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肝癌風險高!定期追蹤檢查才能保健康

肝癌|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肝癌風險高!定期追蹤檢查才能保健康

出版:2025-02-13 

48歲的李先生,年輕時候就知道自己有乙型肝炎,前幾年新冠疫情打亂了生活習慣,忘記之前醫師叮嚀的規律追蹤,直到最近食慾變差、常常疲累不堪,且家人發現李先生肚子愈來愈大,才急忙至門診求治。

診斷後發現,李先生的肝臟裡佈滿了大大小小的腫瘤,確診為末期肝癌,治療後仍無法挽回生命。


台灣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台灣人死因統計結果,癌症仍位居10大死因之首,而肝癌已經連續44年名列前2名,台灣每年約有1萬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主因皆為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而死於肝癌的病患中,超過3分之2的人為乙型與丙型肝炎帶原者。乙型肝炎帶原者如持續有肝炎發作,有15-20%會發生肝硬化,大幅增加肝癌的機率;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至少會有1半以上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20%會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者每年有3-5%會變成肝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謝文斌認為,除了常見的乙型與丙型肝炎,脂肪肝也逐漸成為醫學界重視議題。在台灣,平均每3個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因為大多無症狀,所以許多人也不以為意,然而放著不管,若引發慢性肝炎,還是會傷害肝臟,甚至導致肝癌。


謝文斌特別建議有肝硬化者,每3個月找消化內科醫師抽血並接受腹超檢查;有慢性肝炎者(乙、丙肝帶原者、脂肪肝、酒精肝),則每6個月追蹤1次;其餘40歲以上民眾,也建議規律定期健康檢查、特別要接受腹部超聲波檢查。

肝癌是一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可以活很久的疾病;但中晚期肝癌的治療常常不如人意。謝文斌深深體會出,每一個癌症患者的死亡不只是一個病人本身的痛苦,也包含了一整個家庭無盡的淚水與數個破碎的心,與其事後的懊悔、千金難買早知道,倒不如一年之中花一點點時間,敲敲消化內科醫師的門,多重視一下自己的身體,規律的追蹤檢查,才能活得健康、活得久。

原文網址: 肝癌|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肝癌風險高!定期追蹤檢查才能保健康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102084?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