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防治存在哪些誤區?你一定聽過這三種

09.30.2022

流感防治存在哪些誤區?你一定聽過這三種

流感防治存在哪些誤區?你一定聽過這三種

雖然大家對流感並不陌生,但在一些應對措施上卻存在不少錯誤。尤其是以下這三種常見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聽過,甚至可能至今仍在使用。

但如果用現代科學的眼光去審視他們時,可能就會發現這些「理論」根本站不住腳。

誤區一:蒸醋殺菌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認為:禁閉門窗,把醋倒入砂鍋等容器內煮沸熏蒸,便可以起到殺滅流感病毒的作用。

香港疫苗接種中心表示,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食醋熏蒸對細菌和病毒有可靠的殺滅效果。相反,如果在封閉空間內長時間熏醋,容易導致空氣中的醋酸濃度過高,不僅會引發呼吸困難、噁心等癥狀,還會對皮膚和呼吸道黏膜造成損傷!

誤區二:多補充維生素C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服用大劑量的維生素C並不能降低流感的發病率。

此外,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有機會增加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和腎臟系統的危害:

▪ 血液系統:維生素C屬於抗環血酸的一種,長期大量服用會導致出血不易凝結、血小板功能紊亂或失調等。

▪ 消化系統:維生素C屬於酸性藥物,服用過多會導致胃酸分泌過多而刺激胃粘膜,引起噁心、反胃、腹脹、燒心等癥狀。

▪ 腎臟系統:導致腎臟副作用增多、腎臟負荷過重、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管重吸收負擔加重。

▪ 神經系統:如神經衰弱、精神疲倦等。

誤區三:捂汗排毒

兒童流感發熱時,家長們需注意提供舒適的降溫環境,將患兒置於環境安靜、陰涼、空氣流通處,衣着要涼爽透氣,切忌採用捂汗方式來退熱。

事實上,越「捂」體溫越高。尤其是小孩子,他們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成熟,在生病時產熱大、出汗散熱相對緩慢,容易出現產熱和散熱的不平衡。強行捂汗,不僅對退熱沒用,還容易引起捂熱綜合征,可能會危及孩子性命。

所以,孩子發燒,第一時間應該解開患兒的衣服來散熱。

其次要多給患兒喝水,幫助散熱,防止脫水。

如果孩子體溫不高,家長可以採取物理降溫方法退熱,即用微高於體溫的水擦拭患兒的手心、足心、腋下、腹股溝等處,但擦浴時間不過長,防止再次受涼。同時切忌用酒精擦身降溫,因為用酒精擦身可引起血管擴張,血容量下降,掌握不好方法容易令孩子休克。

如果孩子體溫超過38.5℃或出現不適,可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緩解癥狀。WHO推薦2個月以上嬰兒和兒童高熱時首選對乙酰氨基酚,6個月以上患兒可使用布洛芬。

Share Health: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