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六合一疫苗,顧名思義,是結合了可預防6種疾病的疫苗。
6種疾病分別為 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及乙型肝炎。
政府的四合一疫苗內包含預防以下四種疾病: |
||
白喉
|
破傷風
|
|
一種由白喉棒狀桿菌的細菌引致的急性傳染病 患者會有發燒、喉痛、喉嚨出現一片片淺灰色的薄膜及呼吸困難 嚴重者會呼吸道閉塞、心臟衰竭和神經受損,甚至死亡 |
由破傷風梭狀芽胞桿菌所引起 此細菌可產生毒素破壞神經系統
患者的上、下顎和頸部會因肌肉攣縮而感到疼痛
嚴重者不能吞嚥或張嘴,如幫助呼吸的肌肉組織受影響 |
|
|
|
|
百日咳
|
小兒麻痺症
|
|
由百日咳博德氏桿菌所引起,又名「雞咳」 患者初時只會流鼻水、打噴嚏、輕微發燒和咳嗽,未必有特別病徵 但咳嗽會日益嚴重和加劇,令病人飲食和呼吸受阻,細菌更會令肺部受感染 嚴重者可導致抽搐及昏迷不醒 |
由脊髓灰質炎病毒所引致,此病主要影響幼童
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燒、頭痛、嘔吐、腹部不適、肌肉疼痛 雖然大部分患者都可以痊癒,但仍有嚴重個案可導致永久傷殘甚至死亡
|
|
|
|
|
政府提供乙型肝炎疫苗共3針: |
政府疫苗接種計劃內,
|
|
乙型肝炎
|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
|
|
95%受母體感染的嬰兒均不能清除這種病毒
70-90%的嬰兒會變成慢性帶菌者
估計全球有三億五千萬人是乙型肝炎帶病毒者
|
能引致嚴重侵入性感染的細菌
尤其影響幼童,九成患者均為五歲以下 與其名稱相反,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並不會引起流感 可透過散佈在空氣中的呼吸道分泌物傳播
侵入性感染可導致多種嚴重疾病,最常見為腦膜炎,
患者會出現發燒、頭痛、頸部僵硬,並出現食慾不振、 其次有機會感染肺炎、敗血症、中耳炎、急性會厭炎,甚至死亡
如兒童持續發燒、行為異常和情況惡化 |
年齡 |
政府疫苗接種計劃 |
六合一疫苗 |
初生 |
乙型肝炎疫苗(第一針) - 已於出世時注射 |
|
1個月 |
乙型肝炎疫苗(第二針) |
-
|
2個月 |
四合一疫苗 (第一針)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第一針) *於私家醫院注射
|
*於6-8週注射*
六合一疫苗 (第一針)
|
4個月 |
四合一疫苗 (第二針)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第二針) *於私家醫院注射
|
六合一疫苗 (第二針) |
6個月 |
四合一疫苗 (第三針)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第三針) *於私家醫院注射 乙型肝炎疫苗(第三針) |
六合一疫苗 (第三針) |
1歲半 |
四合一疫苗 (第四針)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第四針) *於私家醫院注射
|
五合一疫苗 (加強針) |
|
共 11 針 | 共 5 針 |
政府現時提供的注射為4合1疫苗,可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及小兒麻痺。
六合一疫苗結合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和乙型肝炎注射劑,除了可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外,更可預防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和乙型肝炎,能減低注射總數達六次,更可減低出現副作用及不適的機會。
疫苗名稱 |
Infanrix-hexaTM |
|
藥廠 |
英國 GSK | |
適合對象 |
