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致命性肺炎球菌 病童切肺逼換腎
東方日報A1:致命性肺炎球菌 病童切肺逼換腎
侵入性肺炎球菌連環施襲兒童,有小童要切肺、甚至生命受到威脅。今年截至4月,衞生署已錄得82宗侵入性肺炎球菌個案,其中16宗的感染者是18歲以下兒童,而今年的血清3型個案已有36宗,達去年全年的80%。近日網上流傳兒童醫院一宗嚴重個案,中招女童因肺鏈引致敗血,在兒童醫院接受治療期間需用「人工肺」維持生命,其中一邊肺已經完全失去功能,醫生指若情況沒改善,女童恐因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日前有醫生亦引述,疫後兒童醫院的肺炎球菌重症個案,絕大部分個案涉及「血清3型」,部分患者更要「切肺」、「洗腎」,甚至「換腎」。
上述使用人工肺的患者個案,其母友人早前在網上發文,透露有女童感染肺鏈重症,遂為其發起集氣活動,望為稚女打氣。而上月的《香港醫學雜誌》中,就有評論文章根據本港一間大型醫院的兒童深切治療部(PICU)於疫後幾年的「侵入性肺炎球菌」個案,指出相關的嚴重個案絕大多數涉及「血清3型」,且相關患者均曾接種上一代13價肺炎球菌疫苗。韓指出,以往的13價疫苗理論上能預防血清3型,惟本港仍不時有兒童肺炎球菌重症出現,當中最多為血清3型,情況與內地、台灣等鄰近地區有所不同。
文章通訊作者、兒科專科醫生韓錦倫指出,肺炎鏈球菌(肺炎球菌)常見於人體上呼吸道,若擴散到其他部位則會演變成「侵入性肺炎球菌」(IPD)感染,除了「入肺」,亦有可能「入腦」、「入血」等,其中兒童、長者或免疫力低人士風險較高。疫情期間,侵入性肺炎球菌個案近乎銷聲匿迹,但疫後復常後開始漸漸反彈。
他指出,涉及「侵入性」的重症,一旦延誤醫治便相當危險,雖然本港醫療技術先進令肺炎球菌的死亡率一直甚低,但仍有少數嚴重個案可能會出現併發症。曾有患者感染肺炎球菌後,病菌侵入到肺包而導致肺積水,有嚴重個案更要靠「體外膜氧合治療」(ECMO,俗稱「人工肺」)維持病童的生命,甚至有人要切去半個肺。同時,這種病也可能導致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引致慢性腎衰竭,有病人因而需要長期洗腎,甚至換腎。
他續指,香港的疫苗接種計劃自2011年採用「13價肺炎球菌疫苗」,其保障範圍包括「血清3型」。直至前年,「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發表疫苗建議,認為15價疫苗對血清3型的免疫反應,較13價疫苗高。而政府亦於去年在「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及相關疫苗計劃中,以15價取代13價疫苗。對於新的15價疫苗,他認為仍需觀察未來幾年的血清3型重症數字有否降低,亦要小心留意更新疫苗時有否其他血清型重症數字上升。
原文網址:東方日報A1:致命性肺炎球菌 病童切肺逼換腎 | on.cc東網 | 中港台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50525/bkn-20250525033002099-0525_00822_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