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20.2023
現行的親子鑒定方法有哪些?
香港化驗所表示,真正有科學基礎的親子鑒定方法,應該是從二十世紀初人類血型系統及血清學發展之後才開始建立起來的。
這一鑒定方法的原理是基於血清學的檢測結果,即不同個體存在獨特的蛋白抗原性,而親子之間的蛋白抗原性應該趨向相同。
舉個例子,如果夫妻二人的血型為O型,但他們的寶寶是A或B型血,那可能「爹不是親爹」;但如果他們的寶寶是AB血型,那「爹媽也不是親生的」。但這種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雖然寶寶的血型為A、B、AB可以初步證實「爹不是親爹」,但寶寶如果是O型血,這也不一定能證明是親生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採用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人類白細胞抗原)檢測,這是器官移植過程中必須進行的檢測項目,以降低手術過程中及後續出現排斥的風險。HLA檢測用於親子鑒定的準確率頗高,可達到80%左右,但需要大量血液樣本,因此不適合小於六個月的嬰兒。
隨着人類對遺傳物質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入,加上DNA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現時DNA檢測成為最準確、最安全的親子鑒定方法。
早期DNA檢測主要依賴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即限制性內切片段長度多態性,原理是不同序列的DNA經限制性內切酶切割後會產生長度不同的片段;而現在應用最廣泛的是PCR檢測,通過擴增短的串聯重複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長度差異來鑒定親子關係。
盤點20世紀常用且科學的親子鑒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