需要額外預防乙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 想減少打針次數的人士 |
|
有效預防 |
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及乙型肝炎 |
|
接種時間 |
建議寶寶於6-8星期大時開始注射第一針6合1疫苗 之後分別於4個月及6個月時注射第二及第三針 而最後於寶寶18個月大時注射一針5合1疫苗加強針 |
|
副作用 |
接種後可能會出現食慾減退、煩燥、針口疼痛、紅腫(不多於50毫米)、輕微發燒及疲倦等等,惟很快痊癒 | |
不適宜注射 |
對疫苗的任何成份過敏 曾於接種百日咳疫苗後七天內出現起因不明的腦病,應立即停止使用百日咳疫苗,但應繼續就其他疾病作疫苗接種 |
|
注意事項 |
如下列情況於接種者接種百日咳疫苗後出現,醫護人員應慎重考慮是否給予含百日咳疫苗 於接種48小時內出現超過攝氏40度的發燒,而並非由其他原因引起 於接種48小時內出現暈厥或出現休克的徵狀 於接種48小時內出現長時間、持續的哭喊(超過三小時) 於接種3天內出現痙攣(不論發燒與否)
**當 Infanrix-hexaTM 供應短缺時,本公司有機會採用同等質量的疫苗 - Hexaxim (法國 Sanofi) 取代。 |
五合一疫苗結合了可預防5種疾病的疫苗。
5種疾病分別為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及乙型流感嗜血桿菌。
政府的四合一疫苗內包含預防以下四種疾病: |
||
白喉
|
破傷風
|
|
一種由白喉棒狀桿菌的細菌引致的急性傳染病 患者會有發燒、喉痛、喉嚨出現一片片淺灰色的薄膜及呼吸困難 嚴重者會呼吸道閉塞、心臟衰竭和神經受損,甚至死亡 |
由破傷風梭狀芽胞桿菌所引起 此細菌可產生毒素破壞神經系統
患者的上、下顎和頸部會因肌肉攣縮而感到疼痛
嚴重者不能吞嚥或張嘴,如幫助呼吸的肌肉組織受影響 |
|
|
|
|
百日咳
|
小兒麻痺症
|
|
由百日咳博德氏桿菌所引起,又名「雞咳」 患者初時只會流鼻水、打噴嚏、輕微發燒和咳嗽,未必有特別病徵
但咳嗽會日益嚴重和加劇,令病人飲食和呼吸受阻, 嚴重者可導致抽搐及昏迷不醒 |
由脊髓灰質炎病毒所引致,此病主要影響幼童
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燒、頭痛、嘔吐、腹部不適、肌肉疼痛
雖然大部分患者都可以痊癒, |
|
|
|
|
政府疫苗接種計劃內,並未包含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
||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
|
||
能引致嚴重侵入性感染的細菌 尤其影響幼童,九成患者均為五歲以下,年齡較大的兒童受感染的風險相對較低 與其名稱相反,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並不會引起流感 可透過散佈在空氣中的呼吸道分泌物傳播 侵入性感染可導致多種嚴重疾病,最常見為腦膜炎,細菌入血也經常同時出現 患者會出現發燒、頭痛、頸部僵硬,並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畏光、精神昏亂和嗜睡等徵狀 其次有機會感染肺炎、敗血症、中耳炎、急性會厭炎,甚至死亡 如兒童持續發燒、行為異常和情況惡化或對病情有懷疑者應立即求診 |
年齡 |
政府疫苗接種計劃 |
五合一疫苗 |
2個月 |
四合一疫苗 (第一針)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第一針) *於私家醫院注射
|
*於6-8週注射*
五合一疫苗 (第一針)
|
4個月 |
四合一疫苗 (第二針)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第二針) *於私家醫院注射
|
五合一疫苗 (第二針) |
6個月 |
四合一疫苗 (第三針)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第三針) *於私家醫院注射 |
