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脂肪肝全球爆發、增年長女士肝病死亡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兩項研究,分別統合全球和本港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數據,發現全球各大洲的脂肪肝患者均大幅增加,而香港的數據則顯示70歲以上脂肪肝患者的肝病死亡率顯著上升,尤以女性更為明顯。

各大洲脂肪肝患者與日俱增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醫療統計學者葉卓風教授聯同美國、意大利、澳洲、阿根廷等地的學者統合全球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數據,顯示儘管全球各大洲的種族和人口結構、社會經濟發展有差異,但近二十餘年,脂肪肝的患病率均大幅增加。

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NHANES),1988-1994年的脂肪肝患病率為19%,到2017-2018年,則估計為57%,即使採用較寬鬆的計算法,也有38%。那非洲呢?從 1990 年到 2017 年,估計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的年增長率為 0.58%,穩步上揚。

而東亞地區也不能倖免,愈來愈多人患上脂肪肝。比如日本近三十年,估計脂肪肝患病率由22.2%上升至29.6%。香港的數字也差不多,曾在2008-2010年的一項篩查研究,推算有27.3%,即本港約四分一成年人患有脂肪肝。

資訊: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

糖尿三高增脂肪肝及肝纖維化風險

由於生活壓力大,加上港人缺乏運動及飲食不均衡,患脂肪肝的風險增加,嚴重更會引發肝炎和肝纖維化,甚至演變成肝癌。要預防患上肝臟疾病,定期檢查十分重要。

根據2012年的研究發現,本港的脂肪肝患者約佔成年人口的27%,而七成以上糖尿病患者都有脂肪肝問題。而在2019年,本港共有277宗死於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的登記死亡個案,其中男性的登記死亡人數較女性高。


忽視脂肪肝隨時致癌

常見的肝臟疾病有脂肪肝、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其中脂肪肝的成因可分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前者主要由酗酒引致,後者則與飲食不均衡、缺乏運動、糖尿病及三高等問題有關。當過量脂肪長期積聚在肝臟,會對肝臟造成負擔,影響肝功能之餘,更會引發炎症,若發炎情況持續,肝臟有機會形成肝纖維化。當肝臟逐漸纖維化,便會慢慢變硬,若在初期未能及時發現及根治而進入晚期或肝硬化階段,肝臟硬度便難以逆轉,令肝功能受損,嚴重更可能變成肝癌。


肝纖維化掃描減低風險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肝硬化患者初期的徵狀,包括食慾不振、噁心、體重下降、感覺疲倦及虛弱。這些病徵不易察覺,定期檢查可監察肝臟的健康情況。傳統的肝穿刺技術,需抽取活組織樣本進行診斷,過程具有創傷性,有一定風險。

隨住科技進步,現今已可利用無創技術肝纖維化掃描進行檢驗,檢測出肝臟軟硬度、脂肪含量及纖維化的程度。整個過程完全無創無痛,

返回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