其中,感染 B 型及 C 型肝炎病毒的個體可能面臨較高的患病風險。這類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肝臟發炎,進而導致組織纖維化。此外,脂肪肝、酗酒、長期使用某些藥物,以及自體免疫疾病也是肝纖維化的常見原因。脂肪肝可導致脂肪在肝臟細胞中積聚,進而引起炎症反應和組織損傷。濫用酒精和長期使用某些藥物也被證實與肝臟損害相關。對於這些高風險群的人來說,定期的健康檢查和預防措施是至關重要的,以及避免危險因素


療日子小叮嚀:肝纖維化恐演化成肝癌!預防勝於治療
一旦肝臟進入嚴重的纖維化和肝硬化階段,目前尚無有效藥物可使其「軟化」,因此「預防勝於治療」仍是至關重要的原則。為了防止肝臟進入纖維化,從防治可能導致肝臟發炎和纖維化的病因入手,是最關鍵的保肝策略。對於B型和C型肝炎患者,應嚴格遵從醫囑,定期接受追蹤檢查,並在醫師評估下,及時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以盡可能控制或治愈肝炎。

對於有酗酒習慣的人,務必戒酒,因為酒精可能直接或間接損害肝細胞,引起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進而可能發展為肝硬化。體重過重者容易出現脂肪肝,建議適度減重,保持BMI在18.5至24之間,同時培養固定的運動習慣,有助於強化心肺功能。在必要時,可以諮詢營養師的建議,逐漸制定減重目標。

此外,應避免濫用來路不明的藥品或補充劑,因為過多的藥物和補充劑可能對肝臟構成負擔。患有肝病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與醫師密切合作,及早接受治療,以確保擁有健康的肝臟。

小心進入肝癌三部曲!肝纖維化會好嗎?關鍵是做3種檢查盡早發現 - 療日子健康新聞 
原文網址: 
https://www.healingdaily.com.tw/articles/%E8%82%9D%E7%BA%96%E7%B6%AD%E5%8C%96%E6%9C%83%E5%A5%BD%E5%97%8E-%E5%B8%B8%E8%A6%8B%E7%97%87%E7%8B%80/
衛生機構呼籲亞裔 務須關注肝炎防治
衛生機構呼籲亞裔 務須關注肝炎防治
2024-05-01 

多個衛生組織宣傳五月「肝炎意識月」。主辦方提供
2024年5月被市參事會定為三藩市「肝炎意識月」,三藩市眾多健康組織在市府門前舉行發佈會。東北醫療服務(NEMS)、「三藩市灣區無乙肝」(SF Hep B Free Bay Area)等組織,攜手市參事殷嘉立(Joel Engardio)、東華醫院CEO張建清、加州公共衛生局局長阿拉貢(Tomas Aragon)與會。三藩市公共衛生局、阿拉美達縣公共衛生局、「三藩市停止丙肝」(End Hep C SF)等機構也參加。

與會者強調,面對乙肝和丙肝發病率上升,加強公眾意識非常主要,乙肝對亞裔美國人的影響尤為嚴重。三藩市是全美亞太裔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必須列入公共衛生優先事項。

乙肝是一種可能危及生命的肝臟感染,可導致急性和慢性疾病。20年前每10個亞裔美國人中就有1個患有乙肝。如今下降到每12人有1個。在加州88%患乙肝成年人是亞太裔。

加州公共衛生局宣佈,向東北醫療服務、向「三藩市灣區無乙肝」和愛滋病健康基金會和東華醫院提供300萬元,向全市因語言隔閡等因素難以接觸的群體開展乙肝宣傳,以進一步消除肝炎在灣區的傳播。

殷嘉立的已故華人男友Mark Lim於2001年死於慢性乙肝引起的肝癌,生前積極參與史丹福大學亞洲肝臟中心創建「灣區三藩市無乙肝」非牟利機構。殷嘉立提出5月是三藩市的肝炎意識月,在市參事會上獲得通過。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導



原文網址: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4-05-01/%e8%a1%9b%e7%94%9f%e6%a9%9f%e6%a7%8b%e5%91%bc%e7%b1%b2%e4%ba%9e%e8%a3%94-%e5%8b%99%e9%a0%88%e9%97%9c%e6%b3%a8%e8%82%9d%e7%82%8e%e9%98%b2%e6%b2%bb/4842889#google_vignette
脂肪肝|男子體檢揭患中度脂肪肝 只靠運動不求醫10年後肝臟纖維化
脂肪肝|男子體檢揭患中度脂肪肝 只靠運動不求醫10年後肝臟纖維化
發布時間: 2024/03/19 16:42

【脂肪肝/纖維化/肝硬化/肝臟/油脂/糖尿病/高血壓】飲食高糖高油高脂,隨時患上脂肪肝。台灣一名體重98公斤的男子,10多年前在公司安排的體檢,發現自己患有中度脂肪肝。男子忽略患上脂肪肝的嚴重性,覺得只要靠運動就來改善,並沒有到醫院求醫診治,10年後因為身體不適再到醫院檢查,才知道釀成悲劇,他的肝臟已纖維化。

綜合台灣傳媒報道,當地的護理師陳麗華在健康節目《健康2.0》中分享男子的個案,該名男子身高165CM、體重達98公斤。男子10年前在公司安排的體檢中,體檢報告顯示他患有中度脂肪肝,而且血脂390,但他對患上脂肪肝不以為意,覺得自己只要多運動3個月就可以改善脂肪肝,於是並沒有去求醫診治。

其後的10年內,雖然每年的體檢報告顯示肝臟指數異常,但他身體並未感到不適,家人多次要求他去醫院求診,他仍然不以為意。直至到公司後期再次安排員工集體體檢,報告顯示他的肝臟指數不正常,男子在公司的強制下,他才到醫院接受檢查,不幸的是,醫生發現男子的脂肪肝已變成肝纖維化,因為他的體型過胖,必續立即進行嚴格控制。

台灣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表示,當肝細胞中油脂含量過高,油脂量大於5%時,就會被判定為「脂肪肝」,而脂肪肝分為3級,輕度脂肪量約為5%至10%,中度是10%至15%,重度則超過30%,當肝細胞的脂肪囤積越多時,就會造成肝臟發炎,日後可能會演變成肝硬化,因此民眾千萬不要輕忽。

飲食不健康易有脂肪肝

脂肪肝是常見都市病,香港中文大學過去普查發現,全港將近1/4人患脂肪肝,推算患病人數約近百萬。根據本港衛生署資料,脂肪肝(或脂肪性肝病)是指有過多脂肪在肝細胞內積聚。過量飲酒是引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之一。脂肪肝形成與肥胖、胰島素耐受性、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有密切關連。

過去有本港醫生表示,脂肪肝與生活習慣有關,要保持每天有半小時的帶氧運動,避免進食高熱量及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有助預防脂肪肝。本身屬於肥胖,或有糖尿病、高膽固醇的人士,治理好上述問題,也有助預防脂肪肝的形成。

原文網址: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727090/%E8%84%82%E8%82%AA%E8%82%9D%EF%BD%9C%E7%94%B7%E5%AD%90%E9%AB%94%E6%AA%A2%E6%8F%AD%E6%82%A3%E4%B8%AD%E5%BA%A6%E8%84%82%E8%82%AA%E8%82%9D%E3%80%80%E5%8F%AA%E9%9D%A0%E9%81%8B%E5%8B%95%E4%B8%8D%E6%B1%82%E9%86%AB10%E5%B9%B4%E5%BE%8C%E8%82%9D%E8%87%9F%E7%BA%96%E7%B6%AD%E5%8C%96

返回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