五合一疫苗 (第三針) |
1歲半 |
四合一疫苗 (第四針)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第四針) *於私家醫院注射
|
五合一疫苗 (加強針) |
|
共 8 針 | 共 4 針 |
政府現時提供的注射為4合1疫苗,可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及小兒麻痺。
五合一疫苗除了可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外,更可預防乙型流感嗜血桿菌,能減低注射總數達四次,更可減低出現副作用及不適的機會。
疫苗名稱 |
Infanrix-IPV-HIBTM |
|
藥廠 |
英國 GSK | |
適合對象 |
需要額外預防乙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 想減少打針次數的人士 |
|
有效預防 |
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及乙型流感嗜血桿菌 |
|
接種時間 |
建議寶寶於6-8星期大時開始注射第一針5合1疫苗 之後分別於4個月及6個月時注射第二及第三針 而最後於寶寶18個月大時注射一針5合1疫苗加強針 |
|
副作用 |
接種後可能會出現食慾減退、煩燥、針口疼痛、紅腫(不多於50毫米)、輕微發燒及疲倦等等,惟很快痊癒 | |
不適宜注射 |
對疫苗的任何成份過敏
曾於接種百日咳疫苗後七天內出現起因不明的腦病,應立即停止使用百日咳疫苗, |
|
注意事項 |
如下列情況於接種者接種百日咳疫苗後出現,醫護人員應慎重考慮是否給予含百日咳疫苗 於接種48小時內出現超過攝氏40度的發燒,而並非由其他原因引起 於接種48小時內出現暈厥或出現休克的徵狀 於接種48小時內出現長時間、持續的哭喊(超過三小時) 於接種3天內出現痙攣(不論發燒與否)
**當 Infanrix-IPV-HIBTM 供應短缺時,本公司有機會採用同等質量的疫苗 - Pentaxim (法國 Sanofi) 取代。 |
甲型肝炎病毒可以在淡水或鹹水生存達12個月之久,亦可生存於食物內數天以上,因此有機會經以下途徑感染:
中國、東南亞、南美及部份非洲地區
兒童病況一般都很輕微,成人的情況會較嚴重。
大部份甲型肝炎都是急性的,患者會上吐下瀉,發燒及有黃膽徵狀。
甲型肝炎感染不會造成慢性肝病,也很少致命,大部分患者都能完全康復,
但如不小心處理,亦有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如可引致高死亡率的暴發性肝炎(急性肝衰竭)。
甲型肝炎痊癒後,通常可獲終生免疫,不會成為長期帶病毒者。
成人出現病徵的情況較兒童多,而病情的嚴重性亦隨年齡增高。患者可能需要數星期或數月的時間康復。
目前沒有藥物醫治甲型肝炎,治療方法主要是保持身體舒適和營養均衡,包括補充因嘔吐和腹瀉而流失的水分。
保持良好的食物、個人及環境衞生
兒童甲型肝炎疫苗接種
甲型肝炎現在雖然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防疫注射的成效卻十分顯著。
疫苗名稱 |
Vaqta |
|
藥廠 |
美國 MSD |
|
適合對象 |
1歲以上兒童注射 有機會或經常前往東南亞地區 已經開始進食高危食物的嬰幼兒 |
|
有效預防 |
甲型肝炎疫苗的主要成份是已失去活性的甲型肝炎病毒,疫苗經注射進入人體後會刺激抗體的產生而形成對甲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 |
|
接種時間 |
需注射兩針,兩針相隔6個月,有效期約10年 |
|
副作用 |
最常見的副作用都是比較輕微,包括注射的位置疼痛或腫大、頭痛、疲倦或食慾不振。 嚴重過敏性反應則是罕見的。就算已有抗體者在注射後亦不會有什麼不良後果,亦不會加重副作用。 免疫力下降人士及肝病患者都可以接受注射。 |
|
不適宜注射 |
正在發燒的人士 以往曾對疫苗中任何成份有過敏反應的人士 |
|
注意事項 |
