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殺手】不煙不酒卻患肺癌末期?靠1種療法有效抗癌

05.22.2024

【癌症殺手】不煙不酒卻患肺癌末期?靠1種療法有效抗癌

【癌症殺手】不煙不酒卻患肺癌末期?靠1種療法有效抗癌

内地44歲女子不煙不酒,但持續咳嗽一個月,

最後到醫院檢查竟揭患末期肺癌。所幸當時標靶藥物已出現,

女子的病情受控,

但抗癌11年生活卻超出預期……


據《錢江晚報》報道,44歲女子賀秋從不吸煙、飲酒,惟當時持續咳嗽一個多月仍未見好轉,最終就醫檢查確診「末期肺腺癌」。她表示自己「從來沒想到會得這種病」。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教授周建婭醫生表示,當時賀秋一確診就是末期,沒有進行手術的機會,如果在以前就只能化療,而且效果不一定好。

所幸當時已有標靶藥可進行治療,通過基因檢測後,醫生發現賀秋的肺癌是基因異常所致,是ALK基因融合陽性的肺癌患者。最終醫生使用標靶藥物ALK酪胺酸激酶抑制劑替賀秋治療,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不過,3年前賀秋出現了腦部多處轉移,幸運的是,當時剛好有新一代ALK酪氨酸激酶抑製劑可以進行使用,最終腦部轉移性病灶退縮,病情再次得到控制。

而賀秋一邊進行口服治療,一邊經營超市至今。她指,自己有兩個孩子,最初確診時,較年長的子女才剛讀大學,「我當時只希望能看到孩子大學畢業,運氣好的話,能看到他成家」。如今,賀秋已經兒孫繞膝,生活遠遠超出了她的預期。



肺癌—癌症「頭號殺手」

根據癌症基金會資料所示,肺癌為香港十大癌症的「頭號殺手」,致命率遠超於第二名大腸癌,當中男性發病率比較高。香港肺癌患者大多數是吸煙人士,而其他常見風險因素如人口老化、空氣污染和胸腔放射治療等,亦會增加肺癌的風險因素。


40歲以上男性屬高危!

肺癌屬本港癌症頭號殺手,當中40歲以上男患者更屬高危。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曾指出,肺癌分為4期,癌症惡化的過程因人而異,患者一般在幾周至幾個月內進入下一個癌症階段:

第1期:一側肺臟有小型腫瘤,未出現淋巴轉移

第2期:一側肺臟有大型腫瘤,或出現肺門淋巴轉移

第3期:腫瘤侵入縱膈淋巴及鎖骨對上的淋巴組織

第4期:腫瘤擴散至雙側肺臟,出現肋膜腔積水,或轉移肝臟、骨頭、腦等器官



基因突變成非吸煙患者病發原因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曾受訪表示,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佔整體肺癌個案約70%,而當中「肺腺癌」又佔「非小細胞肺癌」60至70%,而且趨勢是越來越多。

李醫生表示,香港非吸煙患者所患的「肺腺癌」之中,約70%和基因突變有關,腫瘤生長較慢,患者年齡相對年輕,一般只有40、50歲,「有研究亦發現,亞洲的女性肺癌患者中,有60-80%為非吸煙人士,而且亦較年輕。大部分非吸煙女性所患的肺癌之中,主要就是『肺腺癌』。」

李醫生提醒,若年過40歲,不論是否吸煙者,也應多點留意自己身體發出的警號,有機會及早發現肺癌,早治療效果遠比遲治療理想。


預防方法

關於預防方法,腫瘤科醫生陸凱祖曾接受訪問指,不吸煙的人若因基因變異引發肺癌,難以預防。因此,定期做篩檢,儘早發現問題仍是最重要的。也可以在日常中避免接觸危險因素,例如自覺地戒煙、避免吸入二手煙,避免長期逗留空氣污染環境、吸入石棉等工業塵埃等。



醫學界透過基因分析,發現癌症與遺傳有密切關係,高達30%的癌症是由遺傳性致癌基因或屬於家族癌。大家可透過Medtimes 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了解自己有否癌症遺傳風險,以盡早預防和治療。



圖:Freepik



相關服務





分享健康: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