建議小童分別在1歲及1歲半接種第1針及第2針的兒童甲型肝炎疫苗。 在接受第一次疫苗注射之後,通常需要一個月時間才能產生足以抵禦甲型肝炎病毒的抗體。
**當 Vaqta 供應短缺時,本公司有機會採用同等品質的疫苗 - AVAXIM (法國 Sanofi) 取代。 |
由肺炎鏈球菌(肺炎球菌)引致的疾病。肺炎球菌常見於健康人士的鼻及咽喉,尤以兒童較為普遍,有時候,這些細菌會引發感染。長期疾病或免疫功能缺損的人士一旦感染肺炎球菌,其死亡率較健康人士更高出三倍。任何年齡階層的人都有可能感染,尤其影響人群為2歲以下幼兒及65歲以上老年人。肺炎是5歲以下兒童的頭號殺手。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於二零零五年估計, 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每年引致160萬人死亡, 包括70至100萬名五歲以下的兒童,治療肺炎球菌的抗生素抗藥性曾高達100%,萬一受到感染,會增加治療困難,延誤病情,甚至令治療失效。組織建議接種疫苗是最有效阻止抗藥性蔓延、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肺炎球菌常見於健康人士的鼻及咽喉,尤以兒童較為普遍。有時候,這些細菌會引發感染。肺炎球菌主要經患者咳嗽和打噴嚏而產生的飛沫、與患者親密接觸或觸摸被這細菌污染的物件而傳播。
潛伏期: 約 1 - 3 天
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較常見於幼童及長者。在2007至2014年,本地發病率為每100,000人中有1.7至2.9人。發病率於五歲以下和六十五歲及以上人士較高。
肺炎球菌主要經患者咳嗽和打噴嚏而產生的飛沫、與患者親密接觸或觸摸被這細菌污染的物件而傳播。感染後可引致多種疾病,常見的包括非入侵性疾病如中耳炎、鼻竇炎以及肺炎,以及入侵性疾病,包括腦膜炎、嚴重肺炎、敗血症,嚴重甚至死亡。病徵視乎身體受感染的部位而定:
中耳炎:可能出現發燒、耳痛或有分泌物流出;若重複感染,聽覺或會受損。
肺炎:可能出現發燒、呼吸急促、發冷和帶痰的咳嗽;嚴重者可能死亡。
腦膜炎:可能出現發燒、頸部僵硬及精神昏亂,並可能引致長期聽覺受損,甚至死亡。
菌血症及敗血病︰可能出現關節痛和發冷,並可能出現身體其他部位同時受感染,例如肺炎和腦膜炎。
合適的抗生素可治療肺炎球菌感染,但抗藥性肺炎球菌的出現令治療更加困難。
接種肺炎球菌疫苗
注意衞生
增強抵抗力
肺炎球菌疫苗接種
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是目前保護率最高的嬰幼兒肺炎球菌疫苗
香港是中國境內唯一有13價結合疫苗提供全年齡人士接種的地方。香港滿6周齡或以上的人士都可以接種,而內地15個月以上不能接種。
臨牀試驗顯示高達90%以上的人,接種疫苗後,能產生免疫力,且副作用輕微。
疫苗名稱 |
Prevenar13® |
|
藥廠 |
美國 Pfizer | |
清型數目 |
13種: 1, 3, 4, 5, 6A, 6B, 7F, 9V, 14, 18C, 19A, 19F及23F | |
接種針數 |
2歲以下: 建議分別於 2、4、6及12-15個月大接種 (共4針) 2歲或以上只需1針 |
|
疫苗特點 |
結合疫苗技術能促成免疫記憶,提供長效保護 |
|
疫苗成分 |
每劑0.5 毫升含有: |
|
不適宜注射 |
接受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後或對該疫苗的成份(包括抗原及蛋白載體)曾有嚴重的過敏反應 |
|
注意事項 |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兩歲或以上有高風險*情況人士:
* 高風險的情況包括: |
傳染性極高,嬰幼兒嚴重腸胃炎的主因之一
感染高峰期為出生後6-24個月,嚴重個案常見於4-23個月的嬰幼兒,5歲以下兒童幾乎都曾感染輪狀病毒
按出生率計算,在香港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入院的個案,每年有超過1,500宗。
輪狀病毒屬高度傳染性,它會持續逗留在日常環境及物件上,只需要小量病毒便可引發疾病
潛伏期: 約2 - 3 天
流行的類型隨地區及季節會有所不同例: G9於中國較普遍,感染率達20%以上
而G12於美國的分佈率高達10%
輪狀病毒可引致
發燒
腹部絞痛
持續腹瀉
持續嘔吐
嚴重脫水、休克甚至死亡
患者在病癒後不會產生終生免疫,但再次受感染時病情則會較為輕微。
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治療輪狀病毒感染,只能設法舒緩症狀,如以靜脈注射,補充流失的水份及電解質
就算保持良好衛生,也不能非常有效地預防感染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接種
由於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治療輪狀病毒感染,而就算保持良好衛生,也不能非常有效地預防感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疫苗接種。
現時市面有兩款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供選擇,媽媽可因應個別需要,為寶寶挑選最合適的產品。
疫苗名稱 |
Rotarix |
|
藥廠 |
英國 GSK |
|
適合對象 |
適用於初生6至24星期的嬰兒,可配合其他兒童疫苗注射時間表服用 |
|
有效預防 |
能保護幼兒免受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引起的腹瀉 模擬自然感染,生產自人類輪狀病毒,以模擬自然感染,提供有效的保護 研究證實有效對抗9種輪狀病毒類型感染 全球最多國家採用,本地數據顯示有效預防嚴重的輪狀病毒腸胃炎效能高達100% |
|
接種時間 |
建議幼童於20週或之前服用第1劑疫苗 必須於24週前完成2劑口服疫苗
第1劑與第2劑疫苗最少相隔4週 |
|
副作用 |
部分嬰兒在服用輪狀病毒疫苗後,有機會有輕微發燒、嘔吐或腹瀉等副作用,惟不適情況會很快消退。 |
|
不適宜注射 |
對疫苗的任何成份過敏
有腸套疊病史
未矯正的先天性胃腸道略形,使其易患腸套疊 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 |
|
注意事項 |
正患有急性嚴重發燒性疾病、腹瀉或嘔吐症狀的患者,應延後接種。 |
疫苗名稱 |
RotaTeq (樂幼康) |
|
藥廠 |
美國 MSD |
|
適合對象 |
適用於初生6至32星期的嬰兒,可配合其他兒童疫苗注射時間表服用 |
|
有效預防 |
能保護幼兒免受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引起的腹瀉 產生免疫力,而不會引起腸胃炎 包含多種不同血清型號,覆蓋98%香港常見型號 根據大型研究顯示,能減低因輪狀病毒的入院及急症個案,效用高達100% |
|
接種時間 |
建議幼童於12週或之前服用第1劑疫苗 必須於22週前完成第2劑口服疫苗
及於32週前完成第3劑口服疫苗
每劑疫苗最少相隔4週 |
|
副作用 |
部分嬰兒在服用輪狀病毒疫苗後,有機會有輕微發燒、嘔吐或腹瀉等副作用,惟不適情況會很快消退。 |
|
不適宜注射 |
對疫苗的任何成份過敏 免疫力受損 正在使用抑制免疫力療程 已感染HIV於42日內曾接受輸血或血產品的嬰兒 |
|
注意事項 |
正患有急性嚴重發燒性疾病、腹瀉或嘔吐症狀的患者,應延後接種。 接觸近期曾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的嬰孩時,應額外注意個人衛生,如接觸前後應洗手。 |
所謂四痘,也就是水痘,還有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
水痘
|
麻疹
|
|
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多發生在12歲以下的兒童身上 幾乎所有人於感染水痘後都會終身免疫
但水痘病毒仍可潛伏於人體內並可在多年後復發, 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燒和痕癢的紅疹,紅疹大概於5天內陸續出現
抵抗力弱的人士會較容易出現併發症, 初生嬰兒若染上水痘,病情可能會較嚴重,甚至危及性命
主要透過飛沬或空氣傳播,亦可經由直接或間接 |
由麻疹病毒所引起,是高度傳染性的疾病
受感染的人初時會發燒、咳嗽、流鼻水、
皮膚會出現污斑紅疹,通常會由面部擴散到全身,維持4至7天, 會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現脫皮 嚴重者的呼吸系統、消化道及腦部會受影響 引致嚴重後果甚至死亡。 麻疹可透過空氣中的飛沫或直接接觸病人的鼻喉分泌物而傳播 麻疹在全球多個地方一直為風土病 麻疹每年影響約2千萬人,主要在非洲和亞洲的發展中地區 |
|
|
|
|
流行性腮腺炎
|
德國麻疹(風疹)
|
|
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引起 有時會影響唾腺 有時亦會影響神經組織的急性傳染病 患者不限年齡,但以1歲以上的小童最為普遍 病徵包括唾腺腫痛,通常集中在兩頰 間中或出現失聰或腦部、胰臟、睪丸或卵巢受感染等併發症 病毒可經直接接觸患者的唾液或飛沫傳播
患者可在唾腺明顯腫脹之前2日及之後5日這段期間 腮腺炎多見於疫苗注射率較低的發展中國家 即使有疫苗接種的族群裏,仍有疫情爆發的可能
一年四季都可能爆發疫情,但若是在更北或是更南方 |
由風疹病毒所引起
受感染的人初時會發燒、咳嗽、流鼻水、眼紅及口腔內
3至7天後皮膚會出現污斑紅疹,通常會由面部擴散到全身,
嚴重者的呼吸系統、消化道及腦部會受影響,
風疹可透過接觸病人的鼻咽分泌物而傳播,
風疹傳染性極高,病人在出疹前一星期 |
年齡 |
現時政府疫苗接種計劃 |
時代醫療四痘混合疫苗接種服務 |
1歲 |
水痘疫苗 (第1針) 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第2針) |
四痘混合疫苗 (第1針) |
15個月 (最早) |
- |
四痘混合疫苗 (第2針) |
6歲 (小一)
|
四痘混合疫苗 (第2針) |
- |
|
共 3 針 |
共 2 針 |
政府疫苗計劃內提供的水痘針及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3合1針,整過注射過程合共3針,而最新推出的四痘混合疫苗(MMRV),除預防水痘,還有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MMRV把現時要分開注射的水痘針及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3合1針合併,混合疫苗除可減少注射1針外,更可提早於第15個月給寶寶全面保護,完成接種兩針疫苗便能產生高達99.8%水痘免疫反應。
曾接種水痘疫苗者仍可能感染水痘(稱「突破感染」),但其症狀通常較為輕微或較不典型,水疱數目亦較少,紅疹通常以斑丘疹為主而非水疱,病程通常比未有接種疫苗者較短,而沒有接種疫苗的患者可於發病時出現300粒或以上痕癢的水泡。
疫苗名稱 |
ProQuad |
|
藥廠 |
美國 MSD | |
適合對象 |
有意減少打針次數 想提早於入讀幼稚園前得到預防保護的人士 |
|
有效預防 |
水痘、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 |
|
接種時間 |
需注射兩針,建議分別於12個月及15個月時接種 (兩針相隔最少1個月) |
|
副作用 |
接種後可能會出現針口疼痛、輕微發燒、注射部位發紅或出現皮疹及臉頰或頸部腺體腫大, 惟很快痊癒。 如果發生這些事件,它們通常會在接種疫苗後的兩週內出現。第2劑後發生的機率較小。 |
|
不適宜注射 |
對疫苗的任何成份過敏
因為罹患某些疾病 (像是癌症或是 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AIDS (愛滋病)) 有癲癇發作病史,或是雙親或兄弟姊妹中的其中一位有癲癇發作病史 雙親或兄弟姊妹中的其中一位有免疫系統問題 曾經罹患讓他們容易瘀傷或是流血的病症 正在服用水楊酸類藥物,如阿斯匹靈 (應在接種包含水痘的疫苗後的 6 週內避免使用水楊酸類藥物) 曾罹患肺结核 |
|
注意事項 |
若已於12個月大時注射了MMR疫苗或水痘疫苗,可於15個月大至6歲期間 |
由腦膜炎雙球菌所引起的。臨牀病徵並不一致,早期病徵並不明顯。
受感染後最快24小時便可致命。
此病主要經由患者咳嗽或打噴嚏而產生的飛沫或直接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而傳播。
潛伏期: 2 - 10 天,一般為 3 - 4 天
在旱季(12 月至6月)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即由塞內加爾至埃塞俄比亞的地區的染病機會較高。
當細菌入侵血液(腦膜炎雙球菌血症)或包圍腦部及脊髓的內膜(流行性腦膜炎 又稱流腦)時,可引致嚴重病症。
腦膜炎雙球菌血症的病徵包括突發性發燒、劇烈頭痛、皮膚出現瘀斑、休克,而嚴重者甚至會致命。
流行性腦膜炎的病徵包括發高燒、劇烈頭痛、頸部僵硬及嗜睡,亦會有嘔吐、畏光或皮疹等情況出現,若情況嚴重更可造成腦部損害,導致智力受影響、智力發展遲緩、失聰及電解質失衡或死亡。
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更可引致關節炎、心肌炎、眼內炎或肺炎。
與腦膜炎雙球菌感染者有緊密接觸的人士,感染風險較高。緊密接觸人士包括:
家人
在日間護理中心接觸患者的人士
曾直接接觸患者口腔分泌物的人士
經常與患者在同一居所睡覺和進食的人士
此外,某些免疫系統受損的人士,亦有較高的感染風險。至於其他風險因素,則包括曾受到其他病毒感染、居住於擠逼環境、患有慢性疾病、吸煙和吸入二手煙等。
旅遊人士染上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的機會一般較低,但在旱季(12 月至6月)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即由塞內加爾至埃塞俄比亞的地區的染病機會較高。
長途旅遊並與當地居民有緊密接觸的人士也會較易受感染。
腦膜炎雙球菌感染是一種嚴重的疾病,患者須盡快接受抗生素治療。與患者有緊密接觸的人士則須接受醫學監察,以察早期病徵,並在有需要時服用預防性藥物。
增強抵抗力有助預防感染。應保持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緊張和不要吸煙。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
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蓋口鼻,把用過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然後徹底清潔雙手
當有呼吸道感染的徵狀,應佩戴外科口罩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高危人士在這些地方逗留時可考慮佩戴外科口罩
旅客前往高危地區前,應諮詢醫生有關接種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的詳情。旅客從高危地區回港後若感到不適,應立即求診,並將行程細節告知醫生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接種
Menactra獲美國FDA批准使用已超過10年。
數據顯示兒童接受兩劑量Menactra (首次劑量於9個月接種,第2次為12個月),接種後30日,腦膜炎雙球菌血清型A、C、Y和W-135保護率超過86%。
疫苗名稱 |
Menactra |
|
藥廠 |
法國 Sanofi | |
適合對象 |
兒童和年輕人居住在封閉的社區,例如寄宿學校
準備前往高危地區或有意添加額外保障人士 免疫系統受損的人士 |
|
有效預防 |
為腦膜炎雙球菌4價結合疫苗,針對血清型A、C、W135及Y |
|
接種時間 |
9 - 23個月: 共2針 (建議至少相隔3個月) |
|
副作用 |
副作用屬少見而輕微,主要為局部紅腫,維持一至兩天。 百分之五的小童於接種後可能會有短暫發燒,至於嚴重敏感反應是極其罕見的。 |
|
不適宜注射 |
對疫苗的任何成份過敏 |
|
注意事項 |
腦膜炎雙球菌感染並不普遍,因此並沒有加入兒童疫苗計劃內。
惟中國各地時有爆發,所以建議如果家中幼童或同住親友需要經常往返內地, |
護腦苗是香港唯一獲歐洲藥物管理局及香港衛生署核准出售的供初生嬰兒接種的腦膜炎雙球菌4價結合疫苗,更於全球超過60個國家及地區註冊,獲得廣泛認可。
而且如曾接種腦膜炎雙球菌多醣疫苗,亦可作為加強劑使用。
疫苗名稱 |
NimenrixTM 護腦苗 |
|
藥廠 |
美國 Pfizer | |
適合對象 |
兒童和年輕人居住在封閉的社區,例如寄宿學校 準備前往高危地區或有意添加額外保障人士 免疫系統受損的人士 |
|
有效預防 |
為腦膜炎雙球菌4價結合疫苗,針對血清型A、C、W135及Y |
|
接種時間 |
6-12星期大: 共3針 (建議首2針每針相隔2個月, 12個月大接種第3針加強劑) 1歲或以上: 只需1針 (建議另可自行在接種疫苗後最少四年接種一劑加強劑) |
|
副作用 |
副作用屬少見而輕微,主要為局部紅腫,維持一至兩天。 百分之五的小童於接種後可能會有短暫發燒,至於嚴重敏感反應是極其罕見的。 |
|
不適宜注射 |
對疫苗的任何成份過敏 |
|
注意事項 |
腦膜炎雙球菌感染並不普遍,因此並沒有加入兒童疫苗計劃內。
惟中國各地時有爆發,所以建議如果家中幼童或同住親友需要經常往返內地, |
疫苗名稱 |
Bexsero |
|
藥廠 |
英國 GSK | |
適合對象 |
兒童和年輕人居住在封閉的社區,例如寄宿學校
準備前往高危地區或有意添加額外保障人士 免疫系統受損的人士 |
|
有效預防 |
為腦膜炎雙球菌疫苗,針對血清型B |
|
接種時間 |
2個月: 共4針 (頭3針建議至少相隔1個月,加強針於12個月或以上接種 *與第3針最少相隔6個月) |
|
副作用 |
接種部位紅腫和疼痛,也可能出現發熱、煩燥、昏昏欲睡、肌肉疼痛和頭疼的徵狀 這些反應通常都很輕微,且只持續1至2天 |
|
不適宜注射 |
對疫苗的任何成份過敏 |
|
注意事項 |
腦膜炎雙球菌感染並不普遍,因此並沒有加入兒童疫苗計劃內。
惟外地時有爆發,所以建議如果家中幼童或同住親友需要經常往返外地, |
日本腦炎 (又名乙腦) 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經蚊子傳播的疾病,主要由給帶有日本腦炎病毒的蚊子叮咬而染病
蚊子透過叮咬受感染的豬隻及水鳥因而受感染
受感染蚊子再將病毒傳播給人類
此病毒不會透過人傳人受感染
潛伏期: 4 - 14日
主要流行於亞洲地區
全球大約五成日本腦炎個案在中國發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在感染者中,日本腦膜炎死亡率可高達20-30%。
康復者中也會有20%至30%出現永久性智力、行為或神經系統的問題,如癱瘓、反復抽搐或失語。
而兒童更是高危人群,大約75%的感染者是初生至14歲兒童。
輕微者: 除發燒及頭痛外,一般不會有其他顯著病徵。
嚴重者: 病發得快,並出現頭痛、高燒、頸部僵硬、神志不清、昏迷、抽搐(尤其是兒童)及癱瘓等症狀,甚至死亡。
日本腦炎並無特定的治療方法,醫生一般會對患者施以支援性治療。
應採取防蚊措施
日本腦炎疫苗接種
香港現時已有疫苗可預防日本腦炎。
雖然日本腦炎在香港並不常見,但市民如果計劃於疾病傳播季節到高危地區旅遊、或到郊區並大部份時間進行戶外或夜間活動,可考慮於前往該等地區旅遊前接種預防疫苗。
疫苗名稱 |
Imojev |
||
藥廠 |
法國 Sanofi |
||
適合對象 |
準備前往日本腦炎流行的地區(特別是郊區)逗留一個月或以上的旅遊人士 |
||
有效預防 |
日本腦炎 |
||
接種時間 |
滿9個月 (9個月至17歲需接種兩針,兩針相隔12-24個月) 18歲以上只需接種1針 |
||
副作用 |
主要是接種部位出現不同程度的紅腫和疼痛,也可能有發冷、頭痛及發燒等情況 |
||
不適宜注射 |
過去曾對日本腦炎疫苗有過敏反應
患有急性疾病或正在發燒 患上免疫力抑制性的疾病 |
||
注意事項 |
需注射兩針,相隔1至2年 兒童需要接種疫苗後28天才獲得合適的保護 |